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漢字書寫文化

2020-12-19 湖南漢字書寫文化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根,中華文明之母,書寫漢字的中國書法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字來自於自然,孕育於天地,是人類道法自然的產物。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囊括萬殊,裁成一相,集眾美、大美於一身,無美不備。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千百年來,書寫漢字是中國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中國人走向仕途的必經之路,書寫漢字是中國人一種自覺的行為。隨著電腦的普及和網際網路進入人類的生活,無紙化辦公成為時麾的口號,提筆忘字成為了年輕人生活中的常態,用毛筆書寫漢字是否要退出歷史舞臺?帶著這一困惑,吳斌先生在2011年金秋時節赴北京拜訪了中國古陶瓷學界泰鬥、中國書法教育家、理論家、清華大學教授葉喆民先生。葉喆民先生指出:用毛筆書寫漢字,對身心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來多少書法家克享遐齡,一般都是七八十歲乃至百歲高壽。

葉喆民先生啟發了吳斌書法養生的靈感,在葉喆民教授的指導下,吳斌先生於2012年完成了《中國書法——中華民族的養生之術》一文,在《人民美術報》發表。第一次提出了中國書法不光是中華文明的文化傳承,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養生之術,應將其作為全民族的一項養生運動加以推廣的理論觀點。文章中明確提出要改變書寫習慣,由在桌上書寫改為在壁上書寫,要普及書法牆,讓養生之術便捷的進入千家萬戶。

《人民美術報》編輯部主任龍星海先生出於職業的敏感和專業的眼光,知道這是中華文化的一次重要創新,文化健身將成為人類一條新的重要的養生渠道。龍星海先生在其主編的刊物上,又發表了吳斌先生的第二篇理論文章《中國書法——滿足人類生命需要的藝術之花》,並親自撰寫《緊隨時代前行的書法養生理論倡導者——吳斌》一文,對吳斌先生和他的理論觀點進行推薦,其文化健身的理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在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發改委、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的支持指導下,2015年4月25日,吳斌先生養生書法展在韶山滴水洞景區舉行。湖南省政協原主席劉夫生宣布展覽開幕,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瑞庭、羅海藩、原省政法委書記、檢察長張樹海及社會各界名流曹其明、於連勝、孫瑞祥、王諶民、楊俊武等人參加。

此次展覽,在韶山滴水洞持續兩年之久,每天對中外遊客開放,在世界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吳斌先生在此期間又發表了他的第三篇理論文章《中國書法——流行世界的中國風》。至此,吳斌先生從民族、人類、世界三大高點建立了文化養生的理論框架。2018年6月《中國書法養生之術》一書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文化健身的理論體系由此建立。這一理論,指明了中國書法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屹立於全球文化高地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為推廣這一理論,吳斌先生先後在湖南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學講授書法養生和文化健身,其作品也被多家拍賣公司拍賣,並被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書畫市場報》評為最具市場升值潛力書法家。多所大學圖書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等重要場館均將其作品永久珍藏。多幅作品已流傳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香港等地,成為書畫愛好者的珍貴收藏。

經過近十年理論體系的建立和推廣,漢字書寫的意義和養生的具體方法已十分明確。吳斌先生用「漢字書寫養生歌」歌詞的方式對其進行了表述。

她是中華文明的文化傳承

她是人人都可學會和掌握的氣功

她是手機弊端的剋星

她是兒童必備的童子功

她是先生腹有詩書的象徵

她使淑女面若桃花,養顏又瘦身

她使老人康健成為百歲不老翁

人類精氣神

都在漢字書寫養生中

伸臂展紙 活血舒筋

調墨靜氣 凝聚元神

踮腳屏息 意守丹田

揮毫落紙 筆起雲煙

沾墨一次 一句詩詞

字字相連 一氣呵成

中鋒行筆 樁步要弓

呼吸揮毫 同步前行

韻高筆重 音低墨輕

墨色聲韻 相輔相成

文化健身 貴在有恆

道法自然 雲淡風輕

天人合一 海闊天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馬欄山文化產業創意園破繭而出,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湖南漢字書寫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馬欄山文化產業創意園成立了,公司成立後,第一項任務就是與韶山滴水洞景區合作,把毛主席的故居、西方的神秘山洞、毛澤東養生休閒的天下第一福地打造成文化健身的養生福地,打造成雅逸文化健身共享空間。公司決定在紅色聖地、養生福地——韶山長期舉辦書法養生研修班,為順利推廣漢字書寫養生,公司免費為研修學員提供書法牆和專用書寫工具,由物流免費配送到家,把書法養生、文化健身的理論落到實處,在全社會掀起漢字書寫的熱潮,讓漢字書寫養生的春風溫暖全世界!

