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民間有這麼一個說法:「上懷吐,下懷尿」,這讓不少沒有生育經驗的年輕人很不理解,只聽說過懷幾個、懷男女,這懷孕怎麼還分「上下」,而且還跟嘔吐、上廁所聯繫到一起呢?
「上懷吐、下懷尿」是啥意思?孕媽深有體會,區別不是一星半點兒
趙梅又懷孕了,有過一次經驗的她完全不慌,早早準備好「開胃零食」,當初懷大寶的時候,她每天都在噁心、乾嘔中度過,還得一邊吐一邊吃,以此確保胎兒的營養供給。
那時候沒經驗,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因此吃了不少苦頭,但這一次不同了。
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一直到孕6月,自己的胃口依舊沒問題,雖然上班期間依舊需要頻繁跑廁所,可與之前的狀況完全不一樣,一胎是吐,二胎是尿。
不僅如此,她發現自己變得比之前還要能吃,體重蹭蹭往上冒,同事都吐槽,說眼瞅著一隻小豬在長膘!
經過諮詢,趙梅後來才知道,二次孕育有明顯的區別,自己前一次懷孕是「上懷」,而這一次是「下懷」。
上懷肚還是下懷肚,在胎寶「紮根」時就決定了,區別顯而易見
這裡所說的「上下懷」,簡單來說,就是孕媽肚子的形狀,如果胎寶「紮根」的位置在宮內上部,離媽媽的胃比較近,那就是上懷,從外部來看,能明顯看出來媽媽的肚子往上凸起。
1)「上懷肚」的孕期特徵表現
上懷的媽媽,隨著胎兒一步步長大,其胃會受擠壓,產生變形、移位,所以她們的胃口往往都不好,妊娠反應非常嚴重。
這一現象一直要到孕後期,隨著寶寶逐漸下移才會得到緩解,當然,哪怕吃不下也得吃,不然自己身體會首先垮掉。
此外,上懷胎兒還會壓迫媽媽的肺部,致其呼吸不暢,總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2)「下懷肚」的孕期特徵表現
如果「紮根」位置離媽媽的膀胱比較近,那就是下懷,肚子最高點一般不會超過肚臍,有明顯向下凸起的跡象,會給人一種肚皮撐不住的錯覺。
下懷胎兒不會影響母體的胃口,但會大大減小膀胱容量,一旦有尿液產生,就會刺激膀胱神經,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憋不住了!孕媽也別覺得總跑廁所太麻煩,憋尿不僅自己難受,還有可能導致早產。
人們對於「上下懷」的誤區,你中了嗎?
1)、上懷是男,下懷是女?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上下懷也能作為分辨胎兒的依據,老人總是堅持「上懷是男,下懷是女」。對此,有人專門做過數據調查,結果讓人非常驚訝,下懷的男孩數目反而比上懷的多,在更換抽查樣本之後,發現數據又變了。
專家表示,胎兒的性別在受精卵產生的那一刻其實已經決定了,它只與基因有關,與其它任何因素都沒太大聯繫。民間所說的「酸兒辣女」、「肚皮尖不尖」,其實都沒有理論依據,大家不要被忽悠了。
2)、上懷對胎兒不好,下懷好?
有人認為,越靠近胸腔位置,人皮膚的膨脹性越小,因此,倘若寶寶是上懷,他在發育過程中就會受到更大的外界阻力,子宮膨脹困難。反之,下懷胎兒就沒這個影響,小腹處肚皮的韌性較好,子宮想擴多大就擴多大。
這是很典型的「視覺錯誤」,雖然從外觀來看,上懷與下懷差別很大,但從本質上來講,胎兒都是在子宮內發育。同等體積的胎兒,不管是哪一種懷法,最後肚皮的膨脹幅度都應該差不多,這隻與腹壁彈性纖維強度有關。
總之,「上懷」與「下懷」只是一種現象,其本身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希望孕媽不要過分在意,也不要迷信,科學孕育健康寶寶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分享討論吧!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