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內容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侵權必究)
騾子和驢長得差不多,驢肉、馬肉銷量火爆,騾子肉為什麼不能吃?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作為一種鮮美的肉類,在中國可以說是相當有名。同時,馬肉在很多地方也有賣的,比如著名的馬肉火鍋,馬肉烤串之類的,可能很多人也都聽說過。但是問題也隨之來了,為什麼大家都不吃馬和驢雜交後的騾子肉呢?這中間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騾子和驢長得差不多,驢肉、馬肉銷量火爆,騾子肉為什麼不能吃?
要說馬肉和驢肉的受歡迎程度,從大家的接受程度上就可以看到了。最著名的,莫過於保定驢肉火燒,可以說是全國聞名。除了好吃之外,馬肉和驢肉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極低,對於我們人來說,多吃馬肉驢肉也不易於發胖,是一種非常適合減肥時多吃的肉食種類。
但看著馬肉和驢肉在國內 越來越火,那麼一種疑問也隨之而來。作為馬和驢雜交之後生出來的後代,騾子同樣一種非常吃苦耐勞的動物,但我們印象當中,騾子好像一直都只負責苦力勞動,很少有作為食物被大家做成美食的先例。為什麼騾子肉就這麼不受大家的待見呢?
其實,騾子肉沒人吃,這種事也與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思想有關。中國人向來將傳宗接代視作家庭的頭等大事,而騾子作為馬與驢的雜交後代,卻是不能繁衍後代的。很多比較思想保守的中國人,就將這一正常現象看作是不吉利的象徵,所以騾子肉自然就沒人敢吃了,都怕吃了之後會像騾子一樣,失去繁衍後代的能力。
驢肉、馬肉供不應求,老人們卻不讓家人吃騾子肉,原因毫無道理。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騾子之所以不能繁衍,也與它自身的基因有關,人吃了它的肉,對於生育方面其實完全沒有影響。但是大家的思想只能說比較老舊吧,這一傳統也就一直延續了下來。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作者觀點:科學與迷信,一直以來都呈現著兩種對立態勢。當我們用科學的角度看問題時,往往就會看清楚某些迷信的方面。封建迷信還是不可取的,大家也不用想太多啦。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