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讀了幾年大學,泰山都爬吐了,雲海日出也全看到了。感覺泰山沒啥看頭了,真正10年以後出差來到泰山腳下,竟發現泰山別樣的美,又有了爬泰山的衝動,奈何時間不允許。也許是年紀大了,對風景對事情多了一些感觸。
泰山腳下的岱廟,之前只知道卻一次沒進去過,上學的時候每次都是路過,或者直奔商業街,或者去紅門登泰山。
岱廟正常票價20塊錢,因為疫情5塊錢。一個小時逛完,整體感覺跟孔廟有點類似,差異化不大。令人驚豔的是大殿牆上宋朝的壁畫,栩栩如生。
岱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壇廟建築是漢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體現了漢族作為農業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布局與構建同宮殿建築一致,建築體制略有簡化。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為東嶽大帝的神宮。廟內存有秦朝李斯篆書的泰山刻石。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岱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岱廟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圍環繞1500餘米 ,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總體布局上按照唐宋以來祠祀建築中最高標準修建,採用了以三條縱軸線為主,兩條橫軸線為輔,均衡對稱,向縱橫雙方擴展的組群布局形式。岱廟南起舊泰城南門,北至南天門中軸線上。
岱廟以其內部建築排列布局來展示儒家禮制觀念,整個建築群以一條南北向的縱軸線為中心,均衡的橫向擴展。位於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有:遙參亭大殿、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中寢宮、厚載門。仁安門與天貺殿之間有東西環廊聯繫,構成岱廟的中心封閉院落。其主體建築——天貺殿位於高大的雙層品級臺上,東環廊的中間為鼓樓,西環廊的中間為鐘樓。天貺殿建在中軸線偏後點,面闊九間,重簷廡殿頂,等級最高;後寢宮面闊五間,單簷歇山頂,低一個等級;配天門、仁安門面闊五間,單簷歇山頂,為門的形式,又低一個等級。
再放幾張泰安小西湖的圖,風景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