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又可恨的婆婆,揭開了原生家庭吃人真相:受害者變成施害者

2020-12-20 木棉橡樹

文|木棉

結婚後,你可一定要孝敬我媽呀,她這一輩子太苦了。」是戀愛是王慧(化名)的男友對她唯一的要求。

而在男友的口中,準婆婆一直是弱小、樸實、蠢笨、被自己的婆婆虐待、被妯娌欺負、被丈夫辜負,一輩子省吃儉用、隱忍委屈、供養孩子的可憐女人。

每每聽男友講到動情處,總是眼圈泛紅,王慧也跟著流淚,心想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兒媳,孝敬了受了一輩子欺辱的準婆婆。

可婚後與婆婆同住的5年,一件件的扎心事都化作了響亮的耳光,抽在了王慧的臉上,讓她對婆婆恨之入骨。

不禁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年的受害者,變成了今天的施害者。

01、 孝敬婆婆,反被污衊。

結婚之初,王慧就發現,婆婆很少添置衣物,很多衣物都磨了邊,脫了絲,真的很節儉。

為了孝敬婆婆,王慧常給婆婆買衣服,而且只買品牌貨,婆婆每次一看標價後,心疼錢的痛苦立刻就超越了收到禮物的興奮,少不了說一句:「太貴了,不划算。

有一次,婆婆將王慧買的東西轉手賣給他人,換了錢;還有一次,婆婆親自去商場退了貨,拿了錢。

後來,王慧不再給婆婆買衣服,給自己的媽媽買衣服、首飾時被婆婆看見,婆婆又是一臉不快,給兒子告狀:「女人都出嫁了,還給娘家人花錢,當娘的也好意思收?穿件好衣服就能出人頭地了?戴件首飾就高人一等了?

為了讓不讓婆婆有心結,以後過年節時,王慧就直接給婆婆錢,婆婆每次客氣兩句,都照單全收。

「孝敬婆婆是應該的,也是我樂意的,可這不是巴結討好、也不是理屈求饒,可婆婆卻在外造我的謠。」王慧委屈地說。

婚後一年的一天,有個好心的鄰居攔住王慧,悄悄地給她介紹了一個不孕不育的專家。

王慧正在納悶,那個鄰居卻說,王慧的婆婆親口說的,王慧出生農村,為了在城市安家,才和丈夫談朋友,為了能和丈夫結婚,連未婚先孕的招數都用上了,後來嫌丟人,把孩子打掉了,傷了身體,現在懷孕困難,所以才經常買衣服、給錢巴結婆婆。

聽到鄰居這樣說,王慧真是震驚,王慧和丈夫在婚前確實同居和懷孕過,可完全是因為兩人之間有愛情,是奔著結婚去的。

後來,由於孩子沒有胎心,才無奈流產的,這一直是王慧的心病,不想竟被婆婆如此造謠,而自己的孝敬也如此卑微。

「媽,你怎麼能這麼和別人說我呢?」王慧質問婆婆。

我哪句話說錯了?你不是農村的嗎?你沒有未婚先孕嗎?你是真心孝敬我嗎?婆媳是天敵,我比你清楚。」婆婆回懟。

是啊,你一輩子對你婆婆不好,自然也不會相信我會對你好。」王慧生氣,脫口而出。

正在這時,王慧的丈夫下班了。

王慧還在生氣,怒火中燒,婆婆先抹眼淚哭上了:「哎,我這命啊,年輕時,受婆婆的;老了,受兒媳的,苦啊。

不用說,王慧和丈夫之間是一場硬仗要打。

丈夫最終一錘定音:「親娘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另娶,你看著辦。你不孝順我媽,休想我會對你好。

02、 男尊女卑,極度偏心。

結婚之初,婆婆常常給王慧吐苦水,說自己這一輩子,在家聽父母的,什麼事都要讓著哥哥、弟弟,因為人家是男孩;結婚後,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緊著丈夫和孩子;供孩子讀完書,攢錢買了房,一輩子都吃不上好的,穿不上好的,轉世為人,就是當牛做馬來了,總之一個字,苦。

於是王慧就心裡暗暗下決心,只要自己在家,絕不讓婆婆做家務,讓婆婆享享清福。

這樣一來,婆婆也真的當起了甩手掌柜的,萬事不管了。

可王慧很快就發現,自己除去上班,時間、精力有限,家務實在有點多,有點繁重。

常常是周日大掃除,王慧擦桌子、掃地,讓丈夫擦地,可丈夫剛拿起拖把,又被婆婆按下:「他一個大男人,哪裡會擦地呀,擦不乾淨,還不如你擦。

每每吃過晚飯,王慧擦桌子、收拾碗碟,讓丈夫幫忙洗碗,丈夫剛系上圍裙,婆婆就發話了:「他一個大男人,婚前可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你讓他洗碗,摔幾個,可惜了,還不如你刷。」

