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中,為什麼不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原因有這幾個

2020-12-17 騰訊網

作為軍事發燒友,《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幾乎人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也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戰爭電影之一,而且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知道諾曼第登陸戰的到底有多慘烈。在影片的一開始,盟軍在諾曼第從登陸艦剛下來進行登陸的時候,就遭遇德軍頑強的狙擊,躲在碉堡裡面的德軍使用MG42機槍像割韭菜一樣成片的擊倒,讓人看了著實心疼不已,這個情景或許讓很多人觀眾都印象深刻,因此有人看完電影之後不免提出了疑惑,如果在諾曼第登陸過重,如果盟軍士兵讓衝鋒在第一排的士兵拿著防彈盾牌作掩護,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傷亡嗎?

《拯救大兵瑞恩》描述的盟軍登陸諾曼第的場景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諾曼第登陸戰。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為了能夠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戰,盟軍集中了280萬兵力、5000多艘各類艦船、1.3萬架各類戰機,1944年6月出盟軍在法國諾曼第開始進行登陸,經過近兩個月的激戰,盟軍取得了諾曼第登陸戰的全面勝利,諾曼第登陸戰的勝利為盟軍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納粹法西斯的滅亡。雖然諾曼第登陸戰取得偉大勝利,但是盟軍也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這次登陸作戰盟軍有超過20萬人員傷亡,其中近6萬人陣亡,而大多數人都是陣亡在搶灘登陸作戰階段。

為了能夠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戰,盟軍集中強大的兵力與火力

既然很多人都在搶灘登陸作戰中喪失,特別是在諾曼第這個主要戰場上,那麼如果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進行搶灘登陸能否減少盟軍的傷亡嗎?我看未必,很多人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都說到如果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那肯定可以減少傷亡了,其實我們都被電影誤導了,電影中的角度和現實幾乎完全不一樣,就拿諾曼第海灘來說,在盟軍進行登陸作戰之前,納粹等國在海灘上修建了非常完善的防禦工事,納粹德國不是豬而是人,他們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擊殺盟軍,所以除了讓海灘布置的沒有射擊死角以外,還在海灘上布置了一定數量的重炮,讓盟軍幾乎無法躲藏,即使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掩護,防彈盾牌只能遮擋前面,它能夠遮擋士兵的兩側嗎,所以說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要以為電影中只有一個射擊點,現實中也只有一個射擊點。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圖為納粹王牌武器虎式坦克

在戰鬥中,如果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目的無疑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後面的士兵提供掩護,讓士兵安全的轉移到指定地點,這樣就需要後面的士兵跟在拿著盾牌的士兵後面,一旦一個地方集中數量眾多的士兵,那麼就比如成為敵方炮火重點照顧的對象,一發炮彈炸下去那就是死傷一大片了,你防彈盾牌可以抵擋子彈,但是你能夠抵擋的住敵人的炮彈嗎?顯然不可能,況且把守諾曼第的納粹德軍擁有的都是威力巨大的155毫米大口徑火炮,一發下去,不要說正中央,就是在旁邊一定的距離,也能夠把躲在防彈盾牌炸的灰飛煙滅,所以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不僅無法達到降低傷亡,反而會增加傷亡。

防彈盾牌適用於城市反恐等低強度作戰

防彈盾牌適用於城市反恐等低強度作戰

在激烈的戰場上,最重要的是要講究效率,一分一毫都有可能改變戰場形勢或者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如果讓士兵拿著厚重的防彈盾牌掩護後面的士兵前進,那麼這得多長時間才能夠走到敵人的陣地前,長時間扎堆在一個地方停留,這讓敵人的火炮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校正瞄準,一方炮彈就可以把幾十人給報銷掉。所以說讓士兵拿著防彈盾牌根本不利於部隊快速進行搶灘登陸,當登陸艦到達海戰之後,所有士兵應該以分散的隊形以最快的速度向敵人縱深衝去,這樣才有可能以最低的傷亡戰勝敵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戰爭中進攻就是最號的防守,以最快的速度持續的進攻,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所以在戰場上讓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衝鋒是最愚蠢的行為,戰爭上激烈的戰鬥再加上火炮的威力讓防彈盾牌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防彈盾牌只適用於在城市反恐、低強度戰鬥中,在高強度的戰爭中防彈盾牌就是一個累贅,所以不僅在諾曼第登陸中不讓第一波士兵使用防彈盾牌,在其他正式戰爭中也幾乎很少士兵拿著防彈盾牌進行衝鋒、戰鬥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戰爭中進攻就是最號的防守,以最快的速度持續的進攻,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從而贏得最後的勝利。

