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統計,二戰中消滅敵人消耗的彈藥中國戰場上是最少的。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共耗費彈藥約300萬噸,平均每3噸彈藥斃傷一名日軍。
在歐洲戰場,蘇軍在四年衛國戰爭中向德軍傾瀉了4.2億發炮彈、170億發子彈、1.21億枚手榴彈、300萬噸航空炸彈,平均每0.8噸彈藥斃傷一名德軍。
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共消耗子彈17.09億發、炮彈959萬發、手榴彈和槍榴彈2359萬枚,平均消耗2000發子彈、炮彈12發、手榴彈30枚才能斃傷一名日軍。
而八路軍、新四軍的命中率最高。按照聶榮臻在晉察冀邊區抗戰七周年大會上的報告內容 「七年來……單就邊區子弟兵的作戰來說,已達22554次之多,斃傷敵偽軍214027名,俘虜敵軍560名,俘虜偽軍40147名,反正的偽軍18294名」「七年來的作戰我們也付出了相當大的損失、消耗和傷亡的代價,統計起來,我們消耗的炮彈6549發,擲彈21265發,手榴彈322691發,子彈7501750發」可以算出,晉察冀根據地軍民七年來平均每斃傷一名敵偽軍耗彈35發,每斃傷俘一名敵偽軍耗彈27.48發。
八路軍中有一個名叫宋嶺春的神槍手,在戰場上更是百發百中,彈無虛發。
宋嶺春1925年1月出生於山東省平度縣蟠桃區大楊召村一個貧農家庭,家裡兄弟姐妹共八人,大哥、二哥和大姐很早就出去「闖關東」了,剩下幾個年紀小的兄弟姐妹在家裡務農,他是家裡年紀最小的一個。
宋嶺春自小就有神射天賦,一把普通的彈弓,就讓他玩得出神入化,八九歲時,天上飛的鳥,水裡遊的魚,只要讓他拿起彈弓,即可一石斃命。
宋嶺春年紀稍大,跟隨村裡的大人去山上打獵,遇上狼兔之類的獵物,基本是一槍一個,見血封喉。
「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陷落,很多闖關東的人都給日本人給殺了。宋嶺春的幾個哥哥姐姐也遭遇了同樣的噩運。
消息傳回,宋嶺春立刻抱定了參軍殺日本鬼子的念頭,只不過年紀太小,這個願望一直拖到1942年3月才實現。
參軍這一年,宋嶺春才十七歲,所參加的部隊是山東軍區平度縣蟠桃區區中隊。
在部隊中,宋嶺春的神奇槍法讓他獲得了「神槍手」的稱號,戰友們都稱讚他「打得準、投得遠、跑得快」。
由於槍法如神,在戰場上可以一槍置敵於死命,宋嶺春得到了上級的重視,配發給他的槍枝越來越好,從日制的「99式步槍」到蘇聯的「水連珠」步槍,再到日本「三八大蓋」,讓宋嶺春殺敵的勁頭越來越足。
「三八大蓋」步槍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產的,因為該槍在槍機上方設有一個防塵蓋,因此被稱為「三八大蓋」。作為步槍,雖然上面並沒有配備狙殺敵人最有效的瞄準鏡,但宋嶺春仍然可以一擊制敵,取敵性命於指掌之間,敵人魂飛魄散。
宋嶺春說:「打日本鬼子時候,這槍不卡殼一打就準。」
那時八路軍槍枝彈藥有限,普通戰士只能領到三發子彈,宋嶺春卻能領到40發。
並且,由於宋嶺春擁有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區隊為了保護他,還派出一位劉隊長,專門負責保護宋嶺春的安全,並特意交待,一定不能讓宋嶺春落入敵人的手中。
在劉隊長的協助下,宋嶺春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根據劉隊長的記錄,僅1943年一年,宋嶺春一人就狙殺了30多名日本鬼子。
當然,最讓人稱道的是宋嶺春一槍擊落飛機的神奇表現。
那是1943年9月的一天,已是西海獨立團五連副班長的宋嶺春和往常一樣,正懷抱著心愛的「三八大蓋」,端著飯盒在吃飯。
突然,敵人的飛機來轟炸了。
別人都找到樹木最多、最茂密的地方趴著躲起來,宋嶺春卻找了片草地躺下。
為什麼要這麼做,事過多年以後,宋嶺春在接受採訪時是這樣解釋的:「趴著的人認為,只要看不見飛機,飛機就看不見你。我不這麼想,自己能看清楚躲的時候也好躲,看見炸彈下來了滾出幾十米不就安全了嘛。如果是趴著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我這樣臉朝上看,就是死了也知道怎麼死的。」
那天來了四架飛機,不停地在高空盤旋,後來掠過山坡就開始低空飛行了,向地面掃射、轟炸。
飛機飛得實在太低了,也就一兩百米左右。
宋嶺春突然有了想開槍的衝動。
可是部隊有規定,凡遇敵機轟炸,必須隱蔽好,不得擅自暴露目標,以免給我方帶來更大的傷亡。
並且,用步槍打飛機,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再退一步來說,宋嶺春不了解飛機的構造,不知道油箱裝在哪個位置,該往哪兒打,他根本拿不準。
就在宋嶺春猶豫不決的時候,一架敵機在低空盤旋了會兒,竟然轉了個彎——這一轉彎,宋嶺春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駕駛室裡的飛行員。
殺機乍現,作為一名超凡入化的神槍手,已經是人槍合一,腦子還沒想清楚的事,手指已經扣動了板機,說時遲、那時快,只聽「砰」的一聲過後,飛機上飛行員的腦袋霎時爆裂,飛機隨即失控,呼嘯著直挺挺地摔了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步槍打飛機,就這樣不可思議地出現了!
飛機打下,宋嶺春嚇出了身冷汗:自己違反部隊的規定了。
於是,宋嶺春趕緊主動找到區隊長承認錯誤。
區隊長笑著說:「飛機都打下來了,還犯什麼錯?」
宋嶺春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的事跡在部隊傳開,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親自接見了宋嶺春,許司令不僅當面稱讚宋嶺春打得好,還稱呼他為「小英雄」。
用步槍擊落敵機的神奇經歷,激勵著宋嶺春,從那以後到1945年,他先後被授予「戰鬥大功獎」2次、「戰鬥模範獎」1次。
抗戰結束後,宋嶺春離開山東,赴東北成為了一名騎兵。
1947年,宋嶺春在一次戰鬥中負傷,導致腦震蕩及右耳全聾。
全國解放後,宋嶺春於1954年轉業,成為了南寧汽車總站(現廣西運德集團)的副老總。
1979年,宋嶺春再次見到了正在南寧指揮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和許世友高興地談起當年之事,許世友特地送給宋嶺春一盒當時老百姓極罕見的壓縮餅乾。
2007年7月,中央電視臺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做了一期名為《智勝——槍起機落》的特別節目,通過採訪82歲的宋嶺春,重現當年如何用步槍機落日本戰鬥機的詳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