經常是王慧和丈夫賭氣,嫌丈夫不能自己洗內褲和襪子,婆婆便會說:「哪有女人不給男人洗內褲襪子的,你不洗,也別讓他一個大男人洗,你不洗,我洗!」王慧不好意思讓婆婆洗,只好自己洗。

如果在有孩子前,這些家務瑣事都無傷大雅,有了孩子之後,婆婆對丈夫的袒護和對王慧的苛待讓王慧簡直忍無可忍。

王慧生孩子時,醫生建議高齡產婦的她選擇無痛生產,可以大大減輕疼痛,可婆婆堅決反對。

一則心疼錢,二則婆婆不相信女人生孩子能不痛,她的理由很正當:「老天爺讓你轉世為女人,就是讓你生兒育女的,哪有女人生孩子不疼的,不疼就當不了媽。

王慧坐月子時,無論是讓丈夫給孩子衝奶粉、換尿布、還是哄睡,婆婆總是千篇一律地回覆:「他一個大男人,啥都不會,你指望他,還不如指望你自己呢。

月子裡,王慧讓丈夫幫自己洗內衣,婆婆說:「他一個大男人,哪裡會洗女人的內衣。

「媽,我在月子裡,你60多歲了,他不洗,誰洗?以前戀愛的時候,他常給我洗,他會。再說了,我幫他洗了5年的內衣,他幫我洗一個月怎麼不可以?」王慧忍無可忍。

你呀,就是太矯情,哪個女人月子裡不幹活?我養了三個孩子也沒指望男人幫我一把,心疼我一下。」婆婆也毫不客氣。

「怪不得啊,你沒有得到過丈夫的愛和尊重,就想讓我也得不到,就你這樣,也難怪男人不幫你。」王慧生氣,再次脫口而出。

不用說,婆婆一聽如此扎心的真心話,又是抹眼淚又是叫苦,王慧和丈夫又是一場硬仗。

結果丈夫直接和未出月子的王慧和未滿月的孩子分居了。

03、 對錯不分,顛倒黑白。

婚前,王慧最可憐婆婆之處,是婆婆不被公公尊重,公公常年在外有小三,而婆婆以為了孩子之名,多年隱忍。

婚後,王慧也從未見過公公給婆婆好臉色,還常常當著眾人的面數落婆婆是不孝兒媳、事多的女人、心腸壞、偏心娘家人……婆婆常常又氣又急,不說話。

「一輩子說不著,為了孩子,熬唄。」是婆婆常說的話。

正因此,王慧很多事不和婆婆計較,有些小矛盾,無論對錯,一般都是王慧先道歉。

可王慧和丈夫分居後發生的一件事,讓王慧徹底改變了對婆婆的看法。

有一天,丈夫醉酒後,半夜回家。

走到王慧的房間,對著王慧就是一陣數落,內容不外乎陳穀子、爛芝麻的小事。

可結論就是,王慧是個不孝順的兒媳、心眼小、沒安好心、對待雙方老人太偏心、有了孩子不管老公、長胖、變醜、身體有異味……聽著聽著,王慧覺得好耳熟,跟公公數落婆婆的話如出一轍。

待丈夫睡去,王慧看到丈夫的手機一直響,打開一看,是丈夫和一個女人不堪入目的聊天內容,原來丈夫在她懷孕期間便已出軌。丈夫和那個女人盡情讚美著彼此的美好,嘲笑著王慧產後的各種窘境。

一時間,王慧氣得渾身哆嗦。

第二天,王慧呈上證據,讓公婆為自己主持公道。

丈夫氣急敗壞,怪王慧揭了自己的醜事,顏面盡失。

公公悶聲不語,不一會兒,就出門了。

婆婆的態度更讓王慧無語。

婆婆先是勸她:「又不是什麼大事,不影響吃,不影響喝,孩子都有了,多為孩子考慮吧。

見王慧恨恨地望著她,婆婆繼而威脅道:「你若鬧的人盡皆知,丟人的可是你自己,連自己的老公都看不住;你若離了婚,孩子要麼是後爸、要麼是後媽,你可毀了孩子的一生。

王慧不說話,看婆婆還能說出什麼,婆婆繼續道:「你也不虧呀,你這一輩子,吃他的、喝他的、穿他的、用他的,把孩子養大,孩子長大了,孝敬你,到時候,你就熬出頭了。

呵呵,果然很熟悉呀,婆婆是讓王慧重複她的一生。

我不是你,我有骨氣、有工作、有能力,值得擁有更好的,我不會一輩子當縮頭烏龜只求長壽。」王慧說完這句話,挨了一耳光,也結束了自己5年的婚姻。

04、 吃人的原生家庭真面目: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

當王慧講完自己的經歷,她的婆婆真是「可憐」。

她出身男尊女卑的原生家庭,聽父母的話,做好女兒,讓著哥哥、弟弟,不被認可,滿心委屈;嫁人後,她想做好妻子,凡事隱忍丈夫,為了孩子,但身心受傷,怎能無怨?

