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職考試QQ交流群:點擊加入
2014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中會出現一些常識性問題例如:地理常識問題,很多考生對此一籌莫展,接下來三支一扶網為參加三支一扶考試的考生們總結了有關中國地理常識方面的知識:《山東三支一扶公共基礎知識之屈原—楚辭》。三支一扶網預祝廣大考生能在三支一扶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楚辭
《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它得名於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在我國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種叫做「辭」的新詩體。這種詩體經屈原發揚光大,其後的宋玉等漢代作家繼續從事楚辭的創作。
楚辭在漢代又被稱作「賦」,如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屈原「乃作《懷沙》之賦」;實際上,楚辭作為一種產生於楚地的獨立詩體,是不應與漢賦混淆的。漢賦是適應漢代宮廷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半詩半文或稱帶韻散文的作品,賦一般用主客問答為敘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鋪陳辭藻,詠物說理。楚辭則不同,它雖然也富於文採,描寫細緻,含有敘事成分,但它以抒發個人感情為主,是一種詩歌。
在楚辭之前的《詩經》,詩句以四字句為主,篇章比較短,風格樸素;楚辭則篇章宏闊,氣勢汪洋恣肆,詩的結構、篇幅都擴大了,句式參差錯落,富於變化,而感情奔放、想像力豐富、文採華美、風格絢爛,都與詩經作品截然不同。一般來說,詩經產生於北方,代表了當時的中原文化,而楚辭則是南方楚地的鄉土文學,楚辭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吸收民間文學並加以創造性提高的結果。
《楚辭》的編纂始於西漢,漢成帝河平三年,文學家劉向領校中秘書銜,負責整理屈、宋作品,編定《楚辭》。
《楚辭》一書中選編了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等名篇,並加以詳細的注釋,即使現代讀者對當時的語言習慣、社會背景等都比較陌生,也能比較好地理解楚辭作品,從中領略楚辭的精粹。
【欄目推薦】三支一扶考試網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sdxieyl)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