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

2020-12-14 務農大叔

盤點:農村過年「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你不看看嗎?

年末將近,將迎來中國最盛大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對春節的習俗了解多少?下面來看看農村裡「初一到十五」的傳統習俗吧。

初一,新的一年第一天,是不允許打掃衛生,不能倒垃圾。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一同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

初三,據說當天出門很容易跟人發生口角,因此都會在家裡面,因此當天又稱「赤狗日」,不過現在難得相見,因此也淡化了許多。

初四,當天不宜出遠門,因為是祭奉財神爺的日子。初五,從這天起可以開始打掃前幾天的衛生,俗稱「破五」,掃走不好的。初六,是個開張營業的好日子,因此很多小商小戶都會在此天開業,大放鞭炮,寓意六六大順。

初七,指人日,這一天剛好是創造人的日子,因此這天要吃及第粥,且不能和他人發生口角,大人不可馴罵小孩。初八,這天稱為穀日,因為按照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如果當天天氣晴朗,今年的稻穀也會豐收。初九,這一天是民間習俗裡玉皇大帝的誕辰,因此要舉辦盛大的活動。初十,這一天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石不動」等。因此在這一天不能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初十一,這一天是「子婿日」,因此嶽父會請到女婿來家做客吃飯。

初十二至十五,過完十一之後,這幾天的日子,是大家準備慶祝元宵的時候,所以這幾天要選燈籠,搭盞燈棚,買好湯圓等等,準備迎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相關焦點

  • 初一到十五過年農村習俗 拜年燒門紙吃元宵!
    現在馬上就過年了,想起來都一點小小的激動,在農村有哪些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一大拜年,春節俗稱"過年",正月初一也稱為"元旦",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在山東那邊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各地風俗也不一樣的。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是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古時候有觀燈習俗,又稱燈節,這一天就是要吃元宵了,這個也是小編也愛吃的,現在的元宵口味兒也多,芝麻味、甜的、鹹的、肉味兒,五花八門的。
  • 農村過年習俗,初一忌掃地初四忌外出,你都知道嗎?
    農村過年習俗,初一忌掃地初四忌外出,你都知道嗎?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相信大家對於年俗也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在很多農村裡,卻是有很多大家在這以前前所未聞的年俗,聽上去也是非常有趣,接下來小編就分享給大家一些春節期間的習俗!
  • 居然有這種習俗!「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你知道啥意思嗎?
    老一輩的農村人會流傳出很多很多俗語,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初一的皇上,十五的娘娘」這句俗語意味著初一生的男生就是皇帝命,事物生的的女生就是娘娘命,總之以後的生活都是大富大貴!然而,近期居然聽到這樣的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正月初一到十五 福安獨特的過年習俗你知道嗎?
    「做年」 ,是福安民間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陰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它的主要節期。實際上,福安人過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真正把「年」 過完。福安「過年」,除了有春聯、守歲、拜年等與全國各地大同小異的習俗外,也沿襲一些地方民俗特色,亦可圈可點。春節期間,到福安各地走走,領略一下福安的年俗文化以及地方民俗風情吧。
  • 年俗大盤點 湖南14市州過年習俗各不同,看看哪些還在流行
    年俗大盤點,特色各異「湘」味濃湖南14市州過年習俗各有不同,看看哪些還在流行品年味、逛廟會。廟會活動讓年味更濃了。 (資料圖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株洲:「開門炮、拜六神」初一凌晨的「開門炮」後,株洲各家男女穿新衣,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簷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攸縣、醴陵市、炎陵縣等地還流傳著一些具有自己地域文化、人文風俗的過年傳統。
  • 在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
    農村過年有哪些傳統和習俗呢?每個地方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一樣,,但總體而言都是大同小異,我的家鄉在南方江西,我就來聊聊,我那邊過年是怎樣一個習俗。以前在年前的半個月到20來天的時間是人們最忙的時間,忙什麼呢?
  • 做了這些才叫過年!湖南各地春節習俗大盤點,你還記得嗎?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後來,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然而過年,北國有北國的風俗。
  • 在你的家鄉有哪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今年,你回家過年了嗎?
    當然,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回鄉的路上,也有的人因為一些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了。不過,甭管在哪過年,都有不一樣的味道,也都一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過年的那些習俗。無論在哪過年,想必都有一些講究的,比如年夜飯吃什麼、拜年的儀式、走親戚時拿的禮品等等。俗話說,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習俗。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在農村計算日子時,大多數家庭還以農曆為標準,農曆通常俗稱為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而在農村有許多關於陰曆月份的講究和忌諱。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過年期間別向別人借錢,也別催債,新年開始就被金錢糾纏,一年都會過的不順心。其實除了寓意,很多人年三十都會整一大桌菜,這些菜通常一頓吃不完,初一早上吃剩飯也是節約糧食,落實光碟行動。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鼠年到,鼠來寶,幾種禁忌要記牢,風俗習慣遵循好,新的一年樂淘淘。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
  • 春節過年,各地習俗您知道嗎?
    趕廟會是北京過年的一大習俗。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除夕晚上零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金元寶模型放在門外。而在在湘潭一帶古老而樸素的過年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
  • 農村老人流傳:「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在農村,不少神秘的習俗都被人們所看重,這其中就包含「生辰八字」。因為在多數農村人的眼中,一個人的命運如何與其所出生的年份、月份、陰曆日子、時辰四個要素有著重要關係。傳統曆法年、月、日、時又分為天幹地支,其中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小孩生在初一和十五,有啥講究?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有啥講究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河南農村過年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小編是河南農村人,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河南農村過年的習俗。從農曆二十三開始,河南農村人就進入了過年的節奏,大年二十三,打掃房子,要把家裡各個角落都打掃一遍,到了晚上,都要喝祭灶湯,祈求老灶爺上天說好事,下凡保平安。
  • 過年了,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農村這些奇葩習俗,你那邊有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過年了,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農村這些奇葩習俗,你那邊有嗎?如今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這些年農村在國家的支持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 海南人過年是「做」出來的?傳統做年習俗,你能說出幾條?
    今年過年1.24號!還有20天就過年了!在海南,年是「做」出來的,俗稱「做年」!至於怎麼做,你還記得記得嗎?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海南人的「做年」習俗!海南人做年是從臘月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為「祭灶節」家裡灶上的神像要「請」下來燒掉送灶王爺上天祭灶的時候還要預備清水、草糧這是給灶王的馬吃的直到了正月初一才迎接灶王爺回家
  • 在農村過年很講究,大年初一圖吉利,這8件事最好不要做
    在農村過年很講究,大年初一圖吉利,這8件事最好不要做一年一年又一年,轉眼之間,還有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馬上就又要過年了。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年一度的春節歷來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在春節當中,也有著許多的傳統小習慣。
  •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年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看看你還記得多少
    眾所周知,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歡慶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這個節日裡,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自己獨有的傳統魅力。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傳統習俗,有許多習俗至今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