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賢:希望《祭侄文稿》運回大陸,臺灣已沒能力保護

2020-12-04 環球網

黃智賢在自己的《夜問打權》節目中對於臺北故宮出借日本《祭侄文稿》一事,再批民進黨踐踏「國寶」,「他們不是把它當國寶看,而是當作政治工具!」

備受關注的赴日本展出的臺北故宮「國寶」、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上月末終於回到臺灣。但臺北故宮卻表示,回臺後的《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將在臺北故宮文物庫房休息3年以上,再以不同的專題展覽形式展出。

《祭侄文稿》資料圖

對此,3月1日,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在自己的《夜問打權》節目中對於臺北故宮出借日本《祭侄文稿》一事,再批民進黨踐踏「國寶」,「他們不是把它當國寶看,而是當作政治工具!」

黃智賢在節目中表示,在臺灣不管什麼樣的人「執政」,都沒有能力好好地保護來自北京和南京的這批文物,「我真的希望它早一點能夠回到大陸去,不管臺灣以後怎麼走,最起碼現在大陸有能力可以好好地保護這些祖宗的國寶,我們已經沒有能力了。

視頻在這裡↓

視頻來源:觀察者網

《祭侄文稿》經臺灣「文資法」核定為「國寶」,等級比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2月28日,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稱,臺北故宮於當天表示,出借日本展覽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已經在雙方工作人員的嚴密戒護下,安全返回臺北故宮。

《祭侄文稿》資料圖

此前,《旺報》報導稱,即使在臺灣,《祭侄文稿》也已經10年未展出,上次展出還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上,海外展出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因此此次《祭侄文稿》出借日本,引發兩岸的強烈反彈。有島內網友質問,在臺灣都看不到,為什麼突然送到日本展出。文化學者還表示,《祭侄文稿》在書畫界的分量不言而喻,其紙卷出爐近1400年,脆弱性可想而知,可謂「展一次傷一次」。

