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穿越一下,看看100元人民幣在以前能買到什麼?若按黃金1克300元,白銀1克73元計算,1張百元鈔票可以交換0.33克黃金或者13.7克白銀。民國前期還是流行碎銀子的,在1916年春天的北京,一張百元鈔兌換的13.7克白銀,只能買25斤大米,或者2.7斤菜籽油,或者45斤瘦豬肉,或者27個鹹鴨蛋。
金條
如果覺得在民國初年的北京購物太不划算,不妨再穿越到1936年的省會城市太原。當時太原不流行碎銀子,您得把銀子兌換成銀元。在1936年的太原黑市上,一兩銀子(50克)能換兩塊銀元,13.7克銀子能換0.55元,也就是大洋五角五分。這點兒錢夠買什麼呢?夠吃一份最便宜的西餐,或者一桌較為豐盛的中餐。
元寶
明朝萬曆十八年,當時北京城區的商品零售價換算之後,大米每斤7角,菜籽油每斤13元,豬肉每斤5元,牛羊肉每斤4元。豬肉居然比牛羊肉還貴!其實不光明朝的豬肉比牛肉和羊肉貴,從唐朝到民國,甚至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夕,在大部分地區和在大多數時候,豬肉都比牛羊肉貴。為什麼呢?因為過去榨油技術落後,植物油的成本很高,價格很貴,老百姓習慣用肥肉裡面的動物油代替萊籽油,所以越肥的肉越受歡迎,越肥的肉越貴。
銅錢
現在您繼續穿越,來到清朝。以康熙四十年為例,您用百元鈔兌換的13.7克銀子,能買到大約120斤米,比您往常去超市裡買米便宜多了。不過康熙年間的豬肉和白糖挺貴,按現在的白銀牌價換算,豬肉是21元斤,白糖是13元一斤,一張百元鈔只能買四五斤豬肉或者七八斤白糖,太貴了。事實上不光您覺得貴,清朝人也覺得貴,除了《紅樓夢》裡賈寶玉林黛玉那種富二代,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捨得買肉買糖的。
古代銀票
完成在民國和明清等朝代的穿越之後,您會發現過去除了居住成本比較低之外,別的生存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我得負責任地告訴您:您這個認識並不正確。因為您剛才穿越購物,都是先把人民幣兌換成黃金或者白銀,事實上,現在黃金白銀的價格和購買力很高,而古代黃金白銀的價格和購買力卻遠遠低於現在,這就使得您在兌換的時候吃了不少暗虧。
袁大頭
這樣看起來,現在的東西雖貴,民國的東西更貴,現代人去民國購物實在太吃虧。不過民國有一樣東西便宜:房子。1914年北京西城區豐盛胡同的四合院,正房3間,廂房2間,南房2間,佔地半畝,只要紋銀225兩就能到手。225兩是一萬多克,每克銀子73元,您只需要拿出七八萬人民幣,兌換225兩白銀,然後乘坐時光機來到1914年,就能買下這麼一所四合院。到了1930年,北平社會調查所統計北京房價,王府井一帶最豪華的獨棟小洋樓也不過20塊大洋平米,折成銀子才十幾兩,大約六七百克,您花上幾千元人民幣,先去中國銀行兌換六七百克銀子,再拿到民國黑市換成20塊大洋,就能買下幾千元一平米的豪宅,挺划算吧?
金條
有的朋友說:現在銅價不高,買100元的純銅,穿越時帶上,到唐朝時用它鑄造開元通寶,到漢朝時用它鑄造五銖錢,買東西不是很划算嗎?其實不然。第一,這樣購物太麻煩;第二,大多數朝代都禁止私人鑄造錢幣,《唐律疏議》上寫得明白"私鑄錢者,絞。"因為買東西而觸犯死刑,似乎太不值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