相關焦點

  • 湖南化工職院教師在「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中榮獲佳績
    紅網時刻株洲1月11日訊(通訊員 羅惜春)日前,湖南省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圓滿結束。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龍朝老師獲得教師硬筆組一等獎,並且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大賽,獲得第二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優秀獎。
  • 漢字文化的窘境與書寫障礙
    一些實用主義的文化方案(在漢字問題上主要是「拼音化」和「簡化」),改變了漢字的面貌,最激進的方案甚至主張廢除漢字,代之以羅馬字母。毫無疑問,漢字的拼音化和簡化方案在短時期內,起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尤其是在掃盲和文化普及方面,效果顯著。但在文化繼承和創造性方面,這些方案反而是畫蛇添足。事實上,對於兒童來說,學習一個簡體字和學習一個繁體字,難度相當。
  • 書寫優美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
    為傳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弘揚漢字書法藝術,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經開區豫章附小組織了「書寫優美漢字,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學生寫字比賽活動。瞧,孩子們用稚手全神貫注地書寫,橫平豎直,一撇一捺,書寫出的每一個字無不顯示孩子們認真的態度。
  • 書寫美麗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
    為推進書香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提高學生規範、端正、整潔書寫漢字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近日,什邡市南泉小學開展了漢字聽寫大賽活動。南泉小學一貫重視學生知識積累和書寫訓練,每學期都會以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現代化的漢字輸入方式,帶來的是書寫以及交流的便捷,對於中華漢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這樣便捷的輸入方式,已經大大縮減了手寫漢字的機會,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長時間的疏於練習,必然會生疏。電腦對手寫漢字的衝擊不言而喻。「電腦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都是鍵盤書寫,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像平時我們留個字條,寫個字據,有的人就顯得挺尷尬的。」
  • 書寫的文明傳遞 「漢字熱」中熱議漢字文化傳承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鍵盤輸入替代書寫,網絡用語漸成風尚——在告別「鉛與火」的同時,我們逐漸失去很多與漢字「親密接觸」的機會,很多人變成了「鍵盤手」,患上了「失寫症」,「漢字危機」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文化現象。那麼,漢字信息化與漢字文化傳承二者是否相悖?漢字文化應如何藉助信息化的力量創新和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鄢福初:加強漢字書寫審美應用規範管理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數千年來,漢字書寫逐步成為技法完備、風格多樣、內涵豐富、深受大眾喜愛的書法藝術,奠定了中華民族基本的審美風範。然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書法實用性減弱,書法藝術審美斷層,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很多漢字書寫應用方面的亂象,令人擔憂。」
  • 書寫中華漢字魅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阜南二初漢字聽寫大賽
    運營總監:鮑安常LJ0072020年12月17日整理為書寫中華漢字魅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七年級學生語文素養。2020年12月15日上午,阜南二初漢字聽寫大賽,在二樓會議室舉行。七年級1班至13班,每班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參與本次大賽。二初曾獻強校長對本次大賽格外重視,親臨現場進行指導。本次比賽由語文組老師精心制定,李中梅、周宏梅老師監考,試題內容結合小學五、六、七年級語文書中的常用及應注意的一些字詞。試卷共分為3項,聽寫詞語,看拼音寫漢字,看意思寫詞語等。
