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專稿:長三角「上進生」合肥新探(一)」「上新了·廬州」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合肥12月25日消息(記者徐鵬 趙家慧)

題記:「歲月選擇了這座城!」大考之年的2020,作為長三角新晉「上進生」的合肥留給我們太多的回憶和感嘆。

2018年底,我們曾策劃了一組三篇年終專稿,關注這座城市:《合肥,能否成為一座「聲音之城」?》《合肥,能否成為一座「新汽車城」?》《合肥,能否成為一座「旅遊城」?》。

今年,我們再次推出一組三篇報導,繼續關注這座城市。

在觀察合肥奮力奔向經濟總量過萬億、為打造中國經濟創新「鏈條」拼命「加油」的同時,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呈現出的更多的「維度」,我們不妨把這樣的景象定義為「萬億+」。城市化,描畫著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的新版圖、新命運。願這座城市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範本」。

當「上新了·故宮」成為文化創新的IP,穿透歲月的煙雲,展現歷經600年風雨的紫禁城。全國所有名城面臨的,是一個共同的課題:古城如何煥新,在時間中尋求永恆?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腳下的這片土地,試問:合肥,能否加入「上新者」的行列?

多年來,好像是為「註腳」這座城市的「黑馬」形象,有人說合肥底蘊不厚,特別是躋身長三角後,人們更是拿它同上海、南京、杭州相提並論,品頭論足。

合肥廬陽區鳥瞰圖。(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實際上,合肥自秦代置縣,古稱廬州、廬陽,長期為「古廬州府」址。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造就了柳塘春水藏舟浦、蘭若秋風教弩臺、張遼威震逍遙津等眾多古蹟。

今年12月起,合肥市廬陽區文旅局對接專家學者,整理彙編老城區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和街巷故事以及民俗宗教文化,開始編寫《廬陽遺珍》(文保+非遺)、《廬陽名人》、《廬陽地理》等歷史文化叢書,預計明年起陸續與市民見面,為老城保護更新、文化旅遊發展提供詳實全面的資料。

廬州古城址位於今合肥城區一環線內,都在廬陽區境內,四周皆有護城河,由東、南、西、北四條環城馬路圍繞,其內形成全國獨有的長達8700多米的環城公園,被譽為「一串鑲嵌著數顆明珠的翡翠項鍊」。

 撮造山巷開街

臨近歲末,合肥人逛老城時,有了一處新的「打卡地」——撮造山巷。撮造山巷歷時半年打造,在上個月開街,整合了小吃餐飲、文創手作工藝、時尚輕食、休閒娛樂及各種創意新業態,實現了街巷鬧中取靜的風格特點,吸引眾多喜愛老城文化的市民前往留影。

改造後的撮造山巷。(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撮造山巷夜景。(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撮造山巷位於淮河路步行街北側,具有千年歷史,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相傳,彼時曹操部署揚州刺史劉馥在合肥擴軍備戰。劉馥讓士卒用簸箕撮土,挖成一個巨大的斛兵塘,用來計量招兵買馬的數量。大量的土方轉移到此處,漸漸形成撮造山。再接著,四周和山上附近開始住了一些人家,經年累月後,形成一條巷子,就是現在的「撮造山巷」。

「上新後」的整條巷子有濃厚的國潮範兒,徽式傳統的簷瓦、木紋石磚的元素讓小巷浸透皖風遺韻。

 網紅城市「成渝」來交流

歷經千年的撮造山巷,「改頭換面」正式開街,連重慶、成都兩座「網紅城市」的專家學者,也特地遠道前來觀摩交流。

人頭攢動的淮河路步行街。(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4日,重慶市涪陵區副區長趙昌輝一行來到淮河路步行街區考察城市更新實施情況,先後參觀了李鴻章故居、撮造山巷、北油坊巷等老城保護更新項目,重點關注了街巷的提升改造做法。

11月26日,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胡斌一行也來到廬陽區考察調研老城保護更新項目,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步行街東片區、北油坊巷等在建項目以及鼓樓巷、撮造山巷、拱辰街一期已完工項目,並就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保留城市記憶、挖掘和傳承文化元素等問題,與市縣兩級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三國文化中的「合肥符號」

對於有著兩千年歷史,起源於三國時期的這座古城來說,三國文化根植於它的基因中,其內涵和外延其實是很豐富的。

合肥,處在淝水溝通長江與淮河的中心點上,一直是江淮之間水陸交通要衝。曹操與孫權爭奪江淮地區,曹操就是從渦河南下,經淮河下到淝水,跨巢湖直達長江邊的裕溪口。

作為軍事重鎮,東吳為爭奪合肥發動十餘次戰役,「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典故一時傳為佳話;曹操四次到合肥,臨陣指揮,築高臺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今日的「教弩臺」便是當年的點將臺。

