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濰坊11月2日訊(記者 張浩 通訊員 李興盛)2016年9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9月30日,壽光市委、市政府同步出臺《關於加強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這無疑又給「老賴」們戴上了一層「緊箍咒」。鑑此,壽光法院配套制定出臺《壽光市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認定、披露操作規程》等系列規章制度,通過信用登記、全媒體爆光等方式,多部門聯合行動,打出「組合拳」,有力規制拒執「老賴」。
列入失信「黑名單」,貸款被限制
王某從事鋁合金生意,最近因為資金緊張,他向銀行申請了一筆20萬元的貸款,信貸員給他打電話,讓他去趟銀行。本以為自己既提供了抵押,又有人擔保,最多就是走走程序,貸款肯定沒啥問題。誰知道信貸員告訴他,因一標的額5.2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被告人王某未履行法律判決的支付原材料貨款義務,已被法院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貸款申請被銀行信貸業務部門駁回。王某悔不當初,到法院執行局繳納了執行款,撤出了「黑名單」,貸款才順利發放。
作為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貸款僅僅是失信懲戒的手段之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一旦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涵蓋日常生產生活必需的37個方面將受到限制,主要包括設立公司、發行債券,參與政府項目、獲取政府補貼、獲得政策支持,任職資格、招聘招錄、行業準入、市場交易、貸款融資、生活消費、旅遊出境等,正所謂「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寸步難行」。
為彰顯法律權威、捍衛法制尊嚴,壽光法院通過壽光電視臺、《壽光日報》等媒體平臺發布敦促履行通告,曝光未主動履行裁判義務當事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址、案件標的等,同時,還在涉案當事人住宅社區發布、張貼《敦促當事人履行裁判義務告示》。半年來,市法院與壽光電視臺、壽光日報社合作,聯合發布《關於敦促案件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義務的通告》2期,敦促不自動履行裁判義務的當事人216人次。經壽光市委政法委協調,市法院無償使用市內9塊公共場所電子公告牌和26處公交站點宣傳欄,曝光失信被執行人11000餘人次;與壽光日報社、壽光電視臺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專欄曝光失信被執行人2300餘人次。下一步,市法院還將在村莊、小區、集市和健身廣場等生活區設「申明亭」,張貼告示,曝光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照片,讓鄰居、親戚、朋友認清他們「不誠信、不守法」的真實面目,敦促案件當事人履行裁判義務。
黨員失信,給予紀律處分或組織處理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守法,黨員幹部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如不履行生效裁判義務,必須給予嚴肅的失信懲戒。高某系壽光市某機關單位一名工作人員、黨員。2015年,高某與鮑某因一起民間借貸糾紛被告上法庭,最後,法院判決高某支付鮑某借款本金190000元,法律判決生效後,高某拒不履行,原告鮑某向法院申請立案執行。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法院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將這一情況通報給市紀委。市紀委立即對高某進行約談,督促其儘快履行法律義務,並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日前,壽光法院與壽光市紀委、組織部、人社局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對失信黨員和公職人員實施信用懲戒的意見》,黨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視情況給予紀律處分或組織處理;公職人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考核、晉升、調整、調動等將受到限制。此外,壽光法院還聯合徵信及監管部門,在置產置業、融資信貸、行政審批、市場準入、生活消費、子女就讀私立學校等方面對失信黨員和公職人員給予懲戒與限制。
失信懲戒還是相對較輕的法律後果。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時,還可能觸犯刑律,構成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
拒不執行判決,情節嚴重觸犯刑律
藺某因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損傷,壽光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藺某賠償劉某各項損失411750元,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付清。」面對判決結果,被告藺某卻「不給錢」。劉某申請了立案執行。法院查封了藺某名下一處商品樓。然而,藺某拒絕履行相關法律義務。於是,被查封的商品樓進入評估、拍賣程序。此時,藺某先是以該商品樓是其唯一住房為由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法院調查後駁回異議並繼續司法拍賣,最終以18萬餘元成交,並裁定藺某限期搬出。藺某又生一計,與妻子假離婚,並通過公證將商品樓過戶給女方,並多次阻撓,致使裁定無法執行。
市法院向公安局移交了藺某的犯罪線索,藺某以涉嫌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逮捕,市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經審理認為,藺某對生效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一審依法判處藺某有期徒刑兩年。一審判決後,藺某主動向劉某支付了部分損失並取得諒解,同時提起上訴。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藺某有期徒刑兩年,緩期二年執行。
在壽光市市委政法委協調下,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分工協作,密切配合,集中開展打擊拒執類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懲治拒不執行、妨害執行等違法犯罪行為,先後有24人因涉嫌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被移送偵查、起訴,7人被判處有期徒刑。
凝聚社會部門合力,推進失信聯動懲戒。但懲戒從來不是目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院承擔著引領社會道德、倡導誠實守信的責任,人民法院實施法律就是一個懲惡揚善、重建道德的過程當前,我國正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機制,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推進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是實現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舉措。全社會應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