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中歐夏季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獲獎。諾貝爾官方在頒獎詞中寫道:「它(世界糧食計劃署)努力消除飢餓,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貢獻,並在防止利用飢餓作為戰爭和衝突武器的努力中,發揮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獎官方推特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已導致世界飢餓受害者人數急劇上升。面對大流行病,2020年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世界糧食計劃署已在加強遏制飢餓方面,顯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諾貝爾獎官方認為,飢餓和武裝衝突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惡性循環。戰爭和衝突可能導致饑荒,而饑荒和糧食安全問題,可能也會導致潛在的暴力衝突。除非人類能終結戰爭和武裝衝突,否則將永遠無法實現零飢餓的目標。
「如果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其他糧食援助組織得不到它們要求的財政支持,那麼世界就有可能經歷一場難以想像的飢餓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作為聯合國抗擊全球飢餓的一線機構,自196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所需食物,過上積極、健康的生活。每年,世界糧食計劃署會向約80個國家的逾9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身處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的人道主義組織。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介紹,中國於1979年正式參加世界糧食計劃署活動。1987年以來,中國一直任糧食援助政策和計劃委員會(執行局前身)成員。1995年起,中國一直是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局成員(2008年除外)。
2017年11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比斯利訪華,就加強世界糧食計劃署同中方合作交流意見。2018年11月,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比斯利來華參加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2019年,糧食計劃署在華共開展了4個創新扶貧試點項目,涵蓋兒童營養改善、農作物種植推廣等領域。
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其中文網站撰文高度讚揚中國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為世界提供了可借鑑的寶貴經驗,樹立了可推廣的典範,多次稱讚中國在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上的貢獻,感謝中國的長期支持和中國在國際糧食安全工作中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據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統計數據顯示,自1979年以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已先後收到來自中國逾4300萬美元捐款;其中僅在2010年度,中國就向世界糧食受援國家提供了400萬美元的幫助。
例如,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5月在社交媒體上感謝中國向辛巴威提供緊急糧食援助。辛巴威正面臨十幾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中國已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辛巴威近25萬民眾提供糧食援助,可以滿足他們在下一個雨季到來前的日常糧食需求。
去年9月,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籤署了為辛巴威、莫三比克和納米比亞3個南部非洲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協議,以幫助這些國家解決糧食不足問題。
去年7月,聯合國5家機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發布2019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其中肯定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
對此,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認為,中國食物不足人數的減少得益於中國政府對糧食安全、三農和農業科技的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提高農業生產力,頒布創新政策、改善市場環境、增加農業投入、引導農戶向更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型等。「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的經驗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他說:「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在把中國的經驗分享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實現零飢餓的目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