公元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率領七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成就了以少勝多的佳話。

這場戰鬥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因為「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漢末—三國早期的典型戰役,逍遙津之戰其實在很多方面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特色。兩軍在長江北岸,展開了北方屯田農場流VS南方河道水系機動流的經典對抗。

更有專家學者認為,張遼抗吳,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中國國土大一統的南北概念是從張遼在合肥「奠定」的。而「三國」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的影響力,就更卓著了,歷朝歷代、文侯將相、士人百姓,無不受「三國」所蘊含的濃濃的忠義禮信文化所薰陶。

 看透隱藏在城市中的「肌理」

即使多年生活在合肥,但當廬陽區領導提到合肥的一個城市特徵時,記者仍然感到訝然,那就是:迄今為止,合肥老城保護的相對完整性:「沒有一條高架路從老城區穿過」。這或可說在中國各大古城中是不多的,在省會城市中更可說是絕無僅有。它保護了老城的肌理和基本風貌。而因為這一點,它甚至上了全國高校規劃專業的教科書。

廬陽區保護了老城的肌理和基本風貌。(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孝口、四牌樓、逍遙津、明教寺······散落於老城廬陽區境內的文化遺蹟不勝枚舉,勾起無限的回憶和悵然。

1911年,著名的民國「張家四姐妹」隨父親張吉友南下,一家人在合肥城北金鬥河上船,穿城後經巢湖進入長江,最終抵達上海。金鬥河的名氣似乎已隨歷史的印跡淡去,但在過去,它的沿岸曾商鋪林立,南來北往的商人云集於此。

有一種說法是:「看美人先看風骨」,對應的則是:「看城市先看肌理」。但現實客觀環境裡,我們總喜歡用高樓大廈的尺寸來「衡量」城市地位的「高低」,寧可大多數的城市看起來總像共有一張臉。

隨著創建國家級高品位步行街工作的推進,金鬥河原址所處的淮河路步行街區正一點點塑造出合肥獨有的都市氣質。廬陽區計劃通過恢復古城樓遺蹟,打造「老城記憶威武門」;在淮河路勞動巷口區域,再現「老城記憶金鬥河」。

 讓合肥「很合肥」

當合肥闊步邁向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文化,一定是這座城市登高遠望的「底氣」。遺蹟眾多,但「點未連成線」「線未串成面」的局面困擾多年,保護與更新的系統工程迫在眉睫。

一位合肥文化人曾說過,「我們和合肥的老城文化之間,只隔著一個逍遙津」。作為承載著所有合肥人記憶的公園之一,今年合肥市逍遙津公園進入全面封閉改造。

先從航拍圖看,再到實地看。今年「十一」黃金周假期,廬陽區讓區委的七個常委每人一天去逍遙津公園值班,大家看到的是這樣一番景象:整個公園簡直可以用「亂七八糟」來形容,燒烤的、賣各種東西的充塞各處,曾作為合肥文化「地標」的昔日公園形象在哪兒呢?

要還歷史本來面目,那就非得用上「繡花功夫」。

逍遙津公園正在進行改造。(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文化更新保護「不平坦」的道路上,我們過去常常喜歡採用簡單系統的方法論,因為這樣最簡單,既花錢少、省力氣,又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這兒添點這個,那兒添點那個。其實,文化傳承是一個複雜工程、複雜系統,因為它要觀照歷史,要接受人文群體眼光的「挑剔」。所謂的「眾口難調」,恐怕用在文化傳承上,是最合適的詞彙了。

廬陽區用「繡花功夫」做文化文章,正是想「正本清源」,用「笨功夫」、下「苦功夫」,求「真面貌」。

「大白象滑梯是1977 年建成的,可以說是合肥人的童年記憶了,除了大白象滑梯,園內的張遼像等都將進行原地保留並修繕,連公園地面的鵝卵石,我們都力求恢復當年的物件貌樣。」區裡和逍遙津公園管理處的負責人說,「我們收到了來自專家和市民的上萬份意見,都進行了認真梳理。」

百姓,是城市的守望者,是城市的真正主人。只有讓他們的記憶、呼聲在老城保護中被充分「聽見」,才能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目標。

區裡還多次邀請市規劃部門的老專家進行實地踏勘,「三顧茅廬」請來了合肥市規劃局老局長勞誠當顧問,虛心徵求他對改造提升方案的意見建議,請來了古城蘇州專門的園林公司參與公園改造。

逍遙津公園改造效果圖。(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最新的的消息是,逍遙津公園的部分亭閣已修繕好,「上新」後的整個公園將在明年夏季向市民開放。可以透露的一點是,屆時將恢復旱冰場,讓小朋友多一個娛樂的天地。

