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西風不識相》裡,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在美國工作時,有男生約她出去,喝咖啡、吃"唐納子"甜餅。聊完吃完,兩人上了男生的車,男生徑直把車開到美麗的湖邊,自然地做出親密舉動。三毛坦然拒絕了他,他非常下不了臺,但問清三毛意願後,表示抱歉,送她回了宿舍。他問三毛:"下次還出來嗎?"三毛微笑搖頭。男孩禮貌地說,「三毛,你介不介意剛剛喝咖啡的錢我們各自分攤?"語氣溫和有禮,三毛馬上打開皮包找錢付給他。
「這樣美麗的夜色裡,兩個年輕人在月光下分帳,實在是遺憾而不羅曼蒂克。美國,美國,它真是不同凡響。」這場美式約會在兩人分帳中結束,二人從此估計也不會再見。三毛感嘆「遺憾而不羅曼蒂克」之餘,也為美國人的務實和坦白嘆為觀止。
美國人在求愛被拒後要求分帳,這個舉動或許會被中國傳統好男人罵一聲「真不要臉」,可是也暴露了男人的約會「投資」心理——買單花的每一分錢,都對回報有具體的預期,產出不符合投入預期時,心裡便會不平衡。所以不難明白,異性交往中男性買單的傳統,與其說是女性的「性別紅利」,不如說是個美麗的謊言。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茨威格說,「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男性買單,是給女性的「糖衣炮彈」?
從探探的一項約會數據說起
不過,今天的年輕女性,似乎已不再那麼容易被「男性買單」的小小糖衣所誘惑。
在參與投票的2萬多名探探女性用戶中,有53.21%認為首次約會應該AA制;而在參與投票的5萬+探探男性用戶中,只有39.2%認為應該AA,比女性用戶低了10多個百分點。在觀察分性別的數據後,發現男性和女性對待這件事的態度有著明顯的分歧。
女性作為「性別紅利」的「受益者」,更傾向於放棄這項「特權」,平等分擔、互不相欠地開始一段關係;反而是男性這個「承壓方」,傾向維持男性為主的傳統規則——起碼在評論區男用戶們是這樣表態的:
男人必須紳士到位。不然丟人現眼走那那都欠收拾。
男生付吧,吃個飯,喝點東西,不至於AA
還AA制!你不是真的想和她約會吧!
無論怎樣,應該男士為主。
男方大方點是應該的。
這其實不難理解。女性被默許不買單,這傳統名為紅利,實為陷阱。短期來看,女人省了那麼一丁點錢,佔了點蠅頭小利,長期來看卻鞏固了男性自以為是的習慣,忍不住覺得自己是關係「主導者」,甚至生出「供養者」的優越感,認為姑娘應該有所回報,若不回報,只怕暗搓搓滋生出指責和批評對方的衝動。所以只要不至於付不起,男性其實並不願意放棄這種掌控感。
有位探探女用戶在評論區貼了一個自己的日常小故事,倒是很有代表性:
圖片來自探探話題評論區
不物化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兩性關係中的被動、被男性「圍獵」的一方,主動出擊、獨立負責,期望在日常交往中擁有平等的話語權,不被視為弱者,成為越來越受年輕女性認可的價值觀。在探探數據中可以發現,95後、00後女性對首次約會AA制已經司空見慣,85後、90後,到95後、00後,這四個年齡段的女性,對AA制的支持度越來越高。
男性用戶的態度其實也呈現類似趨勢:00後男性用戶對首次約會AA制的支持度,也是4個群體中最高的,只不過依然低於同年齡段的女性。在對待兩性關係上,女性顯然更迅速地在擁抱現代關係、新型關係,但男性的「現代化」要慢一些,傾向於維持原來的秩序和傳統。
約會平臺上觀念分歧:女人想要新關係,男人留戀舊秩序
探探男女用戶對約會AA制的態度差異,只是當代性別觀念衝突的冰山一角。
儘管有日漸獨立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對平等、現代關係的期待,但在兩性交往的社區中,女性用戶依然要小心翼翼地和傳統又龐雜的男權規則、男權思維周旋,一不小心就會經受各種奇奇怪怪的傷害、汙名和損失。
探探上的男女用戶比例大致為6:4,相對平衡,但出於風險意識,女性用戶的「右滑率」(左滑代表無感,右滑代表喜歡,互相喜歡則成功匹配,可開始聊天)一直維持在6%左右,只有前陣子疫情期間曾升到9.8%,略顯高冷;而男性則以60%的概率,大量右滑。
