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讓我學會百折不撓丨荔波縣堯棒村脫貧...

2020-12-06 天眼新聞

我叫柏立江,是黔南州荔波農村公路管理局工作員,2018年3月我很榮幸成為眾多幫扶幹部中的一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的駐村幫扶生涯已兩年有餘。回顧這兩年七百多個日日夜夜,在堯棒村付出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希望。2020年11月23日,當我看到貴州省宣布66個縣全部脫貧的消息時,我感到無比的激動!

入戶走訪(左)

記得我剛剛到村裡接手扶貧工作與駐村工作時,我心裡多少有些忐忑,與村民打交道,是我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課。我還是有些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如何幫助他們脫貧?工作如何開展?懷著這樣種心情,一直在自己心裡沉思.....。  接下來在與群眾接觸多了,了解更多情況,才明白扶貧走訪若僅僅停留在「走形式、做樣子、算好帳」,是不能實現脫貧目標,走上小康之路的。  我要做的不僅僅是完成工作,更要心換心地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去,切切實實的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用心關懷,用腦謀劃。兩年來的多次走訪,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農村對於人才的渴求,農民對於知識的渴望。  很多人都很想創業就業、改變自我,但是苦於曾經教育匱乏,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得日復一日重複掙扎在貧困線上,不敢前進也不知道怎麼前進。「扶貧先扶志」,先用我的知識和資源,帶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努力改變生活,尋求進步,為他們謀劃致富之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杜絕「等、靠、要」的思想。「治貧先治愚」,向貧困群眾宣傳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保障貧困家庭的小孩能夠接受有質量的教育,重視家庭教育環節,引導形成「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家庭氛圍,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入戶走訪、關愛老人

記得我第一次到我包保貧困戶莫加餘家走訪時,映入眼帘的是有些破舊的瓦房,屋裡光線灰暗,條件有些差,進入他家中,其妻子也在,我首先做了自我介紹,說我是縣公路管理局的柏立江,是你們家的幫扶責任人,他們很熱情,聊天中知道家裡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住房安全,雖然兩個人都在外面打零工,但由於文化水平較低,外出務工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收入不高不穩定。  隨後通過交談,我確定了今後的幫扶目標,並給他們講解了許多相關的扶貧政策,讓他們了解自己所能享受的幫扶政策,他們表示非常感謝。離開他家,我又來到附近的第二戶貧困戶莫祖玖家。了解到其大女兒在承德學院讀大四;二女兒在銅仁學院讀大一;小兒子在荔波縣高級中學九年級。這讓原本並不寬裕的家庭又增加了不少負擔,因此陷入貧困。  從他們家出來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這樣的兩家人,真的是需要我們的幫助呀。根據他們兩家的不同情況,我確定了今後幫扶這兩家的方向和計劃。兩年來,在我們的幫助下,為莫祖玖戶的子女申領助學金、助學貸款等,2018年7月,大女兒大學畢業後,我積極對接幫扶聯繫單位領導,幫她推薦工作,通過我們鼓勵和她自己的努力已於2020年5月考入縣醫保局。  針對莫加餘戶的房子問題,在我們的幫助下,為其申請危房改造項目和充分利用個人社會資源,引薦社會愛心人士為其捐助建房水泥10噸,已於2019年對其住房實施重建,改善了他家的居住條件。

土地翻犁

在平時的走訪過程中,結合「智志雙扶」我多次鼓勵他們,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燃起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駐村工作隊及村幹部的帶領下,申請了產業扶貧,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收入,早日實現脫貧。  後來,在無數次行走在去往他們兩家的路途中,我的步伐顯得愈加堅定。因為黨的好政策,每次去他們兩家都會有新的變化!在這扶貧路上,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我們要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困苦,更要幫他們渡過難關,是我們和他們交流的絕好機會,通過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我們常常說心連話,幹連心活。但如果沒有踏足貧困戶的家中沒有親眼看到過他們勤勞的身影,不了解他們生活的坎坷,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貧困戶,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精神力量。