再說拱辰街,那也是廬陽的一條老街,老合肥人都叫它四灣菜市街,市井味道濃鬱。在業態優化升級中,將黃大媽水餃、四灣大腸、老店蛋餅等一些周邊居民耳熟能詳的老店鋪原址保留,打造拱辰片區的特有文化內涵、煙火氣息。

淮河路步行街夜景。(央廣網發 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可以說,隱藏在廬陽區高樓大廈中的背街小巷、屋宇園林,是合肥老城裡能夠找到歷史遺蹟的最直接途徑,也是最能「留得住鄉愁」之地,是這座城市的文脈和文化印記。

「原貌改造」+「創新打造」相結合的模式:一方面,在保護城市基本肌理和文化風格的基礎上,讓其具有現代城市的功能;另一方面,對城市建設空間所承載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活化利用,讓它們「活」起來,融入當代生活、現代創意之中。

讓合肥「很合肥」!是的,我們對這座城市,有新的期待。

相關焦點

  • 長三角「上進生」合肥新探——「上新了·廬州」
    大考之年的2020,作為長三角新晉「上進生」的合肥留給我們太多的回憶和感嘆。  2018年底,央廣網曾策劃了一組三篇年終專稿,關注這座城市:《合肥,能否成為一座「聲音之城」?》《合肥,能否成為一座「新汽車城」?》《合肥,能否成為一座「旅遊城」?》。  今年,央廣網再次推出一組三篇報導,繼續關注這座城市。
  • 合肥:長三角副中心城市GDP即將破萬億 曾經的名字廬州卻更有韻味
    在祖國中南部的安徽省中部,有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它是曾經的「三國故地」,在秦代時這裡就已經有了縣治,如今它更是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在華東地區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二線城市,這就是安徽省會合肥。合肥的名字來源於從這裡發源的兩條河水:東淝河、南淝河,但是歷史上合肥有很長時間被稱為廬州,據記載從隋朝到明清,合肥都是廬州府所在地,直到民國時期才改名合肥,在這裡也有許多歷史遺蹟。合肥地處在江淮之間,環抱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通過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 可以通江達海。
  • 「潮湧長三角」搶佔科技創新高地 合肥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0月14日上午,「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來到合肥,走進安徽創新館,走訪5G智能網聯汽車合肥數據中心,深入了解合肥在加快融入長三角,以創新為「資本」,構建長三角創新生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融合進程。安徽創新館外觀圖。企業供圖。
  • 省府第五子 煥新廬州|2021新作案名發布暨城市展廳公開-合肥365淘房
    2020年,合肥在一片喝彩聲中拉開了嶄新時代的序幕。躋身新一線,成為長三角副中心級城市,合肥領潮時代的腳步聲越發鏗鏘,敲擊在每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心底,澎湃激昂。4載12子,深耕廬州,拓新不止。不斷迭新著這座城市的人居生活方式。
  • 四裡河芯上新了!主城C位新一代人居標杆來了!祥生廬州雲境,1.2...
    |祥生廬州雲境區位示意圖對更多的主城中心粉來說,也唯有這樣的地段,才能將老廬州的煙火氣和新合肥的高級感,調和得水乳交融。祥生地產進入合肥之後,為對合肥這座城市有進一步了解,於廬陽主城正脈四裡河芯絕版地段,帶來高端產品「雲境系」的2.0開元之作——祥生廬州雲境項目,標定廬州人居新封面,與千年廬州主城正脈共鳴。
  • 廬州,合肥,一個默默發展的歷史古城
    今天,就讓我來帶領大家從一個新視角看看合肥的歷史。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 安徽又添一「巨作」,耗資30億落戶合肥,或將成為廬州新地標!
    合肥給您的印象如何?有些人說它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古建築遺蹟;有些人說,合肥作為一個繁榮的城市,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節點城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合肥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它不僅是中國東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國內科研、教育基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安徽再添一個"巨作",30億元落戶合肥,或將成為廬州新地標!擁有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是世界一流創新人才的聚集地。"
  • ...美麗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採訪團探訪合肥「高鐵新城」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3日上午,「共舞長三角 魅力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合肥蜀山區清溪路附近的新合肥西站項目所在地,探訪合肥「高鐵新城」。據了解,蜀山區將深化與滬寧杭先發城區合作,對標上海虹橋、杭州東站等片區建設,打造高鐵新城片區,努力建成長三角交通樞紐新典範。「高鐵新城」的規劃範圍北至南淝河、南至長江西路、西至西二環路、東至潛山路,總面積約5.5平方公裡。核心啟動區為東起潛山路、西至懷寧路、北起清溪路、南至桑園路約46公頃。
