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FRESH開了一家無法明確定義其業態的實體店。
這家店名叫「七範兒」,諧音「吃飯」,店內承載的功能卻不只吃飯這麼簡單:不僅售賣水果、零食、日百、雜貨等生鮮超市常見SKU,還把酒吧、美食街、烘焙店、鮮花店等多個消費場景,全部塞進了這個不足1000m²的店裡。
今年5月,7FRESH創新業態七鮮超市落地之時,7FRESH業務負責人王敬曾向36氪透露,7FRESH還將開出另外兩種類型的創新業態,取名為七鮮生活及七範兒。這兩種業態均於近期在北京開出首店。
七鮮超市主要開在購物中心,面積在2000m²-4000m²不等,更加注重鮮食品類,其中生鮮美食佔比70%;七鮮生活更貼近鄰裡,是一家社區生鮮超市,於12月20日開出首店,佔地面積300m²-500m²。
從佔地面積來看,七範兒居於七鮮生活與七鮮超市之間,但因其承載的消費場景更為複雜,關於其業態業內還沒有先例和具體的定義,七範兒也成為7FRESH所有業態中單平米成本最高的那一個。這家店位於北京朝陽區銀河SOHO負一層,在聖誕節前夕正式營業。
如若撇開酒吧和小吃街,七範兒大抵可以算得上是一家生鮮超市,即使它不賣肉蛋菜,卻賣鮮花。
從選址來看,七範兒瞄準一線市場的寫字樓核心商圈,目標用戶為年薪10萬及以上的辦公人群。社交和生活方式是七範兒想要強調的差異化場景,連接方式則是「美酒和美食」。
這家店共有3500個SKU,其中美食美酒類1400個、水果100個、雜百2000個。水果和雜百基本來自京東零售垂直供應鏈;酒品均為自營,但區別於電商渠道爆品邏輯,只有30%來自京東垂直供應鏈,剩下70%是京東7FRESH自建的本地供應鏈。
在便利店和生鮮超市裡開設餐飲區並不是新鮮事。
7-11是便利店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餐飲銷量做到全部銷量的30%、帶動不少營業額,全家、羅森、便利蜂都是餐飲便利店的追隨者,但為節省空間只設置了落地就餐吧檯;Eataly則是超市+餐飲業態的創新者,主打「慢食+自然」生活理念,配套設置書店、烹飪培訓等體驗式消費內容。盒馬、超級物種、7FRESH、蘇寧小店們的業態升級,基本也是在7-11和Eataly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挖掘消費者對成品和半成品的即時需求,大肆強調美食檔口和堂食,把大量面積留給餐飲區。
7FRESH今年5月開出的七鮮超市首店,不僅入駐了袁記水餃、套頭龍蝦、大洋世家、硬麥現烤等品牌商家,還提供專門堂食區域,這些佔去了25%-30%的整店面積。據王敬介紹,餐飲區與傳統檔口不同,採取了單品管理的合作模式、不收取租金,從促銷到新品引進再到定價,都由七鮮超市和品牌商一同來管理。
七範兒銀河SOHO店在此基礎上再升級,把50%的面積用作餐飲區,入駐瞭望京小腰、酒武壽司、小花想我麼、玉流珍餚館等商家,設置180個座位,無論是烤串、麻辣燙、貴州米粉、潮汕砂鍋粥,還是西餐、日料、輕食,都可以在這裡吃到。七範兒業態負責人李江告訴36氪,商家入駐檔口不需要繳納租金,而是按照比例來分成。
但把酒吧開進生鮮超市,在中國市場卻是大膽的嘗試。即使此前,永輝超級物種和蘇寧小店3.0模型店都曾有過對酒品消費場景的探索。
超級物種曾在福州和重慶超級物種店內推出「深夜酒館」,設置的深夜調酒區和深夜駐唱區非常接近酒吧形態,但這些酒館是快閃店,更多是一次營銷層面的嘗試,後期的深夜酒館只是把酒類商品單獨作為一個分區,把酒從貨架上分離變成一個飲酒專門區;蘇寧小店3.0則是在餐飲區設置水吧檯,出售果汁、咖啡等現調飲品,夜晚水吧檯的吊燈全部開啟後,這裡就變身為飲酒吧檯,供顧客飲酒談笑,營業至24點。