但她又真可恨,因為她深受其害,卻又希望兒媳重複自己可悲的一生,而不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哪怕有正確的是非觀,反而從受害者變身為施害者。

所以,劣質原生家庭的真面目大抵如此:身在其中,不知其惡,深受其害,轉而施害。

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反省、深思、改變、成長。

願以上文字,與我的讀者共勉。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留言、點讚、討論、轉發。

今日討論話題:

您怎麼看王慧婆婆這樣的人?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都挺好》明玉的母親:當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變成「施暴者」
    最讓人震撼的不是蘇明玉在蘇家受到不公待遇。最震撼的是,蘇明玉的母親,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歷程。蘇明玉的母親是小鎮姑娘,而蘇明玉的父親則是城市戶口。那個年代,一個小鎮姑娘嫁到城裡,改變的是一生的命運。
  • 《金鎖記》被原生家庭毀掉的曹七巧,親手毀掉兒女,她可憐也可恨
    不幸的原生家庭,就像顆毒瘤,長在身上,潰爛了皮膚,毀了脊髓,毒液滲透到血液裡去,同樣會傳遞給她的下一代。血濃於水,未見得是個褒義詞。《金鎖記》是張愛玲的得意之作,小說發表時,受到讀者的喜愛和文學大咖的好評。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她取消了婚約,哪怕知道了死刑犯家屬的身份,思悅依然堅持讓大芝在自己的店裡,店面被人扔雞蛋,而砸他們的卻是死者的家屬們。本應無辜的受害者們,此時卻成了施暴者。就算李曉明被槍決,但一切都沒有結束,當眾人不再關注這個事件,誰來幫助被害人的家屬,又怎麼防止下一個李曉明的出現。
  • 都挺好:為母親的趙美蘭,為女兒的蘇明玉,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隨著這部電視劇的熱播,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再一次成為了大家重點探討的話題之一。在蘇家的幾個孩子中,受傷最重的蘇明玉,是大家最談論最多的例子。蘇母趙美蘭重男輕女,再加上家庭條件的限制,蘇明玉從小就過得很苦。
  • 有一個「重男輕女」思想的婆婆,到底有多可怕?
    的確,輕者幹涉下一代的婚姻、生育,重者則漠視生命。廣東的陳女士,已育有3個女兒,婆婆一直逼迫她要生個兒子。;這些婆婆可怕、可惡,也可恨!而比她們更可恨的是,作為孩子的親生父母,他們默認了婆婆的這種行為,不反抗不拒絕。甚至孩子在被殺害後選擇了原諒。
  • 二戰中的波蘭人:受害者與施害者的雙角色
    《鄰人:波蘭小鎮耶德瓦布內中猶太群體的滅亡》,[美]揚·T.格羅斯 著,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版受害者與施害者的雙面角色波蘭在二戰中所遭受的苦難,異常慘重。二戰因波蘭而起,先是被兩個強國瓜分,再被納粹全境佔領。卡廷慘案,讓其軍隊精英死於紅軍之手;華沙起義,又讓知識精英血流成河。
  • 日本長崎原子弱博物館:日本人眼中的戰爭,受害者,還是施害者?
    二戰中的日本人,受害者,還是施害者?孩子在認真的參觀,媽媽也許正在解說者什麼?據悉,當時有的人連自己親人的遺體都不知道在哪兒。原子彈帶來傷害不僅僅於此,更致命的輻射,有些人雖然活了下來,但是他們受到原子彈輻射的影響,造成死亡或者身體功能完全殘廢。
  • 《雙面膠》裡的婆婆: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偶爾出去玩,只吃碗最便宜的陽春麵,還得分些出來,生怕丈夫和孩子吃不飽。雖然男人們碗裡有肉有菜,比她的豐盛好幾倍。該怎麼形容這樣的婆婆呢?艱苦樸素、勤勞能幹、無私奉獻……似乎配得上一切形容慈母的偉大詞彙。
  • 《權遊》中的蘭尼斯特家也有原生家庭問題
    「她可恨,我也一樣,」他們是命運無法割捨的雙生子,是分享光榮與罪惡的共生體。這集與布蕾妮的告別,很有可能預示著詹姆極有可能親手終結瑟曦的罪惡,然後以生命救贖瑟曦的一切。瑟曦與提利昂原生家庭的繼承者與受害者瑟曦人生中的所得與所失都源自她的偏執,而這大概是她與父親泰溫·蘭尼斯特間唯一的相似之處了。
  • 冷靜的畫面,殘忍的真相,《黑色燈塔》讓人看到美麗村莊的另一面
    案子本身情節曲折,被拐賣者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復仇。而當真相被揭開的那一刻,我忍不住脊背發涼。看上去無比美麗的村莊,除了詩情畫意,其實不乏愚昧和罪惡說到村莊,大家常常會想到小橋流水,會想到鄉土文化,會想到美麗的村姑蹲在溪水邊洗衣服。但是,在溫柔的夜色中,卻也壓抑著無數被拐賣婦女的悲鳴。
  • 原生家庭魔咒