柏立江與群眾搶收水稻

在堯棒村扶貧的過程中,隨處可見到勞動的力量,生命的奇蹟。以至於在我的人生中,讓我樹立起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勞動是最光榮的,勞動人民是偉大的。在他們身上,讓我學會了百折不撓的精神。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難何其之多,只要攜帶一顆堅持的心,荊棘遍布,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真心希望這些貧困群眾在我們扶貧幹部的帶領下打起精神、邁開腳步,早日脫貧致富!如期實現同步小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五味」扶貧路丨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  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迎接省級驗收,全體駐村幹部緊鑼密鼓籌備,嚴陣以待接受上級對扶貧成果的驗收。為此我不得不捨棄周末,連續兩個月待在村委加班。那時又接到母親的電話,讓我抽時間回家一趟,帶父親去醫院檢查。母親說父親的結石愈發嚴重,常常半夜疼醒,之後便不能入眠。每每疼痛得厲害了他也只是去醫院打一針止痛針,只因怕在關鍵時期影響我的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永遠忘不了的駐村幫扶歲月|荔波縣佳榮鎮甲料村第...
    我叫楊長友,是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的一名教師。2019年7月3日,我來到了地處月亮山之巔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佳榮鎮甲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甲料村距鎮政府21公裡,距荔波縣城71公裡,2019年全村11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寨共計297戶125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0戶987人,已脫貧161戶704人,未脫貧69戶283人,貧困發生率22.8%,貧困發生率和貧窮名氣位列荔波縣前三,「大名鼎鼎」備受各級政府和幫扶單位關注。
  • 「我的脫貧故事」乘精準扶貧好東風 做勞動致富帶頭人丨荔波縣黎明...
    我叫姚加旭,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久安村坡恆組村民。  2014年我家被評為貧困戶,通過國家各種扶貧政策和幫扶幹部的幫助,我很快實現了脫貧。  回想幾年前,家中子女均在讀書,家庭負擔重,開支巨大,而我是一個只知道在家做農活,就近打點零工的農民,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對於就業、發展產業完全沒有方向,即使常年辛勤勞動也未能改變家中的貧困窘況。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自從下沉幫扶以來,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消除了他們曾經總是埋怨的情緒,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即「鑄心」 傾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
    我叫黃光菊,是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幹部,現任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2014年以來,精準扶貧這個動聽的詞彙傳遍全國各個鄉村,全國自上而下,所有單位和部門都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蛻變丨荔波縣甲良鎮...
    我叫羅建田,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拉抹組村民,今年39歲。在我8歲左右,母親離開人世,從小缺乏母愛的我在父親的拉扯下逐漸長大。由於家境貧寒,儘管過了而立之年,我仍然找不到對象,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齡剩男。
  • 「我的扶貧故事」「電」亮山鄉脫貧路丨鳳岡縣蜂巖鎮龍井社區駐村...
    2017年初,農曆新春佳節剛過,我就被遵義鳳岡供電局黨委選派擔任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接過了前任駐村幹部肩上的重擔,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路。我與村委幹部們一起多方調查登記核准、層層申報、公示批覆,為全村建檔立卡130戶貧困戶477人,分別列入享受農村低保、義務教育扶持、產業扶貧、扶貧小額信貸(特惠貸)、就業扶貧、危房改造等各類幫扶等級及項目,聯繫落實幫扶單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僅鳳岡供電局就派出了35名幹部與40戶貧困戶結對子。通過因地因人因情制定脫貧思路與計劃,2019年底,全部實現脫貧。當地的村民也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滿意是我駐村最大的收穫|龍宮鎮滿嘎村駐村...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滿意是我駐村最大的收穫|龍宮鎮滿嘎村駐村第一書記楊麗 2020-12-14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實意幫群眾 腳踏實地助脫貧丨荔波縣甲良鎮紅...
    我叫龍玲,是黔南州荔波縣教育局派駐紅坭村的駐村幹部。到紅泥村報到入住的第一晚,我望著窗外的月光,想著年邁患病的父母,苦讀奮戰的女兒,兩行清淚滑落。  扶貧工作之初,看到簡陋的村民家居和貧苦的村民,我百感交集。第二天,簡單了解村委會的情況,就和工作隊開始對貧困戶與新申請的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核查。紅坭村面積大,致貧情況不一,矛盾錯綜複雜。
  • 「我的扶貧故事」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丨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攻堅...