相關焦點

  • 諾曼第登陸中 盟軍艙門一開就被德軍機槍給殺光了,為何不用盾牌
    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據說,在諾曼第登陸時,盟軍的許多登陸艇艙門一打開就被德軍重火力機槍給殺光了。還沒出門就被打死,這種情況下,為何不給士兵配備防爆盾牌?不是不給盾牌,而是盟軍就算給第一批登陸士兵配備防彈鋼板也不能有效降低士兵的傷亡,反而會因此輸掉整場戰鬥。
  • 二戰諾曼第登陸作戰,美軍為何不在登陸艇前加裝盾牌?行動不方便
    為什麼諾曼第登陸時登陸艇前方不用一個金屬盾牌,在登陸時用盾牌向前推進以減少傷亡?這個問題實際上盟軍早就考慮過了,在實際作戰中也確實在船頭加裝了那麼一塊擋板,但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出現的重大傷亡,並非是在登陸艇上發生的。
  • 透明防彈盾牌什麼材質防彈盾牌標準及手持式透明防彈盾牌使用方法
    防彈盾牌作為警用防護裝置,主要用於保護人體不被彈頭或碎片穿透,起到保護人體生命安全的作用。常見的類型是手持式防彈盾牌和輪式防彈盾牌兩類。主要用到的材料是:金屬,非金屬及複合材料三種。以防彈盾牌標準進行透明防彈盾牌檢驗手持式透明防彈盾牌使用方法
  • 為什麼說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最大的騙局?
    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
  • 諾曼第登陸中奧馬哈灘頭為什麼如此血腥,守軍並不是什麼王牌軍
    在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中,奧馬哈灘頭是盟軍五個登陸灘頭中傷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個,好萊塢著名導演史匹柏拍攝的經典戰爭影片《拯救大兵雷恩》的片頭那二十多分鐘令人震撼的戰爭場面,反映的正是奧馬哈灘頭上所發生的慘烈戰鬥。那麼為什麼奧馬哈灘頭會如此血腥?
  • 在諾曼第登陸的美國華人士兵
    我參加的第一場戰役便是諾曼第登陸,當時全團187人,就剩下我一個人了。李強:黃老當時隸屬美軍第28步兵師,是登陸諾曼第的先遣部隊。他們所登陸的位置就是著名的「死亡線」——奧馬哈海灘,僅這個登陸點,盟軍就死了幾千人,德軍也死了一千多人。諾曼第美軍公墓就建立在那裡,那是美國設立在歐洲最大的公墓,裡面有九千多美國士兵的墓碑,還刻著一千五百多位失蹤士兵的名字。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關於諾曼第登陸,14個事實真相
    由於這些學生經常參加社交活動,並在他們的社交中接觸到軍人,他們很自然地學會了這些士兵經常使用的一些詞彙。弗蘭奇認為在字謎中加入這些單詞會很聰明,於是把它們送給了不知情的校長。據推測,在審問後,達維與弗蘭奇對質,弗蘭奇承認了他的所作所為。不幸的是,當弗蘭奇與《每日電訊報》聯繫時,達維早已不在人世,許多人仍對諾曼第登陸日字謎遊戲中驚人巧合的解釋,持懷疑態度。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關於諾曼第登陸,14個事實真相
    儘管經過了緊張的審訊,達維直到幾十年後才透露出原因,並最終確信他不是敵方特工。1984年,當時達維的一名學生羅納德·弗蘭奇(Ronald French)寫信給報紙解釋說,校長會讓他的班級給他一些隨機的單詞,然後他會把這些單詞加進他的字謎中。由於這些學生經常參加社交活動,並在他們的社交中接觸到軍人,他們很自然地學會了這些士兵經常使用的一些詞彙。
  • 盟軍諾曼第登陸傷亡那麼大,為何不使用防彈盾?別想得太簡單
    在同盟國對德國的圍剿中,有一場戰役是不得不說的,它就是諾曼第登陸。這此戰役同盟國方面投入了將近300萬的軍力,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開闢第二戰場,給德軍施加更大的壓力。可以說諾曼第登陸是一場改變了二戰局勢的戰役,這在一開始就意味作戰雙方的傷亡是不可能小的。根據戰後的統計,同盟國的傷亡人數接近22萬人。
  • 美國士兵都穿防彈衣有用嗎?為什麼解放軍卻很少穿?原因很簡單
    如今的美軍士兵,單兵裝備是世界最好的,普通士兵成本將近3萬美元。士兵的裝備一般有四大方面組成。個人防護。生存保障,武器裝備,夜視裝備。人們常用的一句「武裝到牙齒」,來形容美國大兵毫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美軍最基本的配置之一防彈衣。
  • 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強行在諾曼第登陸,一舉擊潰德軍
    選擇搶灘登陸的大軍,選擇的時間是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到了7月份初期,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盟軍士兵相繼登陸擴大登陸區,形成了正面150km,縱深13km到35千米的登陸區域。