  • 合肥為何別稱廬州?
    大家都知道廬州是合肥的別稱,那麼是從什麼開始的呢?廬州府的管轄範圍有什麼變化,和今天的合肥市基本相當嗎?
  • 合肥又一個「合柴1972」要來?2021年重大動作!
    365淘房 合肥站 合肥東部新中心再蓄力,又一個「合柴1972」要來?合肥城市利好,即將全線爆發!【買房諮詢電話:400-8908-365轉505】一、東部新中心涅槃蛻變!又一個「合柴1972」要來?據合肥華潤置地消息,近日,東部新中心高爐區遺址更新概念設計競賽線下評審會在東部新中心規劃展示館正式舉行。
  • 「共舞長三角 魅力新蜀山」 長三角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安徽合肥
    合肥西站附近將崛起「高鐵新城」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即將全面開建的合肥西站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蜀山區正以此為契機,謀劃建設「高鐵新城」,通過空間版圖的優化,推動區域成為長三角區域新引擎,增強長三角城市群綜合實力。
  • 為什麼叫合肥,不改名廬州?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美到極致的廬州,為啥要改名的合肥?應該改回廬州。事實上呢,廬州定名之前700年,這裡就已經叫合肥了。合肥這個地名最早出現,是在漢武帝時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國被改為九江郡,合肥作為九江郡的縣,出現在地圖上。
  • 先有合肥,還是先有廬州?
    另一位本地的朋友,也附和道:是的,是的,我也覺得廬州的名字,更好聽,而且,合肥以前就叫廬州,先有廬州,後有合肥,應該改回去。 其中,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合肥縣,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出現在史料上的!
  • 合肥江山廬州印案名確定 或打造四裡河中高端「江山系」雙湖美宅
    備受關注的合肥旭輝雙湖地塊即將啟動,案名正式確定為江山廬州印府。據悉,此地塊定調「江山系」,是四裡河片區繼鉑悅廬州府後第二個廬州品牌力作,也是全國第6座「江山系」產品。繼合肥政務區天鵝湖城市形態富集區、高新區環蜀山區域別墅群、濱湖省府東.十一載洋房修為、蜀山環董鋪湖城市低密住宅區之後,四裡河雙湖住宅區,以天賦異稟,再領新版圖!合肥江山廬州印即將登場早在拿地起,廬陽N1704地塊便因為稀缺的土地資源而備受關注。
  • 為什麼合肥不能改成廬州
    以前有個謎語,說是兩個胖子結婚,打一城市名,大家都知道是合肥了。不少人認為合肥這個名字不好聽,還是以前的廬州更合適,所以紛紛要求改名。那合肥改成廬州是否合適呢?下面讓我們看看合肥和廬州的關係吧。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肥,是安徽省省會,
  • 恭喜合肥!城市排名大進步,成為安徽第一個新一線城市!
    在2019年的全國GDP排行榜上,安徽以完成37144億元的成績排行我國的第11名,同比上年增長了7.5%。安徽的歷史文化很深厚,在2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活,之後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等也在此受到影響。後來因為淮河將安徽劃分明顯的南北兩方,安徽也成了全國南北文化差異最大的一個省份,境內的城市各有特色。
  • 「新選組」和「新撰組」的寫法爭議
    「新選組」と「新撰組」の2通りの漢字表記を見かけますが、いったいどちらが正しいのでしょうか。江戶時代末期1863年(文久3年),為鎮壓尊攘派浪士政府組建了浪士隊「しんせんぐみ」。現有「新選組」和「新撰組」兩種漢字寫法,到底哪種才是正確的呢?
  • 上坤雲系新品案名公布,合肥運河新城又迎樓盤!
    近日,一朵清新的雲從一眾房地產廣告中脫穎而出,時隔四年之後,上坤再次幸會合肥,帶來了全新力作——雲棲麓。說到上坤,許多人心裡的印象繞不開的是「地產黑馬」的稱號,業內人都知道,源自上海的上坤集團,秉承為宜居而來的初心,僅僅十年時間就憑藉卓越品質與口碑,躋身中國地產百強行列,可以說是當前最具潛力的開發企業之一。
  • 合肥新晉「網紅」打卡聖地「雲播基地」,一抬腳帶你穿越古今
    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評級機構之一,GaWC自2000年以來不定期發布的《世界城市名冊》,被譽為「全球關於世界一、二、三、四線城市最權威的排名」。梳理名單發現,合肥位列此次榜單中的Gamma+,即世界「三線強」城市行列中。
  • 文化合肥:「方向」地名中蘊藏的廬州文化
    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合肥,就有很多有趣的、充滿了傳奇人文色彩的「方向地名」,歷經千百年風雨,見證了很多精彩的廬州故事。「東西南北」門  環繞廬州城大東門、小東門、南薰門、大西門、水西門……說到合肥的「方向」地名,這幾個「門」絕對能排得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