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特約記者 文玉 王剛】「一場新的爭吵在東亞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經濟體間爆發」,法新社20日如此描述中國、日本、韓國因安重根紀念館問題引發的爭議。19日,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抗日義士安重根的紀念館在中國哈爾濱開館,20日對民眾開放。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20日在記者會上就此對中韓兩國提出批評,稱「韓國和中國基於單方面評價聯手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無助於構築和平與穩定。」他還稱,安重根「刺殺了日本歷史上首任首相伊藤博文」,「是被判死刑的恐怖分子」。《讀賣新聞》20日透露,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伊原純一19日通過電話分別向中國和韓國駐日本公使提出抗議,稱「此舉與日本的立場相悖」。日韓媒體20日也就此展開論戰,但雙方都強調了同一個觀點:「中國和韓國正在歷史問題上聯手對抗日本」。
針對日方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0日表示,安重根是著名的抗日義士,也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中國根據國內相關規定設立紀念設施,完全正當合理,不接受日方所謂的「抗議」。洪磊說,近來,日本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引起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和強烈反對。我們要求日方切實正視和反省歷史,端正態度,糾正錯誤,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外交部20日以發言人名義發表評論稱,安重根是為實現祖國解放與東方國家真正和平無私捐軀的偉人,也是深受全球人民愛戴的英雄。伊藤博文動員武力主導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侵略,進而破壞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的和平,是給當時的朝鮮半島人民帶來極大傷痛的罪魁禍首。評論指出,作為代表日本政府的官房長官竟然做出那麼無知、反歷史性的發言,著實令人感到驚愕。這顯然意味著,日本執政勢力對歷史仍有錯誤的認知,仍然刻意美化過去的侵略歷史。
伊藤博文不僅主導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更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罪魁禍首,他強迫戰敗的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等大片中國領土。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刺殺伊藤博文,當場被捕,1910年3月被執行絞刑。日本時事通訊社20日評論稱,哈爾濱車站將貴賓室改為安重根紀念館,中國給予安重根「VIP級別的特殊待遇」,背景在於去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中韓兩國強化「反日共同戰線」。報導稱,中國政府把抗日戰爭主要舞臺的東北地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設了不少抗日紀念館,但是以外國人為對象建造紀念館「實屬罕見」,中國將在抗日紀念館中進一步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殘虐行為。文章稱,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伊藤博文被認為是籤訂《馬關條約》的日方全權負責人,建設安重根紀念館也是為加強對日壓力。
韓國《亞細亞經濟》20日稱,安重根紀念館的落成是中韓兩國密切合作的結果。在北京的韓國外交消息人士表示,去年樸槿惠訪華並請求中方允許建設安重根紀念館後,中韓兩國持續就此問題保持溝通,韓方多次向中國就標誌石上的文字、注意事項等提出建議,而中方在布展時也適用了不少韓方提供的歷史資料。文章稱,中韓在此問題上一直保持低調,除了日本因素外還要考慮朝鮮,因為安重根出生於朝鮮。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0日稱,中韓正通過合作建設安重根紀念館確認合作關係,並聯合起來對抗日本。有分析認為,中韓兩國共同擁有悲痛的歷史,通過合作紀念烈士警惕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抬頭,這符合中韓兩國的共同利益。
日本《產經新聞》20日極力找出中韓在安重根紀念館報導中的「溫度差」。該報稱,韓國宣布安重根紀念館開館後,韓國媒體19日晚進行了大肆報導,而中國官方媒體僅進行了簡單報導。韓國政府將該紀念館作為「反日聖地」,就包括慰安婦在內的歷史問題加強對日攻勢。報導還批評日本政府稱,建設安重根紀念館的計劃從去年6月就開始浮現,日本政府的應對每次都是打馬後炮,且外務省對中國是否將建紀念館及其進程的情報收集出現嚴重失誤。日本在華外交人士認為,該館的建立或將惡化當地人對日本的態度。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