    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是貴州省極貧「三山」地區之一,是典型的深山區、石山區,土地貧瘠,水源匱乏,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瑤族群眾過去以狩獵為生,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如今,這裡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作為一名脫貧攻堅隊員,正見證和參與著這偉大變革。  2018年3月14日,我到瑤山瑤族鄉拉片村駐村幫扶,本身出生在農村的我有幸回到農村,將用自己的努力為貧困村帶來積極向好的改變,我感到很幸運,但對這個未知的傳統村落,當時的心情還是有點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做高裡村老百姓的貼心人丨荔波縣佳榮鎮高裡村第...
    我叫莫萬朗,是貴州荔波農商銀行派駐黔南州荔波縣佳榮鎮高裡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成為了一名幫扶幹部,除了統籌全村各項工作外,也負責了10戶貧困戶。莫萬朗給群眾送去生活用品(右)我負責的其中一戶貧困戶戶主叫韋祖紅,家住高裡村三組,夫婦二人常年在浙江務工,大兒子就讀高三,小兒子就讀小學。2018年4月,我駐村後第一次到他家,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讓我記憶猶新。
  • 「我的脫貧故事」跟著黨走,生活甜如蜜丨荔波縣拉片村英盤組村民謝...
    我叫謝家友,現年55歲,老家住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英盤組。如果沒有黨,沒有脫貧攻堅政策,我想這輩子我可能跟我的祖祖輩輩一樣挨困受窮。我幹了28年的組長,如今已步花甲之年,可以說沒有人比我更深有體會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了。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真情幫扶暖心窩丨甕安縣猴場鎮大田壩村駐村...
    我叫冷小梅,是貴州黔南甕安縣猴場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也是猴場鎮大田壩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2017年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推薦和引導困難群眾到縣、鎮企業務工,把困難群眾納入村級公益性崗位,增加群眾收入。我深知要落實好政策,吃透政策是關鍵,我充分利用閒暇時間,深入研究、學習各項脫貧攻堅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是一個人的事丨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幫扶...
    我叫楊延源,是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的一名幫扶幹部。我的扶貧故事,得從2017年10月份開始說起,那一年,我剛好參加工作。   在我的幫扶戶中,像龍開元戶一樣從山村搬到縣城居住的還有寨歐村十二組龍開明戶,搬遷人口6人,享受易地搬遷面積120平米;寨歐村二組龍本富戶,搬遷人口3人,享受易地搬遷面積60平米。看著我的幫扶戶一個個的住進了新房,作為幫扶幹部,我為他們高興,他們也心懷感恩,每次去入戶走訪的時候,總是留我吃飯,一起話家長裡短,感覺就像一家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
    自駐村以來,我圍繞建強基層村級黨組織、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增進黨群幹群關係,紮根邊遠山村,盡職盡責,為群眾脫貧奔小康付出了應有的努力。王寬立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組織召開群眾會議謀發展駐村後,為了能全面掌握牛棚村情況及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我和駐村隊員紮下根來,認真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首先開展座談會,初步了解村情民意。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鎮遠縣湧溪鄉古樓坪村駐村第一...
    我叫李勇,是鎮遠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的一名職工。2019年9月到湧溪鄉古樓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回首駐村以來的這400多個日日夜夜,我與村支兩委同志、駐村工作作隊、廣大幫扶幹部一起,堅決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精神,狠抓「兩不愁三保障」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優勢產業帶動作用,全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我的「五味」扶貧路——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幹部陸朝軒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苦,是連續加班兩個月不能回家時思念的味道,也正是這種味道,讓我一心為民的信念更加堅定。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迎接省級驗收,全體駐村幹部緊鑼密鼓籌備,嚴陣以待接受上級對扶貧成果的驗收。為此我不得不捨棄周末,連續兩個月待在村委加班。那時又接到母親的電話,讓我抽時間回家一趟,帶父親去醫院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堅持,就會看到勝利的曙光丨荔波縣甲良鎮甲良村黨...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回眸靜想,身處一線脫貧攻堅三年,有喜、有悲、有淚、有無奈。羅啟智入戶走訪(中)我叫羅啟智,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良村黨支部書記。  為解決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改變生活環境,轉變貧困群眾陳舊觀念,實現脫貧。2017年荔波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甲良鎮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953人。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的我 不平凡的駐村扶貧|興義市灑金街道辦事...
    我以一名平凡的政府工作人員身份,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駐村扶貧之旅。2016年4月,這是我一生難忘經歷的開始。結婚兩年多,我和妻子用盡了各種方法,跑遍了多家大醫院終於懷上了我們自己孩子,在正該高興之時,卻遭遇妻子流產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