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都難免被外界壓力所困,我們也只能不在壓力中消亡,就在壓力中爆發。若能夠學會走出壓力,把生活調節的有滋有味,那你一定會是個幸福的人。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古代讀書人為了考上進士`獲得一官半職所付出的辛苦。不知有多少讀書人為了考上進士,晝夜挑燈苦讀,但也是只有極少的幾個人能考上並獲得官職,從此他們便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但是那些落弟書生,根本不會有人去看你一眼,更不會有人去關心你,為了博取功名,付出啦多少歲月年華。
儘管如此,那些失敗的讀書人仍然在追逐他們的為學之夢,即使只有一盞孤燈相伴,即使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笑,他們也自然不放棄。
清代傑出文學家蒲松齡出身於一個當時正在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以後便屢試不第啦。就這樣儘管多次名落孫山,蒲松齡還是不曾放棄,直至71歲時終於成為歲貢生。
他還力排眾議,傾盡畢生精力完成了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齋志異》。蒲松齡是成功,即使他的科舉之路蜿蜒崎嶇,但他從未退縮,從未放棄。若不是他對文學夢想一如既往的堅持,若不是因為他耐得住創作時對壓力的恆心,若不是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又怎麼你會有「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言章」的蒲松齡!

書山有路勤為學,學海無涯苦作舟。治學要「勤」子當頭。面對知識的海洋,只能以「苦」為舟,最終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所謂的苦不正是一種壓力嗎?做到一日勤奮很容易,可是要做到一生的勤奮,確實辛苦卓絕。
疏風細雨裡,一燈如豆,照映無眠。曹雪芹先生擁衾以覆,枕畔書簡散亂,隨手一本,率性而讀,或一目十行,或細細品韻,或奮筆疾書,真乃「瘦盡燈花又一宵」!如此為學,真可謂人生至境也!如果沒有這份耐的住壓力的毅力。又怎會有這「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的偉大作品。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壓力意味著轉機,意味著重生,意味著希望。不僅治學如此,人生更是亦然。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等待伯樂,正是源於他的成竹在胸和耐得住壓力;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才終於獲得「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勝利;德國總理默克爾慘敗於對手,她耐住性子,蓄勢待發,幾年以後終於迎來勝利的垂青。
佛說:「魔由心聲。」無論是治學還是人生,只有沉下心來,做到六根清淨,處事不驚。心如止水,方能大徹大悟,提升人生的品質,從而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