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表示的是冬季的開始,但是對於立冬這個節氣大家可能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立冬三候是哪三候呢?立冬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立冬將至 天氣變冷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冰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冬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是幾月幾日
立冬三候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1.水始冰:水已經能結成冰。
立冬後溫度黃河、淮海一帶的氣溫變低,水面上開始結冰。
2.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立冬後,秦嶺—淮河線以北的地區開始變得寒冷,地面上出現凍土現象。
3.雉入大水為蜃: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古人認為到了立冬節氣後禽鳥會變成蛤蜊藏在海水裡面避寒,其實這是浪漫主義說法,現實是到了立冬節氣後禽鳥南遷或者藏在了溫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
立冬特點介紹
氣溫下降變化明顯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
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
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