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超模奚夢瑤在微博發表長文,分享自己孕期情緒波動以及產後抑鬱的傾向。
她倡導大家去正視產後抑鬱,給予媽媽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以及很多母親的共鳴。
無獨有偶,奧運冠軍劉璇在《新生日記2》中也講述了自己曾患產後抑鬱的經歷。
「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任何人說的話跟我都是相反的。」
「沒有人關心我,沒有人理我。」
「想要逃避現實,感覺與別人隔著一道牆,無法與家人朋友正常溝通,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很多網友也分享了自己或者身邊人產後抑鬱的經歷,令人心疼。
分娩反應的難忍、產後情緒的起伏、孩子的哭鬧、走樣的身材等等,讓很多媽媽在成為母親了之後身心疲憊,對生活失去了熱情,日夜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統計數據,近80%的產婦都會出現產後抑鬱傾向,其中,發展成真正的「產後抑鬱症」的約為15%-20%。
01
了解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一種身體對於分娩的正常反應。
隨著母親身體的逐漸恢復,和身邊的人的理解和包容,症狀在寶寶出生後的兩周內逐漸消失。
產後抑鬱症患者除了感受到低沉抑鬱情緒以外,還可能伴有焦慮、自責、思維混亂等各種情緒認知狀態,以及失眠、缺失食慾等軀體反應。
這種情況很難靠自制力進行調整,如果長期不引起重視,病症很可能會逐漸惡化,時常感到絕望,甚至產生傷害自己或者寶寶的行為。
哪怕是心理素質極好的運動員,或者是嫁給「賭王」的兒子,也一樣會出現抑鬱傾向。
所以,產後抑鬱無關家境,無關心理素質,是一種很容易陷進的情緒旋渦。
甚至,對於產後抑鬱,奚夢瑤還在節目中透露:擔心孩子會把保姆當成媽媽,擔心自己要和保姆去爭鬥。
對此,不少網友甚至她老公何猷君都一度以為她是在無理取鬧,造作誇張。
但其實,真實的產後抑鬱就是這樣,每次爆發都看起來很矯情,但又是真真切切地情緒宣洩。
後來,奚夢瑤向同為孩子媽媽的包文婧求救,對方一句話說出療愈產後抑鬱的關鍵:說出去。
「女生都可能會有產後抑鬱,要跟別人說,要說出去。」
奚夢瑤照做了,把一肚子苦水都傾倒給自己的老公。
好在她也有個好老公——何猷君懂得傾聽,站在她的角度思考,每時每刻都要貼在妻子身邊,故意逗她開心,終於陪她一起戰勝了產後抑鬱。
02
為什麼會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致因十分複雜,我們從內外兩個角度上來看。
外界因素例如,生活壓力大,經濟水平不夠,家人不夠關心等等都會增加女性適應母親角色的難度,給母親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從內部因素來看,焦慮、缺乏安全感、媽媽本身帶有的消極人格特質、對於母親角色的過度苛刻等,會讓媽媽更加消極,增加產後抑鬱的風險。
然而,許多人認為母親產後抑鬱的原因在於媽媽有性格缺陷,比如說過於「矯情」、「金貴」、「不夠成熟」,而責備媽媽。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並不能決定她是否一定會產後抑鬱。產後抑鬱症的出現更多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結果。
產後抑鬱症並不代表這位母親能力不強,軟弱,這只能代表她正在面臨著一系列來自生活的挑戰。
想要克服這些挑戰,除了母親的努力以外,還需要家人、身邊的朋友、社會的重視和幫助。
03
面對產後抑鬱該怎麼做
對於產後抑鬱的媽媽們來說,家人的關心是最重要的。
袁詠儀生完寶寶時,看到買菜回家的媽媽就開始哭了;張嘉倪懷孕時,老公買超有事出門,她就覺得老公不想陪他,故意躲著他……
所以作為老公,一定要陪伴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從陪著聊天到陪著散步,讓她知道她的重要性並沒有因為孩子的存在而降低;
呵護她,不要再認為孕婦過山車一樣的情緒是「作」了,關注她的情緒變化;
幫助她,幫助她找到情緒變化的來源,並且找到緩解的方式。
照顧孩子從來不應該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妻子和丈夫兩個人共同的責任。照顧好妻子,更是丈夫應該做的。
同時,自我成長是每一位母親的必修課。
自己要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問題,去尋求幫助和接受幫助,再勇敢走出來,就能回歸正常的生活渠道。
產後抑鬱或許是生孩子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調試和療愈。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關要過。願你收穫健康可愛的寶貝,也獲得更豐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