來源:環球網/小七

相關焦點

  • 日方:臺灣單方面送來《祭侄文稿》 沒有特別保護措施
    我們Global Times的記者剛才電話採訪了《祭侄文稿》送去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對方表示:1、東京沒有和臺灣交換什麼展品,就是臺灣單方面送過來的!2、沒有對《祭侄文稿》有啥特別保護措施!3、大家還可以對著它拍照!不開閃光燈就行。
  • 黃智賢:《祭侄文稿》是全中國人的國寶,不是「臺獨」的戰利品
    對此,臺灣名嘴黃智賢1月15日在微博發文批評稱,這是「喪權辱國,禍國殃民」的借展。她還說,《祭侄文稿》是全中國人的國寶,不是「臺獨」的戰利品。黃智賢這篇文章題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全文如下:這是「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 臺灣向日本出借《祭侄文稿》,兩岸網友都怒了
    例如,根據中國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展一次傷一次」除了文物所蘊含的「氣節」與歷史轉折意義,此次出借之所以令眾多網民氣憤不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文物保護。粗略算來,《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400年。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 下次展出能否在大陸?
    臺北故宮出借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東京國立博物館,1月15日首度亮相。(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祭侄文稿》前有數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停留。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 下一次展出能否在大陸?
    臺北故宮出借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東京國立博物館,1月15日首度亮相。(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祭侄文稿》前有數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停留。
  • 《祭侄文稿》赴日參展爭議:被民族主義情緒裹挾的文物保護和利用
    無論是在中國大陸還是臺灣地區,民眾的批評大多集中在幾個方面:千年以前的書畫作品紙張脆弱,不宜外借;外借了日方無法妥善保護,甚至根本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任憑參觀者拍照;臺北故宮將國寶拿去日本「獻媚」,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等等。
  • 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引眾怒
    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引眾怒   據報導,從1月16日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出借館藏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該舉動在兩岸間引發爭議。有評論指出,由於《祭侄文稿》在臺北故宮都難得一展,將其借給日本展出,既對文物造成損害,也是對中華瑰寶的踐踏。
  • 臺灣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臺媒憤怒:不如還給北京吧!
    有臺灣媒體甚至憤怒表示:還是中國大陸拿回去好了。除《祭侄文稿》外,臺北故宮博物院外借給日本的還有懷素《自敘帖》、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懷素《小草千字文》等,其中哪一件不是重若千鈞的國寶?>早年臺灣《聯合報》曾報導:《祭侄文稿》和《自敘帖》都經「文資法」核定為「國寶」。
  • 臺灣向日本借出《祭侄文稿》,遭兩岸網友怒斥!
    《祭侄文稿》被公認為中國書法中的天下第二行書。該文稿是唐朝顏真卿所寫,至今已接近1400多年。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 《祭侄文稿》在日展出,「助日代表」卻炫耀「臺日友好」被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將有「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出,引發兩岸網友撻伐。然而,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將此事炫耀為是「臺日友好」的表現,更宣稱這些作品在臺灣都不容易看到,被網友罵爆。
  • 《祭侄文稿》在日本展覽得到保護了嗎?他們是這麼幹的……
    此次展覽,臺北故宮博物院共借出了4件作品,其中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懷素帖》都是第一次在日本公開展出。消息一出,網絡上輿論譁然。如此珍貴的文物,就連中國人自己都很少有機會一睹芳容,卻為何漂洋過海到日本展出?隨後,各種說法甚囂塵上。在這些說法中,最令人們擔心的是展覽主辦方對珍貴文物的保護力度。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 中國觀眾:在異國他鄉感到內心沉痛
    臺北故宮出借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東京國立博物館,1月15日首度亮相。(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祭侄文稿》前有數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停留。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蔡當局「媚態」難擋兩岸文化認同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祭侄文稿》前有數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停留。2月23日,展覽結束的前一天,在日本工作的華人張先生排了近2個小時的隊,才看到《祭侄文稿》的廬山真面目。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 蔡當局「媚態」難擋兩岸文化認同
    臺北故宮出借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東京國立博物館,1月15日首度亮相。(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攝)  據悉,《祭侄文稿》被安排在一個獨立的展廳,展出規格較高,除中文古文外,內容還被翻譯成了日、英、韓等語言。《祭侄文稿》前有數位工作人員專門看護管理,觀眾需要排隊,且不被允許在作品前持續停留。
  • 臺灣向日本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激怒兩岸網友
    「展一次傷一次」除了文物所蘊含的「氣節」與歷史轉折意義,此次出借之所以令眾多網民氣憤不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文物保護。粗略算來,《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400年。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24日,臺北故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出借顏真卿《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給東京國立博物館時,就已引發島內民眾質疑「對日本太大方」,臺北故宮內部還為此互相推諉。據臺灣《聯合報》當時報導,《祭侄文稿》和《自敘帖》都經「文資法」核定為「國寶」,等級比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祭侄文稿》這樣的藝術珍品,能否來到大陸進行展示?釋疑臺北故宮擔憂司法扣押 作品目前難到大陸展覽季濤在文中提到,臺北故宮這次會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但目前還不會出借給大陸的博物館,「因為,臺北故宮的絕大部分文物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為躲避日軍佔領,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南遷』而最終運到了臺灣
  • 《祭侄文稿》風波背後,我們的藝術品在被怎樣保護著?
    而其中,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出的頂級展品《祭侄文稿》引發了軒然大波。《祭侄文稿》為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稿,被公認為書法史上繼東晉王羲之《蘭亭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此次借出赴日參展,很多網友難以接受,更擔心日方保護不當,致使貴重脆弱的文物書畫遭受破壞。《環球時報》報導稱,日方對《祭侄文稿》無特別保護,甚至允許直接對文物拍照。
  • 《祭侄文稿》在日展出,臺當局:這些作品在臺灣都不容易看到
    近日,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出借日本的消息,一度引起兩岸網民憤怒。隨著展覽臨近,大家將更多目光投向展出細節和實施情況。但,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卻再度將事件「政治化」,稱這些作品連在臺灣都不容易看到,能在日本展出很難得;甚至還炫耀,這也表示「臺日關係」友好。
  • 日本回應顏真卿《祭侄文稿》展出:沒有特別保護措施,可以拍照
    近日,臺灣故宮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一事鬧的沸沸揚揚,持續發酵,引起兩岸人民的高度關注,不僅事關中華民族瑰寶的流失,更是涉及民族敏感問題。1月16日至2月24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開辦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的展覽,主要內容是展出中國臺灣和日本等地收藏的多件顏真卿名作。其中的《祭侄文稿》就是此次爭論的焦點,是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出的。
  • 顏真卿《祭侄文稿》赴日展出,我們在擔心什麼?
    而且據回應,該展品是臺北故宮單方面送去東京,而且東京方面對《祭侄文稿》並沒有特別保護措施,「大家還可以對著它拍照,只要不開閃光燈就行……」  顏真卿《祭侄文稿》可以說是目前傳世的頂級國寶墨跡,是顏真卿用血淚凝成的悲憤之作,堪稱傳世的天下行書之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鑑定價值,以及精神價值。同時,因其傳世已久,其脆弱性也可想而知。針對此類文物,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一些特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