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一旦燒起來,很難自熄;高層建築失火由於消防工具的局限性,不好撲救;火災是空難致死的第二大殺手……由於以上原因,消除火災隱患,預防遏制火災事故發生是防範火災的關鍵所在。在中國阻燃材料研究這個高精尖領域,青島大學1978級校友王玉忠是唯一的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阻燃技術是將阻燃劑引入到材料中,能使材料在遇火時,不易被點燃、離火自行熄滅,或可以實現延緩火場轟燃發生的時間,為人逃離火場避免危險爭取時間。
王玉忠,青島大學1978級學生,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主要從事阻燃材料、生物基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等研究,特別是在高分子材料的阻燃領域,提出和發展了一些新的阻燃原理和方法,有效解決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使多個大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高的佔有率。曾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王玉忠出生於山東威海。1978年,他進入青島大學學習;1994年,他從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研究生畢業,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放棄12萬年薪的企業邀請,選擇留校在阻燃方向上繼續深入研究。1997年,36歲的王玉忠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因為在專業領域的勤懇努力,王玉忠先後主持過國家863、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支撐計劃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和部省級計劃項目,並承擔完成了大量的國內外企業委託的重要項目。
通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固有易燃性和難降解兩大缺陷,王玉忠致力於解決其分別造成的"火災"和"白色汙染"兩大問題,在環境友好的無滷阻燃材料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系統的理論和應用成果,突破相關領域中多項關鍵技術,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為行業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
2015年,54歲的王玉忠當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成為該年四川省高校在職教師中唯一當選院士的人。但他卻為人低調,謙虛地說:"我只是眾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院士只是一種學術榮譽,不想因此改變日常生活。"
2020年1月,王玉忠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至此他在阻燃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全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三大獎(另外兩個大獎為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他每次獲獎的平均間隔時間長達十年,已經在該領域研究了三十多年。
目前,王玉忠在阻燃材料領域已經獲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他的發明技術所生產的幾種重要阻燃產品獲得了非常高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他的研究成果還被廣泛應用到不同高分子材料中,開發出在多個領域有應用價值的阻燃材料。
王玉忠的生活簡單而充實,只要在成都,每天他必去實驗室工作,經常很晚才離開。多年來,他幾乎從未進過電影院,也很少鍛鍊,生活被科研填滿。"我覺得跟學生在一起,在實驗室裡幹活就是一種樂趣!"他說。
科研有突破,育人有成就。王玉忠對學生的要求極其嚴格:"我認為,所有的學生做學術之前要學會做人!"
前路漫漫,王玉忠將繼續帶領團隊勇敢前行、不斷探索;相信在未來,他會為我國科研事業和教育事業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來自: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