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撤縣設市」是網絡上以及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永遠關注的話題,並且一些稍具實力的縣級主官也把在自己任期內實現「撤縣設市」作為追求的目標。撤縣設市之後,不僅僅是行政區域名字由「縣」向「市」的轉變,更有區域經濟發展從農業經濟社會向城市型經濟社會的轉變,成為「市」之後實現從農業農村為主向工商業或者是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發展。此外還有在進行城市建設時政策更靈活、更能吸引外來資源進入等方面的變化。
下面根據民政部網站的數據,將1999年——2019年20年間的縣級市變動情況梳理如下,分為三種情況列舉:1、當年新設縣級市情況;2、縣級市撤銷改區情況;3、作為地區(盟)駐地縣級市在「撤地設市」中變成地級市。其他由縣變為地級市的「區」的情況不在本文統計範圍之內。
1999年
沒有設立新的縣級市。
雲南省的畹町市被撤銷,其管轄區域劃歸瑞麗市。
另外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湖南省婁底市、安徽省巢湖市、六安市、福建省寧德市、陝西省榆林市、黑龍江省綏化市、山西省榆次市在「撤地設市」中由縣級市成為了地級市。
2000年
沒有設立新的縣級市。
廣東省花都市、江蘇省淮安市、錫山市、吳縣市四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廣州市、淮安市、無錫市、蘇州市的市轄區。
江西省的吉安市、宜春市臨川市、上饒市,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市,安徽省貴池市、宣州市,山東省濱州市、菏澤市,四川省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山西省運城市、忻州市、臨汾市,貴州省安順市、浙江省麗水市、陝西省安康市、雲南省保山市,分別在「撤地設市」中由縣級市成為了地級市。
2001年
沒有設立新的縣級市。
雲南省的昭通市,內蒙古自治區東勝市、海拉爾市,陝西省商州市,甘肅省武威市,分別在「撤地設市」中由縣級市成為地級市。
2002年
設立了2個縣級市,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阿拉爾市、五家渠市。
江蘇省的武進市,廣東省的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高明市,5個縣級市撤銷,分別成為常州市、佛山市的市轄區。
甘肅省張掖市、平涼市、酒泉市、西峰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賀州市、河池市,分別在「撤地設市」中由縣級市成為地級市。
2003年
沒有設立新的縣級市。
廣東省潮陽市、澄海市、惠陽市3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汕頭市、惠州市的市轄區。
山西省離石市,雲南省思茅市,內蒙古自治區臨河市、集寧市,分別在「撤地設市」中由縣級市成為了地級市。
2004年
該年在縣級市方面沒有任何動作。
2005年
該年在縣級市方面沒有任何動作。
2006年
沒有立新的縣級市。
黑龍江省阿城市被撤銷,成為哈爾濱市阿城區。重慶市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被撤銷,成為了重慶市的市轄區。
2007年
沒有立新的縣級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市被撤銷,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一起成為烏魯木齊市的米東區。
2008年
該年在縣級市方面沒有任何動作。
2009年
沒有設立新的縣級市。
江蘇省通州市被撤銷,成為南通市的通州區。
2010年
設立了3個縣級市,分別是雲南省蒙自市、文山市,江西省共青城市。
2011年
設立2個縣級市,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安徽省巢湖市。其中安徽省巢湖市是由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撤銷後設立而來。
江蘇省江都市被撤銷,成為揚州市江都區。,
貴州省畢節市、銅仁市,在「撤地設市」中成為了地級市。
2012年
設立2個縣級市,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市、鐵門關市。
江蘇省吳江市、姜堰市被撤銷,分別成為蘇州市、泰州市的市轄區。山東省膠南市被撤銷,與原黃島區一起成為青島市的黃島區。
2013年
設立4個縣級市,分別是吉林省扶餘市、雲南省彌勒市、青海省玉樹市。
浙江省上虞市、江西省南康市、山東省兗州市3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紹興市、贛州市、濟寧市的市轄區。
2014年
設立3個縣級市,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河市、霍爾果斯市和雲南省的香格裡拉市。
廣東省從化市、增城市,山東省文登市,黑龍江省雙城市,福建省建陽市,河北省市、鹿泉市,吉林省九臺市、富陽市,9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廣州市、威海市、哈爾濱、南平市、石家莊市、長春市、杭州市的市轄區。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在「撤地設市」中成為地級日喀則市。
2015年
設立6個縣級市,分別是四川省康定市、馬爾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可克達拉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雲南省騰衝市,黑龍江省東寧市。
江蘇省金壇市、大豐市,廣東省高要市,遼寧省普蘭店市4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常州市、鹽城市、肇慶市、大連市的市轄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在「撤地設市」中成為地級市。
海南省縣級儋州市被撤銷後,設立為地級儋州市。
2016年
設立4個縣級市,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昆玉市、黑龍江省撫遠市、江西省廬山市、雲南省瀘水市。
河北省冀州市、山東省章丘市、浙江省奉化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4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衡水市、濟南市、寧波市、河池市的市轄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在「撤地設市」中成為地級市。
2017年
設立6個縣級市,分別是河北省平泉市、浙江省玉環市、陝西省神木市、四川省隆昌市、湖南省寧鄉市、貴州省盤州市。
浙江省臨安市、福建省長樂市、山東省即墨市3個縣級市被撤銷,分別成為杭州市、福州市、青島市的市轄區。
2018年
設立11個縣級市,分別是山西省懷仁市、陝西省彬州市、青海省茫崖市、江蘇省海安市、黑龍江省漠河市、湖北省京山市、河北省灤州市、安徽省潛山市、山東省鄒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市、甘肅省華亭市。
山西省潞城市被撤銷,成為長治市潞城區。
2019年
設立12個縣級市,分別是安徽省廣德市,湖南省邵東市,四川省射洪市,陝西省子長市,河南省長垣市,黑龍江省嫩江市,浙江省龍港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胡楊河市、庫車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雲南省澄江市,安徽省無為市。
從以上統計情況來看在2003年之前,我國行政區劃變動主要是圍繞將「地區+縣級市」模式向地級市模式轉變進行的;在2004至2009年之間,對縣級市的新設、撤銷等動作基本處於停止狀態;而在2010年之後則進入了設縣級市、縣級市改區的高峰期,其實在這一階段,處於地級市周邊的縣直接改為地級市市轄區的更多,限於篇幅以及本文主要統計方向,不再一一列舉。
這些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行政區域調整方面的變化,正是反映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優化的具體體現。一句話總結出來就是: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向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方向發展。相信今天有更多的縣正在向成為「縣級市」而努力著。
這其中有你的家鄉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