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軍事發燒友,《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幾乎人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也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戰爭電影之一,而且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知道諾曼第登陸戰的到底有多慘烈。在影片的一開始,盟軍在諾曼第從登陸艦剛下來進行登陸的時候,就遭遇德軍頑強的狙擊,躲在碉堡裡面的德軍使用MG42機槍像割韭菜一樣成片的擊倒,讓人看了著實心疼不已,這個情景或許讓很多人觀眾都印象深刻,因此有人看完電影之後不免提出了疑惑,如果在諾曼第登陸過重,如果盟軍士兵讓衝鋒在第一排的士兵拿著防彈盾牌作掩護,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傷亡嗎?
《拯救大兵瑞恩》描述的盟軍登陸諾曼第的場景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諾曼第登陸戰。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為了能夠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戰,盟軍集中了280萬兵力、5000多艘各類艦船、1.3萬架各類戰機,1944年6月出盟軍在法國諾曼第開始進行登陸,經過近兩個月的激戰,盟軍取得了諾曼第登陸戰的全面勝利,諾曼第登陸戰的勝利為盟軍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納粹法西斯的滅亡。雖然諾曼第登陸戰取得偉大勝利,但是盟軍也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這次登陸作戰盟軍有超過20萬人員傷亡,其中近6萬人陣亡,而大多數人都是陣亡在搶灘登陸作戰階段。
為了能夠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戰,盟軍集中強大的兵力與火力
既然很多人都在搶灘登陸作戰中喪失,特別是在諾曼第這個主要戰場上,那麼如果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進行搶灘登陸能否減少盟軍的傷亡嗎?我看未必,很多人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都說到如果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那肯定可以減少傷亡了,其實我們都被電影誤導了,電影中的角度和現實幾乎完全不一樣,就拿諾曼第海灘來說,在盟軍進行登陸作戰之前,納粹等國在海灘上修建了非常完善的防禦工事,納粹德國不是豬而是人,他們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擊殺盟軍,所以除了讓海灘布置的沒有射擊死角以外,還在海灘上布置了一定數量的重炮,讓盟軍幾乎無法躲藏,即使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掩護,防彈盾牌只能遮擋前面,它能夠遮擋士兵的兩側嗎,所以說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要以為電影中只有一個射擊點,現實中也只有一個射擊點。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圖為納粹王牌武器虎式坦克
在戰鬥中,如果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目的無疑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後面的士兵提供掩護,讓士兵安全的轉移到指定地點,這樣就需要後面的士兵跟在拿著盾牌的士兵後面,一旦一個地方集中數量眾多的士兵,那麼就比如成為敵方炮火重點照顧的對象,一發炮彈炸下去那就是死傷一大片了,你防彈盾牌可以抵擋子彈,但是你能夠抵擋的住敵人的炮彈嗎?顯然不可能,況且把守諾曼第的納粹德軍擁有的都是威力巨大的155毫米大口徑火炮,一發下去,不要說正中央,就是在旁邊一定的距離,也能夠把躲在防彈盾牌炸的灰飛煙滅,所以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不僅無法達到降低傷亡,反而會增加傷亡。
防彈盾牌適用於城市反恐等低強度作戰
防彈盾牌適用於城市反恐等低強度作戰
在激烈的戰場上,最重要的是要講究效率,一分一毫都有可能改變戰場形勢或者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如果讓士兵拿著厚重的防彈盾牌掩護後面的士兵前進,那麼這得多長時間才能夠走到敵人的陣地前,長時間扎堆在一個地方停留,這讓敵人的火炮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校正瞄準,一方炮彈就可以把幾十人給報銷掉。所以說讓士兵拿著防彈盾牌根本不利於部隊快速進行搶灘登陸,當登陸艦到達海戰之後,所有士兵應該以分散的隊形以最快的速度向敵人縱深衝去,這樣才有可能以最低的傷亡戰勝敵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戰爭中進攻就是最號的防守,以最快的速度持續的進攻,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所以在戰場上讓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衝鋒是最愚蠢的行為,戰爭上激烈的戰鬥再加上火炮的威力讓防彈盾牌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防彈盾牌只適用於在城市反恐、低強度戰鬥中,在高強度的戰爭中防彈盾牌就是一個累贅,所以不僅在諾曼第登陸中不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在其他正式戰爭中也幾乎很少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衝鋒、戰鬥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戰爭中進攻就是最號的防守,以最快的速度持續的進攻,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從而贏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