尋找更為平等的新型關係的女性用戶,在濃重男權文化傳統中薰陶多年的男性群體,識別能力、工具理性和「改造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一個男性用戶小凱表示,他使用社交軟體的初衷,本來是突破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小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音樂製作人,他在現實生活中和女性的交往雖有,但很難突破同事、朋友的社交距離,找到戀愛的感覺。由於可以省去不少試探的過程,更快地進入戀愛模式,小凱註冊了探探。不過他收穫最大的,卻不是戀情,而是觀念的衝擊和成長。
「我在探探上交流比較多的有2、3個女孩,其中一個給我了很大的衝擊。我們交流私密的成長經歷,也交流工作、行業、興趣,還有對理想關係、伴侶的思考。以前我身邊的男性朋友,總是試圖教我類似PUA的把妹技巧,或是分享自己的把妹戰績,但這位女孩卻讓我意識到什麼叫尊重女性。我現在再聽身邊一些朋友談「把妹」技巧就有點反感,不想參與。」小凱說。
小凱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能遇到很好的異性朋友,雖然最後沒有變成戀人,但他認為自己的觀念更成熟了,而且還意外發現,在變得對性別平等的議題更敏感、對女性的困境更有同理心後,他也更受身邊女性朋友的歡迎了。
「在社交軟體上,無論是否能夠找到伴侶,我都覺得這種和女性的深入交流,對我來說是個好事,男性應該多去和女性溝通,了解現在女性的觀點,不要用自己膚淺的想像去理解女人,在男人的小同盟裡自大自閉,那樣很low。我和這位女孩就一直是AA制,我一開始覺得不好意思,但是後來真的挺開心能有機會這樣沒負擔地交往。」
「好男人」的糾結和「新女性」的困惑
說回約會AA制的問題。無論是支持AA制,還是支持男性買單的老規矩。男性和女性各有各的擰巴和困惑。
男性的擰巴在於,自己很想當個人們眼中的「好男人」「有風度的男人」,大氣買單,可是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著實有點肉疼;而女性的困惑則是:我雖然不缺這點錢,但從小一直被教導,肯為你花錢的男人才是真的在乎你,「倒貼」意味著沒有魅力和價值,那我一廂情願的「獨立」是否被認為是「沒人要」?
於是,男性逼自己當強者,女性逼自己裝弱勢的怪現狀,就這樣維持著。好在,到了95後、00後這裡,這種糾結在漸漸減少。男性在逐漸放下買單當霸道總裁的包袱,女性也認識到,各不相欠的關係,才是最輕鬆自然沒負擔的。
北歐人喜歡AA,可能也有人抱怨這樣北歐人沒有人情味。但是,不享受這種蠅頭小利的北歐女性,卻享受著巨大的生活自由度。逼婚?不存在的;年齡歧視?那是你對生命沒有基本的理解;處女情結?在北歐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只會暴露自己的智商窪地。對於做家務和帶孩子,北歐男人也展現出了更開放的態度。
探探之類的社交平臺,為習慣於熟人社會交往規則的中國男女,展示了認識陌生人的樂趣。約會是一個新奇的相處模式,不是相親、未必結婚,甚至不一定是戀愛。這讓人困惑,更讓人好奇。但新生事物註定要在龐雜的聲音和新舊觀念的碰撞中成長。就像一個小小的「AA制」,也要在支持與否定中,慢慢地被人們接受。
不管是在職場中、在家庭生活、兩性關係中,很多人都會說「性別紅利」,好像女生佔了多大的便宜。其實,所謂「女性特權」,或多或少,全是以女性讓渡部分日常交往中的權利和地位來交換的,小一點的是話語權、自我表達的空間,大一點的是職業發展機會、社會地位、重要事項決策權等等權利換來的。
所以,男性倒是從小就認識到了一個硬道理——買車買房買單,自己買的最放心,才痛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絕對的「性別特權」,一旦享受了任何特權,都會在之後的生活中,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