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奠定治國理政的大格局

2021-01-11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黃濤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善於正確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破解各種難題,這得益於其深沉的歷史底蘊、博大的文化精神、高遠的思想境界和科學的思維方法,能夠以新理念引領新思想,以新思想謀劃新戰略,以新戰略奠定新格局。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新理念有利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體現了發展的引領性、平衡性、可持續性、開放性、包容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新發展觀。

  借鑑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的精華,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傳統理念,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的國際視野、寬廣的天下情懷,用中國眼光看世界,也用世界眼光看中國,著力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生動地展示了中國夢的世界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有機結合起來,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提出「中國夢」,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自然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形成了治國理政的大邏輯、大格局。沒有思想就沒有靈魂,沒有理念就沒有方向。

  正如西諺所說,「在亞歷山大勝利的根源裡,人們總能找到亞里斯多德。」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善於正確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破解各種難題,這得益於其深沉的歷史底蘊、博大的文化精神、高遠的思想境界和科學的思維方法,能夠以新理念引領新思想,以新思想謀劃新戰略,以新戰略奠定新格局。

  以大目標為邏輯起點:

  以「兩個一百年」確立中國前進大坐標,以「中國夢」標定民族復興總目標

  電影《建黨偉業》中,毛澤東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夢」概念,就是尋找凝聚全民族共識的最大公約數,用以匯聚社會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分別是中國夢的兩個階段性目標。中國夢,我們曾經離它如此之遠,我們從未離它如此之近。中國夢凝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強大正能量,也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發展前景的窗口和風向標。「一個夢想、兩個百年」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以大布局為邏輯展開:

  以「五位一體」展開中國發展總布局,以「四個全面」明確改革發展總戰略

  承接過去百年歷史滄桑,鋪展未來百年宏偉藍圖,立足於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黨中央逐步提出並推進「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總目標的階段性目標,還是一幅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路線圖,又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要實現這個奮鬥目標,就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閘門,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這是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藍圖的姊妹篇。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不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對從嚴治黨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黨的領導作為實現目標的根本保證。

  以大理念為邏輯遵循:

  以「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大邏輯,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全局大變革

  新發展理念為「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提供了科學指南和邏輯遵循。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站在了更高起點上,但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加、產能過剩等新問題紛至沓來,繼續保持雙位數的粗放增長,既不可能,也沒必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對此,觀念上要轉變,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戰略上要調整,要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新理念有利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體現了發展的引領性、平衡性、可持續性、開放性、包容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新發展觀。一是崇尚創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創新是發展的活水源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二是注重協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協調發展貫徹落實到四個方面即「四個推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三是倡導綠色。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發展對資源環境的新壓力與人民群眾對改善生存環境的新要求之間矛盾空前,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了紅燈,唐代詩人白居易早就認識到,「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綠色發展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四是推動開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五是推進共享。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普通百姓有獲得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為什麼而出發。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以大胸懷為邏輯延伸:

  以「一帶一路」攜手世界共同圓夢,以「命運共同體」展望人類未來前景

  借鑑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的精華,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傳統理念,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的國際視野、寬廣的天下情懷,用中國眼光看世界,也用世界眼光看中國,著力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生動地展示了中國夢的世界意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零和思維已經過時,「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成為時代主旋律。他善於把握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善於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積極發出中國聲音、宣示中國立場、提出中國方案、採取中國行動、展示中國形象、貢獻中國智慧,豐富和發展了國際關係理念。他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強調包容發展、開放合作、互聯互通、文明互鑑、和平友誼,為全球經濟融合開放發展,世界其他國家搭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提供了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際道義的制高點上,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超越時空束縛,以整體意識、全球思維、人類觀念,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在國與國關係中尋找最大公約數,提出「命運共同體」概念,強調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經濟上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文化上兼容並蓄、交流互鑑;安全上命運與共、守望相助。他對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全球治理觀進行綜合概括和全面提升,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濟世情懷與使命擔當,讓世界感知到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智慧。另外,為避免大國之間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新型大國關係」主張,促使中國鄰裡之間和平友善相處「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均使全球治理深深地打上了中國烙印。

[責任編輯:李貝]