  • 在迪耶普突襲中每死一名士兵,諾曼第登陸中就少死十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場著名的戰役叫做諾曼第登陸,但在這場著名戰役的背後,其實是一場戰爭悲劇。這場戰爭的悲劇是英國人寫的。當時英國也曾進行過一次登陸試驗,這次登陸雖然失敗了,但其在歷史上的意義更加重大,也為日後的諾曼第登陸貢獻了重要的基礎和鋪墊作用。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為什麼我們仍要關心這場戰役?
    為什麼在這樣一個時刻,這些領導人會去紀念這樣一件事?諾曼第登陸作為75年之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發生的一個戰役,為什麼具有如此重要、引人注目的意義呢?我就簡單和大家說一說。先來簡單地跟大家講一下諾曼第登陸作戰的大概情況。
  • 忽悠希特勒:諾曼第登陸的陰謀,從納粹中計開始
    情報中表明:第四集團軍正在蘇格蘭集結,計劃與蘇聯聯合進攻挪威。 為了加深納粹的這種錯覺,盟軍設計了有關天氣寒冷問題的無線電通話等細節,比如在零下溫度下,滑雪裝置和裝甲車發動機的操作等。在諾曼第登陸前幾周,希特勒甚至派他的一個作戰師去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由此可見盟軍瞞天過海這一策略非常奏效。
  • 忽悠希特勒:諾曼第登陸的陰謀,從納粹中計開始
    在歐洲大陸綜合考慮盟軍實際情況,諾曼第登陸最合理的地點應該是法國的加萊海峽所屬地區,該地區位於諾曼第東北150英裡處,也是英吉利海峽距離大不列顛最近的地方。盟軍之所以越過這一地區作為著陸點,是因為這是德軍大西洋城牆中防禦最森嚴的一段海岸,但他們想忽悠納粹,讓他們相信由於某些原因盟軍寧願走穿越英吉利海峽這段最短的路線。
  • 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諾曼第登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件,而是在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極富頭腦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最終促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和諾曼第登陸有關的文件資料,大家可以通過幾個細節看看這些高級將領是如何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創造出1944年6月6日的這次奇蹟的。
  • 彩圖:諾曼第登陸的那天
    1944年6月9日,法國諾曼第附近的奧馬哈海灘,諾曼第登陸成功後,盟軍的船隻、船隻和彈幕氣球離開了奧馬哈海灘。諾曼第登陸日仍然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重要的戰役之一,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導致了法國的解放,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戰場的轉折點。
  • 英國士兵赴法紀念諾曼第登陸 卻因溺水身亡
    圖為二戰退伍老兵(圖源:法新社)海外網6月3日電法國媒體2日報導,一名赴法參加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儀式的英軍士兵在試圖遊泳橫渡一條運河時溺水身亡。英軍發言人在一份新聞稿中稱:「我們心情沉痛地證實這名赴法軍人的死訊。此時此刻,我們向死者家屬致以誠摯慰問。」據藍色法蘭西電臺報導,死者是一名30餘歲的英國軍人,他與數千名英軍士兵共赴法國諾曼第地區,準備參加本周舉行的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儀式。他們駐紮在法國卡昂市附近的朗維爾小鎮一座軍營內。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將至,二戰老兵訪問士兵公墓
    當地時間2019年6月4日,法國卡爾瓦多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將至,二戰老兵訪問諾曼第士兵公墓。法國卡爾瓦多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將至,二戰老兵訪問諾曼第士兵公墓。法國卡爾瓦多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將至,二戰老兵訪問諾曼第士兵公墓。
  • 重現諾曼第登陸,3個人只用4天拍出上千人的戰爭場面
    既然大家都熟悉諾曼第登陸,那麼你知道上面這張最經典的諾曼第登陸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誰拍攝下來的嗎?【軍武次位面】作者:嘿喵"想觀看三人用四天是如何拍出諾曼第登陸的戰爭場面請慢慢往下看,先了解一下真實的諾曼第登陸照片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內容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