對比之下,七範兒不僅開闢出獨立的酒水區、美食檔口設有居酒屋,還真正開了3家酒吧,主營精釀啤酒、清酒、葡萄酒、洋酒及中式預調酒。酒吧位於店鋪內場的中心位置,配備了專業侍酒師,周圍是一圈小吃檔口,侍酒師會根據檔口餐食及每周酒款進行組合推薦,例如:白葡萄酒配輕食,精釀啤酒配炸雞,馬爾貝克配羊肉。
既然是酒吧,一定不能少了酒吧駐唱,每周五、周六晚上,七範兒店內都會安排樂隊演出。七範兒酒類項目負責人表示,七範兒全年分杯賣酒能達到1000款,除了20多款常規酒外,每周推薦的酒類都不一樣,一周大約有70-80種酒類可供選擇。
因為加入了酒吧業態,七範兒營業時間會從7:30一直持續到最後一批客人離店。每天7:30至21:15,店內所有商品包括酒水、咖啡、水果等均可提供外賣服務,每單收取5元配送費,配送方為達達。李江表示,未來七範兒還是線下銷售為主,這些訂單將佔據70%。
酒吧/酒館/酒坊在生鮮超市和便利店領域可能是稀奇事,但在咖啡和茶飲行業並不是。
星巴克今年把酒坊引入咖啡館,推出Bar Mixato(星巴克臻選咖啡·酒坊),為到店消費者提供咖啡與酒的融合消費體驗,門店還舉辦酒劇場等活動以培養消費者飲酒認知,延長其到店時間;奈雪的茶則在一線城市的知名商務區開出名為Bla Bla Bar(奈雪酒屋)的獨立酒館,主要面向年輕女白領用戶群體。
酒吧配製酒水的消費者與現調咖啡、現調茶飲的到店消費者幾乎抱有相同目的:約上三五熟人一同消磨時光,或與客戶聊聊工作相關,消費場景基本互通,三種業態還能覆蓋不同時段,因而相互跨界就不那麼難理解,業內甚至本就有「咖啡酒吧」這樣的業態存在。
當然,星巴克和奈雪開酒吧不只因為場景互聯、時段互補,更重要的是酒類商品更容易賺到錢,能拉動單店營業額——這也是七範兒把酒作為門店主打的原因之一,即使李江向36氪表示,七範兒單平米成本比7FRESH大店還高,是幾個業態中單平米成本最高的一個。
七範兒店內一位酒吧負責人告訴36氪,酒本身是高毛利商品,比如紅酒的毛利在70%左右,精釀啤酒在50%左右,開一家酒吧最高能把純利潤做到50%以上。但他同時強調,酒吧經營者中大概只有三成能「賺大錢」,酒吧是否具備賺錢能力基本一年就能見分曉。
一年,恰好也是七範兒為自己定下的盈利期限。36氪了解到,七範兒的美酒美食類單品數量40%的佔比,未來將貢獻70%的銷售額。
財聯社曾在2018年11月報導稱,京東7FRESH門店總體上已實現盈虧平衡,模式確立後可以快速複製,未來5年要在全國範圍開出1000家門店。但截至2019年5月七鮮超市開業,7FRESH只開出16家,這表明7FRESH的模式仍在摸索中,且盈利依然是當務之急。
7FRESH對於創新業態的嘗試,是王敬今年4月接任京東生鮮掌舵人以來的第一把火。伴隨7FRESH第一個創新業態七鮮超市面世,王敬提出了他的「3+3」戰略,其中包括7FRESH針對已有業務板塊不斷進行優化,集中資源和能力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盈利;除現有超市業態七鮮外,繼續推出多種針對不同場景、不同客戶、不同時段需求的超市業態。七範兒、七鮮超市、七鮮生活都是創新戰略下的新超市業態。
對於該目標是否要延續,王敬曾表示,5年開千家店的目標依然可以存在,只是開的方式不一樣了,不一定是7FRESH自己開,也可以以合作的形式來推進。如今,七範兒在7FRESH幾個業態中率先推出了合伙人制度,即在公司投資為主的基礎上,鼓勵七範兒核心管理團隊作為合伙人入股,合伙人退出自由。這或許意味著,7FRESH未來會先把開店模式做輕,然後加快開店速度。
李江告訴36氪,自己就是銀河SOHO七範兒這家店的合伙人,個人有投資。未來七範兒會繼續在一線城市的職場商圈落地門店,下一家將開在世貿天階,門店數量應該不會開太多。
(本文圖片來自七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