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居匠:一個夢想做鹹魚的匠人。
「老爺,您回來了,洗澡水已經熱好了,要服侍您更衣嗎?」
「該死的臭女人,還沒有把飯做好嗎?是要餓死老子嗎?」
「陛下,這是某國給您進貢的三千兩黃金和四百名絕世美女。」
「你一個女人家,不再府裡好好呆著,出來做甚?我李家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
以上的對話在古代可能會很隨意地出現,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只是為了取悅男人的生殖工具而已。
但是女人天生就要拖地,抹桌子,洗衣服嗎?就要生孩子,餵奶,伺候老公公嗎?
如果在古代,所有人都會說是的,而且會把問這個問題的人當作異類。
封建社會作為男權社會,女人的地位低下,男人三妻四妾是常有的事情。女人也時常作為物品被交易,被當作禮物送給別人。在封建社會,女人的最好結局可能就是安安穩穩,無病無災的度過一生了。
直到民國,女權這個詞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女人才能得到尚且算是公平的待遇。
社會發展到現在,女權才深入人心,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得到男性的尊重和愛護。
女性翻身作主成為女王並不是憑空而來的猜測和臆想,是二十一世紀真實發生的現實。
尤其在我國男多女少的社會環境之下,將來會有幾千萬人打光棍,所以女性的地位一直在穩步的提升著。
但是在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地區,男權至上依然是那裡的主旋律,女性依然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和應有的尊重。
女人依然承包著所有家務,在家相夫教子,沒有話語權,沒有事業;男人依舊在外喝著老酒打拼事業,賺錢養家。
不得不說,女人天生在身體素質上就比不過男人,所以男人能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好的工作條件和更多的酬金,這是女人的弱勢,也是沒有辦法更改的現實。
也許正因為這種先天優勢,男人覺得女人就應該包攬全部的家務,自己在外奔波一天,回到家吃著做好的飯,在喝幾口小酒,玩玩遊戲,看看電視,什麼都不用管。
就算妻子也有自己的事業,但是養家主要還是得靠自己,所以很多男人在先天意識上就沒有把女人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
其實說起這個是因為一位讀者的來信,諮詢我遇到這樣的老公要不要離婚?
張女士老家是農村的,村裡很落後,沒幾個人走出村落。幸好張女士比較努力,最後考上了大學,成為村裡面近幾年唯一的大學生。
張女士的父母也成為村裡爭先恐後羨慕的對象。因為女兒考上大學,張女士的父母在村裡的地位也直線提升,十裡八村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都說老張家生了一個好女兒。
張女士也比較爭氣,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城市,靠著自己的打拼,貸款買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兩居室。房子雖然不大,但也算是在城市裡扎了根,有了自己的家。
張女士孝順,就把父母接到城裡來住,也可以方便照顧他們。
張女士也陸陸續續談過幾個對象,但是父母一直不同意,只是因為張女士的父母對城市裡的人沒有一點好印象。
原來是因為張女士的父母在剛進城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麼都看著新奇,也帶著農村人的心善和淳樸。
後來因為心善被騙了幾次錢,而且市場買菜也缺斤少兩,鄰裡關係又很淡漠。二老住的著實不舒服,也對城裡人沒了好感。
所以二老覺得城裡人沒有農村人樸實,沒有農村人厚道,所以就一直希望張女士找個農村人。
但是心高氣傲的張女士哪能看得上沒有文化的老農民呢?
張女士為了自己的幸福,不想妥協,而張女士的父母也不願意張女士找個城裡人有時也會故意攪黃女兒的約會。
隨著張女士年齡逐漸增大,趙女士的父母終於坐不住了。回到老家,各種託關係打聽,終於被張女士的父母找到了一個鄰村的畢業大學生。
張女士的父母一合計:這下好啊,又是農村人,還是高學歷,一定符合自己女兒的心意。
後來張女士也是被自己父母折騰得累了,和父母說的這人見了面。熟悉了幾個月後發現這個人還不錯,是自己喜歡的類型,看上去也很老實。
張女士原意是想再等等,因為現在城裡人普遍結婚的晚,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閨密也勸自己再想一想。但是又考慮到父母年紀逐漸大了,而且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正好對方也還算湊合,最後就妥協了。
結婚後那兩年,張女士的生活過得還不錯。張女士和老公都有工作,張女士也覺得這婚結得還算幸福,更希望就這樣能夠一直長久的走下去。
可是後來張女士慢慢的發現自己的老公有點大男子主義。
每天回到家之後不幫自己做家務也就算了,還老是把自己的臭襪子,髒衣服到處扔,然後就躺在沙發上玩遊戲,從來不說幫自己做一下家務。
每次張女士都因為同樣的原因說他,但是她老公總是說:改,改,一定改,今天實在是太累。但是卻一次都沒有改過,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天,張女士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你一天天的不幫我做家務也就算了,但是你能不能不要幫倒忙?
