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31日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在雲南昆明舉辦2018年中國紅十字青年骨幹訓練營,來自北京等14個省(市、區)的107名紅十字青年骨幹參加。
紅十字運動七項基本原則培訓
紅十字運動知識傳播
此次骨幹訓練營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香港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支持,雲南省紅十字備災救災中心承辦。培訓授課師資團隊由北京、天津、上海、香港四地紅十字青年骨幹,以及浙江、江蘇兩地探索人道法師資組成。訓練營還邀請了來自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紅十字(雲南)大眾衛生救援隊的資深師資進行專題分享。
▲迷你版探索人道法培訓
▲團隊建設之運送有毒廢物
為期7天的訓練營中,100多名紅十字青年骨幹學習了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知識和七項基本原則、同伴教育技巧、團隊能力建設、社會實踐項目案例分享與策劃,以及領袖能力培訓等課程。
7天的課程精彩而豐富,營員們在訓練營中還學習體驗了迷你版探索人道法、瑞德十字活動、急救示範與演練和大眾衛生救災體驗課程,並參觀了雲南省紅十字會直屬的備災救災中心、雲南省紅十字會衛生救護培訓中心、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雲南省分庫、雲南省紅十字會假肢康復中心,雲南省紅十字老年公寓,深度調研紅十字會業務工作。
▲社會實踐項目策劃指導
訓練營課程著力凸顯總會推動高校紅十字組織發展的「四領域三階段」工作模式的探索,使培訓對象在運動知識傳播、生命健康教育、社會實踐鍛鍊、個人成長發展等四個領域得到鍛鍊和提升,系統、深入地了解紅十字青年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今後更好地參與紅十字運動打下堅實基礎。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訓練營,感受一下為青年領袖量身打造的神級課程~~~
迷你版探索人道法
為了在短時間內加深營員們對人道法的認知, 「迷你版探索人道法」活動閃亮登場。營員們分小組精彩地演繹了《勇敢的店主》《戰爭之後》。
——1859年,正值索爾弗利諾戰役的最後階段,滿地傷員,「亨利·杜南」看到後,立即動員和組織當地居民同他一起照顧傷員,在救助一名傷員時,傷員請求他幫忙寫封信回家,但話還沒說完,傷員就倒下了。回日內瓦後,就寫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一書。教練由《戰爭之後》的故事引出人道行動的特點:保護人的生命和尊嚴。
其實,在戰爭爆發後,出於報仇、自我保護、貧困等因素,很多兒童都可能走上參軍的道路。但國際人道法明確禁止徵募15周歲以下的兒童,並禁止他們參與敵對行動。但現在仍有故意攻擊平民,及利用未滿15歲的兒童直接參與敵對行動的戰爭罪行。
國際人道法保護那些沒有或不再參加戰鬥的人,並限制作戰手段和作戰方法。所以,人道法傳播的路還很長,我們仍需努力,但是不要小看這些播下的種子,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人道的種子,人道離我們還會遠嗎?
瑞德紅十字:國際人道法戰地體驗
「瑞德十字」是由法國和比利時國家紅會開發的一系列國際人道法戰地體驗活動。活動中,遊戲參與者依次扮演平民、士兵以及人道工作者的角色,並對遇到的場景加以應對。
活動場景由幾個站點組成,每個站點發揮著不同的功能,也體現出踐行人道精神的不同面向:
審判站:在武裝衝突中不可避免有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發生。追究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人的責任,充分認識到制裁這些違法國際人道法行為的必要性。
軍事司令站:體驗作為一個指揮官如果不親臨戰場,做出決定有多麼困難,同時體驗作為戰鬥員和指揮官在面對為了遵守國際人道法的基本規則時,可能出現的兩難困境,並判斷要如何應對。
炮兵部隊站:營員奉命摧毀敵方所有軍事目標,作為一名戰鬥員,應明確需要選擇的武器和摧毀的目標,讓營員區分民用與軍事目標,避免對民用目標造成過度的傷害(適當的選擇武器、符合比例性原則、區分原則)
難民營站:在武裝衝突中,很多無辜的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營員們需要為他們籌建一個暫時的棲息之所,組織參觀難民營,討論武裝衝突中流離失所者的需求,估算他們所需的物資和服務。
人道救援站:作為人道工作者,負責向一個傳染病肆虐並受嚴重饑荒威脅的村莊儘可能快地提供人道援助,為此必須穿越前線躲避許多障礙,需要營員把物資安全送到終點。
狙擊手戰營:戰爭是暴力和血腥的。在戰爭期間平民是最大的受害者,這次營員將體驗到身處戰火中的平民為了生存將面臨多少的困難和危險。每個小組採取接力的形式,所有組員依次通過障礙帶取回物資。
紅十字應急救護體驗:處處為人人
訓練營還組織開展了急救演示的教學內容。營員們對心肺復甦、傷員包紮、嬰兒異物堵喉處理和急救演練進行了觀摩學習和實操。
雲南省紅十字衛生救護培訓中心和昆明紅十字救護培訓中心的三位老師親臨現場指導,三位老師都是救護經驗豐富的「老」志願者。
急救培訓師為大家演示了心肺復甦術救助的整個過程,從救護人員進場,到觀察周圍環境並利用周圍人群輔助進行人員急救,對每個環節及所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認真詳細地講解和示範。為了讓營員們了解心肺復甦急救時將傷員頭部側放45度和90度的區別,培訓師還專門邀請營員進行現場體驗。