    來源:cmb-china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 受害者有罪論—真的是因為蒼蠅不叮無縫蛋嗎
    這本是一個悲痛的事件,但是網上卻有不少人在指責這是那名空姐自己的錯「誰讓她穿的那麼暴露,活該。」甚至有人說「肯定是空姐穿的騷氣,大半夜不睡覺出去浪,這難道還怪別人?」這些人不但沒有對無辜的受害者表示同情,甚至還在侮辱和詆毀受害人。韓國電影《素媛》裡面。
  • 獨孤曼陀:可恨之人,自有可憐之處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獨孤曼陀:可恨之人,自有可憐之處不過曼陀是獨孤家的二女兒。上有大姐獨孤般若,下有小妹獨孤伽羅。她是庶出的女兒,她的母親只是獨孤信的一個小妾。但獨孤信也非常的寵愛她,獨孤般若和獨孤伽羅有什麼,往往也會有她的。為了能在三姐妹當中壓過其他兩個人,她另闢捷徑。獨孤般若和獨孤伽羅都是,騎射功夫了得。
  • 《穆斯林的葬禮》:原生家庭是如何毀掉一個女人的?比如梁君壁
    在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個又可恨又可憐的女人梁君壁,可憐的是她後半生都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可恨的是她的固執與刻薄,對妹妹與丈夫的私生女新月冷淡漠然。我們不由想到,既然她那麼痛苦,為何不離婚,讓大家彼此都解脫,然而她的原生家庭,她從小的教育令她無論有多痛苦,都不會選擇離婚,不得不說這是所有人的悲傷。01 梁君壁的悲傷少女時代的梁君壁極其美麗,而且性格很潑辣,十幾歲就幫父母掌管玉器生意。
  • 《權遊》終季第4集解析:蘭尼斯特家也有原生家庭問題
    「她可恨,我也一樣,」他們是命運無法割捨的雙生子,是分享光榮與罪惡的共生體。這集與布蕾妮的告別,很有可能預示著詹姆極有可能親手終結瑟曦的罪惡,然後以生命救贖瑟曦的一切。第七季中的瑟曦和詹姆。瑟曦與提利昂:原生家庭的繼承者與受害者瑟曦人生中的所得與所失都源自她的偏執,而這大概是她與父親泰溫·蘭尼斯特間唯一的相似之處了。泰溫的偏執體現在他堅決迴避一個眾人皆知的事實:他最愛的子女之間的亂倫。即使瑟曦直接面對他說「他們說的關於我和詹姆之間的事,都是事實。」
  • 鈕祜祿甄嬛也逃不過原生家庭的掌心
    母親的邏輯很感人,「我可以虐待你,但你必須供奉我」,而房似錦,老牌985畢業,銷量冠軍,連跑道房都能賣出去的人,居然會被一個不講理的母親牽著走。牽著走也可以,但你必須給一個支撐點,沒有。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劇突然就愛上了原生家庭。每一個優秀的人都不能獨自美麗,必須要派出父母來噁心你一下。
  •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反省一下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其實還有下半句,你知道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旨在揭示一個生活哲學問題,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身有殘疾的乞丐伸手要錢,你會拒絕嗎?身邊一位朋友失戀了,大男人哭得梨花帶雨,你要借個肩膀嗎?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還有下半句,更精闢更扎心
    還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拿著自己的可憐不放,一見到別人的時候,就會講述自己的不幸和難過,這樣的人時間久了,就會遭到別人的厭煩,從最初那個讓別人可憐的人,慢慢演變成可恨,可悲的人,我國古代就有一句這樣的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句是更加現實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處,那麼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知否》:坎坷經歷的背後,是一個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一個人和她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樣的聯繫很可能影響他一生。」本文就從《知否》中父女四人的經歷,看原生家庭如何對人產生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原生家庭的影響。出嫁後,婆婆刁鑽,她又不會為人處世,所以經常被婆婆刁難。她的任性,源自她母親的縱容。她母親本是希望她能夠無憂無慮,開心快樂,卻忘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懂人情世故,不會為人處世,使得她在家被墨蘭欺負,出嫁被婆婆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