營業了半個世紀的玩具店、傳承了三代的理髮店、店主今年 92 歲的樂器店……這些都不是旅遊雜誌會推薦的網紅店鋪,也不是品牌化運營的傳統老鋪。你可能只是在上學路上、下班路上、或是平時閒逛時無意間會看到它們。然而,在城市裡,這些店鋪正在不斷消失。若岡伸也,一個在大學攻讀視覺設計的年輕人,也發現了小店招牌的魅力。和很多人關注的產品和店鋪歷史不同,他的著眼點在那些由經營店鋪的店主們手寫的招牌。在這個年代,大多數店鋪招牌字體都由專業設計師通過電腦程式設計,那些不那麼精緻,甚至有些粗糙的招牌,反而顯得更為有趣。若岡伸也一邊觀察和拍攝這些有趣的招牌,一邊把它們上傳到自己的博客「看板人」(http://kanbanman.jugem.jp/)。還有兩個人也被他做的這件事吸引了,2012 年,他與同專業的下濱臨太郎,還有在網上看到若岡作品的西村齊輝,共同把這個博客發展成了一個項目——Noramoji Project(のらもじ発見プロジェクト,野良文字發現項目)。「Noramoji(のらもじ,漢字寫為:野良文字)」是他們自創的一個日語詞。「野良」這個詞,如果跟貓或者狗一起用,指的是流浪貓或者流浪狗的意思。在「野良文字」這種描述中,你會很容易感受到那些曾經風光過的小店招牌,逐漸在城市商業叢林中失去立足之地的感覺。在這個項目裡,他們完成了一整套觀察與重塑的工作:拍攝完招牌之後,分析手寫字體的特色,然後重新設計還原整套字體。日文的「假名」就好比中國的拼音,不像漢字那樣數量龐大。他們還原設計的整套字體,也主要依據商店使用的片假名或者平假名,每次設計 46 個字母。他們將整套字體上傳到網站(http://noramoji.jp),人們可以讀到與這些字體有關的故事。有兩種方式下載字體:在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等社交網絡分享傳播、免費下載,或者捐贈 100 至 1000 日元(約合 6.5 元至 65 元人民幣)付費下載,這些捐贈將主要用於使用這些字體的原始店鋪,部分資金用於 Noramoji Project 項目運營。迄今為止,Noramoji Project 已經分析設計了帶有 16 家店鋪招牌特色的 16 種字體,這個項目還在繼續發展。
根據他們的說法,已有一萬多人下載使用他們的字體。在 2014 年獲得日本媒體藝術祭娛樂部門優秀獎和 TDC(Tokyo Type Director Club)RGB 部門優秀獎之後,很多美術館也邀請他們去做工作坊,教授大家如何從招牌中汲取靈感設計一套字體。
除了通過字體將老店鋪的魅力傳達給更多人以外,Noramoji Project 還想要讓更多人意識到,字體創造並不僅僅是設計師坐在電腦面前冥思苦想而來,也可以是每個普通人只用紙和筆就能實現的。字體之美不僅可以通過商業品牌表現,而且存在於大街小巷。
Noramoji Project 對於民間藝術的推崇,也體現著日本美學家和思想家柳宗悅在一百年前提出的「民藝」理念。1926 年,為了抗衡當時工藝界推崇華麗繁雜的裝飾用品的主流審美,柳宗悅發起「民藝運動」。他從日本各地收集當地手工藝人製作的陶器、染織品、漆器、木製品等,主張從這些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感受到健全之美。在 2014 年 Noramoji Project 獲得日本媒體藝術祭娛樂部門優秀獎時,平面設計師、藝術家宇川直宏把這個項目稱為當代的「民藝運動」:「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當代日本社會,推進地區活性化的嘗試很多,然而這個項目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帶有昭和氣息的商店招牌,以字體的方式在網絡上得以永久保存和傳播,銷售字體所獲收入,還會返還店主幫助其持續經營。它們不再是走丟了的文字,它們在這裡找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