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全名叫《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故事簡單,大方可人,有東北人遇事能動拳頭別嚷嚷的本質,但結合著近期幾個有關正當防衛的熱鬧社會新聞來看,很有意思,很值得人深思。
《東北往事》裡的劉海柱拳頭很硬,但他喜歡上了船廠的廠花周萌,所以就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打架流血事件,周萌自行車丟了,劉海柱拎著拳頭在廢品站的流氓窩裡打了一圈,50多個人,硬是要的。
但結果是他被拘留,因為人家廢品站手續合法,並不違規,劉海柱的拳頭是硬,可沒硬的過法規,車子沒要回來,自己還套進去了,如果不是收費站沒起訴,他甚至會坐牢。
後來他明白了,拳頭不能讓自己做到所有事,而喜歡周萌的心思,讓他從那天起,收起了拳頭。到這裡其實這部大蔥就餅的電影都很有意思,因為它討論了一個當下社會,打人的拳頭收起來的故事,因為在當下社會裡,拎起拳頭打人容易,而收起拳頭做人很難。
劉海柱儘管為了周萌收起了拳頭,但耐不住流氓頭子張浩然的下三濫手段,三天兩頭來船廠耍手段鬧,最後耐不住折磨的劉海柱又揮拳了,這次的結果很讓人難受,因為劉海柱被冷處理了,船廠不能留他,因為有他在,船廠就不得安寧,而法規也對他不利,因為他被流氓們「捧殺」成了流氓頭子,所以他在路邊開了個修車鋪,冷呵呵的。
其實故事講到這裡很有意思,因為它凸顯了最近新出臺的部分新規,像劉海柱在冷處理前的故事,像極了單位處理事件的標準流程,因為在以前的時候,像大企業、大公司、或是醫院這些充滿爭議的地方,沒有正義,「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當事人無論對錯,當事件被發酵,除了罰款、去職,沒有第二個選擇,哪怕事後與自己無關,也沒可能被留任,只會被迫辭職,這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急需撲滅的陋習了。
而現在不會了,新規出臺後的矯正措施明確規定了鬧不是理、死傷不是理,理由法定,規矩才是理。
而劉海柱在改邪歸正後再次揮拳的那一刻,他就顯然地陷入了這樣的輿論漩渦,對錯在當時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事件的影響不能擴大,但我們為什麼要坐視事件大而化小,小而化無呢?
這對當事人毫無道理可言,像曾經小視頻裡研究生坐在車上哭鬧才能解決事情的故事沒人想有。
小編在自己小鎮的時候同樣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切不合理的事件,當與大公司牽扯掛鈎的時候,都會變得沒有道理。
當時是一個老人摔倒的事件,在超市裡滑到的老人,回家後去世了,於是責任莫名其妙的成了超市的,而後超市就被棺材堵門,不能營業。
講人情的時候我同情死傷的,但當講事情的時候我同情超市,因為超市無責啊,連法律都明確規定了責任的歸屬方,但最終超市還是賠錢了事,不明所以的結局,但很讓人警醒!
就像劉海柱在船廠時的故事,流氓頭子張浩然來鬧的時候,已經註定了劉海柱沒可能再回船廠了,並不是他自己決定的,而是環境,越是平穩的企業公司,越是不需要這種能夠帶頭鬧事的刺頭,儘管他已經改邪歸正。
所以在結尾的故事裡,小編很不喜歡劉海柱的處理結果,因為最後的他還是漂泊在外修車為生,冷處理後的劉海柱沒能回到船廠,像極了社會焦點事件裡的當事人,有多少當事人在事件回歸正軌後,還能理所當然的在自己原來的地方繼續生活?所以小編希望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劉海柱,哪怕再出3!
所以在所有觀眾看許君聰打人的時候,小編在看船廠的處理結果,最終沒能等到劉海柱和周萌在一起,也沒能看到劉海柱回到船廠,再次見到他時,他又蓄起了鬍子,還幫傻子攆走了欺負他的人,只是沒能再開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