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的地名之中,有河南河北,有山東山西,還有湖南湖北,這幾個省份分別以黃河,太行山,洞庭湖為分界線,所以便有了這個地名。可是我國還有兩個省,叫做廣東和廣西,這就令人納悶了,廣指的又是什麼呢?在之前列舉的三個省份之中,分界線不是山就是水,都是很標緻的風景,但是廣西廣東之間並沒有「廣山」或是「廣河」,所以這個廣便很令人費解了。
其實這個「廣」字的由來,是出於漢武帝劉徹。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孩出生在了河北正定,而這個小孩長大後很不一般,他就是趙佗。秦朝時期,三十歲的趙佗被秦始皇授命南下攻打百越,之後在龍川,也就是如今的廣東河源龍川縣當了縣令。百越之前任職的官員們都很殘暴,趙佗來到百越之後實行安撫政策,讓越人們很是喜愛。後來趙佗還把中原的各種先進農耕、灌溉和紡織技術帶到了嶺南地區,在此地搞開發,讓當地百姓受了很大的益處。現如今龍川縣還有一個叫做佗城的千年古鎮,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趙佗於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後來趙佗看不下去秦朝的暴政,便靠著兩廣北部多山的地理優勢,在南方地區割據,抵抗中原的部隊,在嶺南地區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首都定在番禺,也就是如今的廣州,國家版圖北至如今的兩廣北部,南至如今越南中部,西到雲南大部分地區,東至福建,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了。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派陸賈到南越遊說趙佗臣服,而趙佗本人愛好和平並且明事理,也是中原人,就表示願意臣服於大漢。到漢文帝時期,漢文帝又派陸賈勸說趙佗放棄帝號歸順漢朝,而趙佗依舊聽從了意見,聽令中央,準備歸順。只可惜不久後,趙佗就去世了,漢朝也換了皇帝,漢武帝登基。漢武帝率兵南下,統一了南越國,將此地統一為漢朝管理。不過雖然漢武帝善戰,但還是發現對待南越國,需要善待百姓,廣施恩信,這樣才更便於治理。
於是統一嶺南地區後,漢武帝在嶺南設立了一個縣,治理這塊土地。而因為要廣施恩信,於是這個縣城的名字被漢武帝取為「廣信」。如今的廣信縣城,便是現在的廣西梧州,此地一直被人認為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是兩廣最早的政治文化中心。後來因為治所在廣信,此地就被稱為了廣州。不過那時候的廣州與現在的城市名字不同,當初是泛指一大塊區域,與如今的省份差不多。到了宋朝,行政區以路、州、縣劃分,南方這塊地方,就被稱為了廣南路,直到宋太宗時代,以廣信分界,東邊的叫廣南東路,西邊的叫廣南西路。元明清時期實行行省制度,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於是如今的廣東省與廣西省就這麼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