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2020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火熱出爐了,這個榜單是由《第一財經周刊》的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依據品牌商業數據、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對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排名而出。主要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 、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等五大指標綜合評比後劃分確定,為什麼每次新一線城市榜單出爐,總是會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呢?
實際上,我們發現「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是由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2013年發起的,當然這個實際上並非官方提法,同樣一二三四線城市的說法也更多的是流行在大眾之間,也是衡量和劃分城市的一種標準。我們知道,城市間的等級劃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比如按照行政級別可以劃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等;從國家戰略角度可以劃分為全球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等。
實際上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榜單不僅僅包括15座新一線城市,這份榜單是對我國337座地級以上城市的全榜單,包括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128個五線城市。位於我國所有城市頂端的就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由於每年都是這四座城市,所以一線城市榜單人們關注的很少,但是「新一線城市」榜單就不一樣了,因為入選的15座城市幾乎每年都有變化,每年都有進出,一旦滑出榜單,那就變成了二線城市,而進入榜單,則似乎與一線城市無限接近了。
那麼今年是哪十五座城市入選「新一線城市」榜單呢?入選2020年「新一線城市」榜單的十五座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和佛山。跟2019年榜單對比來看,重慶從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二位,而杭州則下滑到第三位;天津從第七位上升到了第六位,而蘇州則下滑到了第七位;鄭州從第十位上升到了第九位,而長沙則下滑到了第十位;瀋陽從第十三位上升到了第十二位,而青島則下滑到了第十三位;而去年位於榜單第十四位和第十五位的寧波和昆明則被擠出了榜單,取而代之的是合肥和佛山兩座城市。
2019年15座新一線城市分布圖
「新一線城市」榜單每年都有變化,就近三年來看,2018年和2019年榜單分別由一座城市進出,而今年有兩座城市進出,實際上意味著城市之間的競爭更趨向劇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在我國城市體系中,除了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外,第二梯隊的城市之間競爭是十分激烈的,這一群體的城市數量應該超過二十座左右。從地區來看,長江三角洲地區今年合肥取代了寧波入選,城市總數沒有變化,依舊是四座新一線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區增加了佛山,擁有兩座新一線城市;而西南地區昆明出局,剩下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
如果從近五年的「新一線城市」數據來看,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長沙、青島和瀋陽這十一座城市連續五年都入選新一線城市,表現十分穩定。此外廈門、無錫、大連、寧波、昆明、鄭州、東莞、合肥和佛山等城市都有進出榜單的現象。比如此次落選榜單的寧波入選了2016年至2019年前四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此次是首次落選該榜單。而昆明則只有2019年剛入選新一線城市榜單,可謂位置還沒有坐穩,此次就出局了。
我們再來看看今年新晉入選榜單的合肥和佛山這兩座城市,在前四年的榜單中都沒有出現這兩座城市,此次都是首次入選。從榜單變化情況來看,有些區域的城市發展有整體衰落的跡象,其中北方地區的城市表現尤為明顯,大連在2016年和2017年入選榜單後,此後就沒有出現了,青島的排名也從2016年的第九位持續下滑,到今年位居第13位,按照趨勢幾年後說不定就擠出榜單了,瀋陽的整體位次也有所下滑,目前位居第12位。大家預測一下,明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哪些城市可能會出局,哪些城市可能會入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