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都想讓自己好過,每天都希望著自己身邊,不要出現什麼災禍,祈禱一切順順利利,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事在人為,很多人總是希望自己不要引來禍事,卻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再這麼矛盾的生活下去,你最不想希望的事情,可能就快要發生了。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從成長交友到工作生活都能從易經裡面找到方法。
易經的告誡:「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3種特徵,很多人卻不懂
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古人為什麼會用易經來指點生活?原因就是易經把握了生活的核心,易經的範疇包括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乃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第一、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倘若能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終日勤奮,隨時警惕,自強不息,隨時反省,即使面臨危險也可免遭災禍。
很多人到了一個高位卻陷入盲目的狀態,用我們現在的形容就是飄了,人一旦身居高位時,失去了該有的謹慎和認真,還是變得驕傲自大,那麼持續一段時間就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敗壞身邊的人脈關係。
第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積累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但是做了壞事的人,子孫後代都會招致災禍,跟著遭殃。
在我們的文化觀念裡面一直有因果這麼一說,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如果身邊親近的人頻繁的做壞事,坑騙拐騙給別人帶來重大的損失,那其實就是一種連帶的影響,這種人以後做事也容易出現問題,還容易影響身邊人。
第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裡的「秀」並不是好看的意思,是「高大」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座大森林,當狂風大作的時候,首先受傷害的就是那顆最高的樹。
這裡面的重點就是高調問題,老祖宗都強調「做事高調,做人低調",這背後就是人性,事情做得好大家看在眼裡不會說什麼,但是如果平時說話行為比較高調但是事情沒做的很好,那容易招來非議,一旦被抓到機會就榮譽受到影響。
《易經》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智慧
我們不難發現,《易經》中總結的智慧,都沒有講得多高大上,而是很樸實簡單。
這三句話說的內容,其實也不艱深。成功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成就人的,也都是這些普通的道理。《易經》就是在教我們踏踏實實的做事,這勝過那些豪言壯語,勝過空中樓閣的理論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易經》上面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履卦告訴我們人生旅途充滿危險,要知禮而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謙卦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謙虛禮讓、放低姿態,凡事都能化解;恆卦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待婚姻還是為人處事,都要做恆久的打算;井卦告訴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總會有機會找上門來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的內容,包括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等等,傳統的易經晦澀難懂,需要基礎,現在這版有白話文說明,能看普通話都能懂。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兩包煙錢,或者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