相關焦點

  • 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戰略——中國治國理政大方略
    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提出「中國夢」,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事實上,中國治國理政的總體方略既不斷豐富,又不斷進化。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造性地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內在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開拓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是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綱領。那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五大維度
    關鍵詞:治國理政 五大維度 內在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於對世界戰略格局大變動、人類發展方式大轉型、當代中國社會大變革、各種思想文化大激蕩等的深刻認識,在我們黨的執政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針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 治國理政的哲學境界
    【論點摘編】     辛鳴在《哲學研究》2017年第10期撰文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望遠鏡」與「顯微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輝煌成就,從根本上講是來自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堅持、自覺運用與切實踐履。
  • 習近平治國理政四大特徵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一個重要的時序節點,很有必要對過去三年進行全面回顧和總結,這對加深對治國理政新階段的認識,加深對領導人治國理政智慧的理解,更好地提振精神狀態、凝聚奮進力量,更好地激發全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求和探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戰略部署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與時俱進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科學指明了新時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調整優化生產關係、夯實提升經濟基礎和改革完善上層建築的有效路徑,明確了新時代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制度支撐和根本保證。
  • 秋石: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又以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創新,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開闢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開拓了科學發展的新路徑,開創了改革開放發展的新天地。
  • 「共享」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念創新
    「十三五」規劃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制定的第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也是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間節點上的五年規劃,也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基礎的五年規劃
  •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大方略
    十八大以來這三年,是中國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革的三年、中國社會精神狀態重新振起的三年、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精確導航的三年,也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三年。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順應人民期待、回應時代要求,勾勒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方略,科學回答了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的四大基本問題。  夢想: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事關國家發展遠景、目標與價值。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原標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韓振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們要系統掌握這些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關係。
  •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哲學思想
    【洞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哲學思想  編者按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三年多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對於更好地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一步增強戰略思維和戰略定力,排除各種幹擾,切實承擔起肩負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
    2.發展中國家渴望了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成為中國故事的最大吸引力與號召力。「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了鮮明對照。國際輿論格局被西方主要媒體左右,我們必須下大力氣解決「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的問題。因此,通過構建相應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話語力,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以不斷增強「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的親和力,成為現實訴求。
  • 從《管子·治國》看治國理政
    《管子·治國篇》是《管子》全書的重要章節,全面闡明了管仲治國理政需要注意的幾個重要內容。文章開宗明義,直接指出治國理政所要遵循和堅持的根本方略。「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
  • 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 韓慶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穩中求進: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原標題:穩中求進: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近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把穩中求進從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和方法論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高度,作出的戰略謀劃和科學決策。
  • 畢京京:知行合一 行勝於言——感悟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實踐魅力
    治國理政,是指執政主體形成治國理念,確定戰略目標,制定重大決策,組織各種力量,推動國家發展的過程,其本質也是實踐的。在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基於實事求是的實踐觀居於核心和主軸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魅力光彩奪目,最大特色是知行合一、行勝於言。由此,形成了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開創了中國由大向強發展的新境界。
  • 治國理政十大關鍵詞:命運共同體、新發展理念
    「五位一體」的新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十八大提出的新部署。在我看來,這是中央的一個戰略性決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所在的奉賢,對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新認識,更有不少新舉措——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綠色廊道……這關係到我們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更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
  • ...理政》第一卷塔吉克文版首發式暨中塔治國理政研討會在杜尚別舉行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亞信峰會前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塔吉克文版首發式暨中塔治國理政研討會6月11日在塔首都杜尚別舉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致信祝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塔文版出版。
  •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立與破」
    確立了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了立字當頭、立破並舉的科學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為我們黨最早立的規章是八項規定,隨後又指導制定、修訂了一系列黨內法規和規章制度。同時,強化了黨和國家一系列政治規矩。其中,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對黨忠誠,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最重要的政治紀律和最根本的政治規矩;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是治國理政最重要的規矩。
  •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關鍵詞: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開欄的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巨變,其來有自。三年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可以用一系列關鍵詞來概括,如:「中國夢」「兩個一百年」「三嚴三實」「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新常態」「供給側改革」「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係」「一帶一路」「亞投行」「互利共贏」「正確義利觀」,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讀懂這些關鍵詞,是理解中國內政與外交的捷徑。將這些詞展示出來,即為展示中國治國理政的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