  • 漢字書寫小英雄選拔:人人爭當漢字書寫小英雄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呂林林)1月13日,濟寧市電視臺漢字小英雄書寫大賽在北門裡中心小學舉行了選拔賽,六十餘位先期篩選出來的學生參與了此次角逐,並將最終推選出十名同學參與市級比賽。
  • 傳承漢字文化 書寫愛國情懷——賽罕區新橋小學舉辦三年級漢字聽寫...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漢字不僅是中國人語言交流的符號,更蘊藏著深厚豐富的文化意蘊。為提升學生對漢字知識和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近日,賽罕區新橋小學開展了三年級漢字聽寫大賽。本次漢字聽寫大賽以「傳承漢字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主題,比賽內容為課內與課外知識的綜合。通過班級初步選拔,每班派出十名優秀選手參加比賽。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們姿勢端正,聚精會神,認真完成由聽到寫的過程。最終通過各級教師及工作人員公正評比,選出了學校「聽寫小達人」進行了表彰。
  • 忽視漢字書寫莫全讓網絡「背鍋」
    提倡書寫漢字、寫好漢字與順應時代發展並不矛盾,文字書寫的網絡化是歷史潮流,但沒有規定用了手機、電腦就可以丟掉手寫漢字,況且生活中還沒達到放棄漢字書寫的程度,書寫漢字是中國人的基本功,不是要不要會寫而是必須會寫,還得寫正確,否則交流就有障礙。  遺憾的是,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漢字不過是個符號,能交流就行,何必計較書寫?書寫是書法愛好者的事。
  • 輸入法不能代替漢字書寫
    原標題:輸入法不能代替漢字書寫  我們常用「汗牛充棟」來形容體量龐大、一般人不容易獲得的古籍;現在,連《四庫全書》都有了電子版本,查閱起來非常方便,而且對於保存、更新非常有利。可見,信息化時代的文字記錄方式對於漢字文化的傳承,是利大於弊。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傳承漢字精髓 書寫精彩未來」零陵徐家井小學舉行首屆漢字書寫大賽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周海燕 胡玲 鄧曉春)12月2日下午,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激發學生堅持練字和展示自我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書寫漢字的水平,零陵區徐家井小學從各年級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小小書法家們齊聚多媒體報告廳參加學校首屆漢字書寫大賽
  • 《漢字風雲會》載譽收官 成就全民漢字書寫儀式
    一檔電視節目,做到既滿足剛需、又寓教於樂,最終走入校園,極大的帶動學生及家長的書寫熱情,培養漢字書寫、學習興趣,拓展大眾的詞彙寬度和思維廣度,這既是《漢字風雲會》的創意宗旨,也體現了節目組對文化的堅守與信心,堅持為大眾提供優質精神食糧的責任擔當。
  • 網絡時代 我們怎樣書寫漢字?
    不只是紙質賀卡式微,筆與紙現如今也在遠離主流的書寫方式。網絡時代,筆是輸入法,墨分RGB(紅綠藍色彩模式),紙有doc、txt,行、楷、草、隸、篆的轉換,也不過滑鼠一點。今人的書寫狀態,已發生巨變。
  • 「著於竹帛」:書寫與漢字形體的嬗變
    文字通過對語言的記錄有效彌補了這一缺憾,從而為人類的文明承傳和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漢字貫穿中華民族的歷史,滲透進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承載著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化解了各個地區的方言分歧,長期負擔著佔世界四分之一左右人口的思想和信息交流使命。當然,我們要實現漢字的社會功能,必須訴諸特定的物質和技術手段,將其生成為視覺符號。
  • 字強字立,書寫中國,全國「網際網路+」漢字書寫教育高級培訓會在京舉行
    本次培訓會以「推動「網際網路+」漢字書寫教育,提升漢字書寫技能,傳承中華優秀漢字文化」為主題,培訓對象面向各教育局師訓科、基教科負責人、各中小學教研室主任、語文、書法學科老師,由中國關工委健康體育發展中心、北京新鴻儒教材教法研究所主辦,北京華章世紀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承辦。
  • 漢字書寫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
    漢字規範字書寫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著名詩人書法家江海清獨創快速練字法,只需24個課時,就讓大部分人把漢字寫得工整美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銀郎快速練字法》中提出的「三條線、三個角度」及「二、三等分法」、「同向平行」等概念,破解了筆劃書寫和筆劃與筆劃之間的相交相距的難題,讓漢字書寫有章可循
  • 全民臨帖,再現國人漢字書寫情懷
    總覺得漢字書寫是那麼美妙和神奇。從心底裡感謝「倉頡」,給我們創造了這樣內涵豐富一種文化,一種精神財富。從1996年至今,我再沒接到過一封家書,那些讀起來令人感動、攝人心魂的文字只是偶爾會在雜誌或媒體上見到,看了總是讀了又讀,品了再品,珍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