營員們進行了情景急救演練比賽,三位導師根據對每位參賽人員的表現,第一小組榮獲冠軍,第二和第四小組並列亞軍。
急救培訓師王老師說:「青年骨幹是紅十字運動的未來和希望,有點遺憾的是,在全國營短暫的培訓中不能讓營員學到全部的救護知識,也希望營員在未來的培訓中提高自身素質,學習更多的衛生救護知識,幫助更多的人。」
救災體驗:搭建帳篷和應急廁所
為了讓營員們體驗救災生活,訓練營邀請了曾多次參與抗震救災的雲南省大眾衛生救援隊的四位隊員來帶領營員們在體育館進行臨時公共廁所和帳篷的搭建活動。
經驗豐富的救援隊員們詳細講解了在災區如何選擇最佳地點進行帳篷和臨時廁所的搭建。在指導搭帳篷的時候,救援隊員們還傳授了營員們一種獨特的系牢繩子的方法。
救援隊員們還告訴營員:作為一名紅會志願者,如果有機會到災區,一定要先了解當地相關政策,了解作為志願者怎樣參與到救災中去。紅會的志願者永遠是專業的志願者,不是報名了就行,不管是救災還是簡單的急救示範,我們都要做到專業。只有專業,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紅十字假肢康復中心:行走的夢想
營員們參觀了雲南省紅十字假肢康復中心,在康復中心大家見到了正在接受假肢康復訓練的患者,觀摩了假肢製造的過程。大家都對患者假肢的使用情況很是關心。
看到營員們如此熱心,一位正在接受技工為她設計假肢的患者奶奶索性拉起褲管向大家展示了她的殘肢。她和營員們聊著她是如何受傷的,裝上假肢後生活怎麼樣,雖然身體有殘疾,但是在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神情。而一旁的技工師傅已經默默地為奶奶準備好試用的假肢,這假肢雖然不能代替真正的腿,但是它卻帶給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和得到行動上的滿足。
一位小女孩正在中心的走廊上練習走路,在模擬的沙地,石子路和瓦礫堆上往返。看到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走來,小女孩乖巧的坐在凳子上。營員們親切地和她交談,她小聲地應答著,當志願者送給她小禮物時,她開心的笑了。
小女孩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因為先天畸形,她不得不使用假肢。因為正在發育,小女孩不過多久就要到假肢康復中心更換假肢,每次來中心都有經過漫長的車程,還要在中心進行五天的磨合訓練。但小女孩說,「我不怕訓練辛苦,穿上了假肢我就和我的同學一樣可以走路。」康復中心的老師也欣慰的說:「這個孩子訓練很刻苦,心態也很好,是個乖孩子。」
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大部分患者都來自農村,他們沒有能力自己承擔社會上高額的假肢費用,有了紅十字會為他們免費提供的假肢,他們能勞動,就有了生計,生活就有希望。
有一位營員在回憶這次參觀體驗後感嘆道: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假肢康復中心,在這裡我看到的不是悲傷,而是希望;感受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新生力量的誕生。
青年參與戰略及行動計劃制定
全國營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為制定未來青年參與展望和行動計劃做準備。
根據國家聯合會的青年政策與青年參與戰略,來自全國各地的營員以省份為單位進行了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省的學員根據所在省的行動計劃以及所在紅十字會工作的經歷對「青年參與紅會決策」、「紅會向青年提供提升其領導能力的培訓機會」兩個方面評價,並寫出評價理由或延伸評論,分別進行分享。
各小組據實際情況,對自己所在紅會進行評分,各小組分數都略有差異,小組也說明給出該分數的原因,並詳細地描述了自己所在紅會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
代表發言的營員也指出了讓自家紅會發展更好的戰略性意見,例如獨有的「經驗分享會」、「為青年發聲」、「學生自主項目策劃」等都有改進的地方,譬如:要引導幹事與活動實施的決策、增加培訓名額、項目策劃與實施之間的偏差處理等。
2018年8月1日
中國紅十字會青年骨幹訓練營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順利閉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邊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青少年與志願服務處陳書攻等出席閉營儀式,對全國營所有的參與人員進行了頒獎儀式。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青少年與志願服務處陳書攻說:「這幾天的培訓在教授大家紅會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大家帶給我們信心和力量,這是青年人道行動者的力量。相信大家在這次培訓中一定有所收穫,我感受到了大家這些天的變化,也期待大家將培訓中所學的知識應用於校紅會、區域青年網絡的建設中,使其發展得更好。」
一名來自桂林醫學院紅十字會學生分會的學員說:「訓練營的課程讓我獲益匪淺,作為高校紅十字會的骨幹,我有信心通過7天的學習,更好地領導校紅十字會工作。」
(消息來源:雲南省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