臭襪子,髒衣服扔到髒衣婁裡,不好嗎?紙簍裡的垃圾,你每天出去的時候順便帶走不行嗎?你有空玩遊戲,就不能掃掃地,抹下桌子嗎?
你老說自己上班累,上班累,我也每天要上班呀,但是憑什麼所有的家務都要我來做?
張女士的老公看著發脾氣的妻子,笑嘻嘻地把妻子按到座椅上,給她捶背說:男人在外闖蕩養家,女人在內包攬家務,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你有什麼好抱怨的呀?
本來張女士因為老公認錯態度好氣消了一半,結果老公的話,卻瞬間點炸了她。
張女士覺得不可理喻:老公,你還活在上古嗎?這都什麼年代了?女人做家務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張女士老公聳聳肩: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啊!我不覺得有什麼錯呀?
張女士看到自己老公一副不知所以的樣子就來氣,完全沒法再交流。當天便搬著自己的東西回到了自己買的房子和父母住。
張女士哭著傾訴,希望能從父母這得到點安慰。結果沒想到父母一聽張女士和她老公吵架的原因,紛紛指責起張女士來,居然沒有人說張女士老公做錯了。
張女士的父親不怎麼會說話,但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讓張女士覺得心涼。
張女士的母親說:男人怎麼能做家務呢?你看我和你爹結婚這麼多年,你爹幫我做過啥?家裡的一應大小事不都是我操心辦的嗎?你爹在外賺錢就行,家裡的事從來不用他操心。
況且男人在外面辦事就很累了,女人把家裡內務整理好,也能讓男人沒了後顧之憂,安心的在外賺錢養家不是。你看看中國幾千年來,哪個家庭不是這樣的,怎麼到你這兒還成為吵架的理由了呢?
我覺得這件事就是你不對,你趕緊給我回去,我給女婿大哥電話安慰一下。說著便起身趕張女士走。
張女士覺得莫名其妙,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
出門後的張女士並沒有回自己家,而是徑直去了閨蜜家。
張女士的閨蜜聽完張女士的全部經過之後,瞬間明白了其中緣由。
對張女士說:你老公從農村出來的,你們那農村什麼情況你應該比我清楚。你老公從小耳濡目染,作為男孩兒,更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從來沒有做過家務。最多也就是跟著他爹上山幹農活補貼家用,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奇怪。
你父母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你應該比我更清楚,你們家男丁應該也從來不做家務,而且還養成了你父母這樣的思想觀念。
我覺得這件事急不得,還是和你老公慢慢的溝通,潛移默化去影響他。告訴他新時代的新女性不再是個只會做家務的老媽子,也是能擁有自己的事業,產生自己的價值的。
張女士仔細想了想,聽從閨密的話。回去之後和老公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他新時代的女性是怎麼樣的?也要他知道新時代的家庭是如何相處的?
後來經過張女士不停地訴說,張女士的老公終於不再給張女士「製造家務」了,但也沒有幫張女士做過家務。
張女士感覺很頭疼,她不知道自己老公還能不能改變的過來。
就算能改變過來,這個時間要多久?十年、二十年還是一輩子?張女士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有何意義?
心想自己的婚姻可能真的是個錯誤,就在張女士有離婚念頭的時候,張女士意外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趙女士覺得自己算是上了賊船,難道要打了孩子離婚嗎?可是孩子有什麼錯呢?張女士徹底迷茫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我覺得張女士完全沒有必要離婚,張女士對她老公開導的那段時間,她老公是有明顯改觀的。雖然改變不大,但是從小就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既然張女士覺得自己和老公生活還算幸福,而且還有了孩子,那為什麼不再繼續嘗試改變老公呢?
而且就算張女士打掉孩子,那張女士就確定下一任丈夫就是一個會和自己分擔家務的人嗎?大男子主義並不只有農村有,只是農村的更根深蒂固一點而已。
現在既然有一個看得見希望可以改變的老公,那就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這種觀念在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了幾千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過來的。
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新時代,那我們就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摒棄舊時代的習慣,尊重女性,並且愛護女性,用我們的一生去呵護她,保護她。用平等的觀念去對待她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做和改變的。
【今日話題:你的另一半回合你分擔家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