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謝珊娟 王思雨 律新社 收錄於話題#律新社專訪12個
律新社丨謝珊娟 王思雨
專業化是律師的立身之本,如何培養專業化人才也成為律師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當前,上海正處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五個中心」、打響「四個品牌」的重要時期。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使命,第十一屆上海律協領導層提出,要把打響上海律師服務品牌作為工作重點。
專業化就是上海律師法律服務的最好品牌。作為一名建築房地產法律服務領域的專業律師,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雲律師自1999年從工程施工管理者轉行做律師至今,一直深耕建築房地產法律服務領域,是業內少有的可以為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爭議解決全產業鏈不同主體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律師。
執業20年來,李雲從立足浦東到服務全國,不斷踐行著法律人的責任和擔當。他為人低調、喜歡詩詞,與專業和嚴謹為伴,性格內向的他始終匠心不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助力中國法治建設:曾作為發起人企業法律顧問代表參與設立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被選聘為上海市政府採購評審專家參與專業評審近10年;辦理了諸多較為複雜的非訴訟法律服務項目和民商事訴訟仲裁業務;兼任復旦大學校外兼職碩士導師近8年;先後參與編寫出版了5部實務作品;發表專業實務文章數十篇……
近日,律新社專訪了李雲律師,探尋專業律師發展的秘訣,看其如何從深耕浦東到服務全國。
01
27歲轉行成為律師
追尋心中法治明燈
稻盛和夫說過,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而李雲選擇的是前者。
對法律有著濃厚興趣的他,1995年長春地質學院勘察工程專業畢業後,一邊在上海寶冶集團公司工作,一邊攻讀上海大學法學專業,並順利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
有所堅持必定有所收穫。1999年,27歲的李雲轉行當律師,任職於上海申房律師事務所,2000年9月正式獲得律師執業證書。同年12月,李雲加入錦天城,任羅建榮律師的助理。因有施工管理從業經驗,李雲選擇從建築房地產法律服務起步。」
執業初期的經歷讓他找到了律師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使命感,並奠定了其往後執業的信心,也讓他對律師職業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進入錦天城的第二年,李雲便被律所選派參加由潔蕙主持的東方廣播電臺《東方大律師》直播節目並接受聽眾的諮詢。他十分重視並做足了功課,把老百姓普遍關心的一些房產問題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了歸納整理。竭盡所能,做好每一次節目,解答好每一位聽眾的提問,回復好每一封聽眾的來信。由於表現突出,他和其他十多名同事一起於2003年為律所贏得了第二屆《東方大律師》十佳嘉賓律師事務所的稱號。每當主持人介紹自己是來自錦天城時,他內心深處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2001年,李雲還被遴選為《上海市勞動合同法》立法聽證參加人,與同樣被選中的何周律師一起,將能夠檢索到的所有全國性的勞動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規、各部門規章以及各地不同的勞動人事政策都收集整理好裝訂成冊,進行了比較研究,準備了充分的聽證意見。當時全市一共遴選了35名聽證參加人,包括他和何周在內全市共有9名律師參加。聽證會結束後,從市人大常委會的辦公樓出來時,李雲內心洋溢著滿滿的自豪感,為自己作為青年律師、新上海人、新上海市民而自豪。同年,他還參與編寫了《百姓購房法律知識200問》《百姓租房法律知識200問》等實務書籍,這些經驗為其日後的專業法律服務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004年,李雲作為發起人之一上海中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法律顧問參與籌備設立了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並被推選為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積極參與協會建設,幫助企業不斷提升依法經營管理的能力,為促進企業、社會和國家的法治建設貢獻綿薄之力。如今,該協會已經發展為企業法治建設的重要服務平臺,也是聯繫政府、企業及其他組織的橋梁和紐帶。
在李雲看來,這些經歷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不僅能夠讓其實現自我認同、激發內在潛能、堅定執業信心,還讓其明白律師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為客戶提供法律服務,還體現在社會責任、法治責任、公益責任。執業20年來,李雲也正是通過認真辦理每一起案件的方式在一步步踐行著律師的責任和使命。
02
從深耕浦東到服務全國
20年堅守匠心精神
20年如彈指一揮,李雲從一名青年律師發展成為一名資深專業律師,積沙成塔,從深耕浦東到服務全國。曾參與較為疑難的民商事訴訟和仲裁案件100多件,辦理了100多件較為複雜的非訴訟法律服務項目,出版專業書籍5部,發表專業實務文章數十篇。
在李雲看來,專業就是最好的品牌,最好的辦案就是最好的營銷。在為客戶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時,李雲秉持的原則是傾向於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每一個案件或項目都習慣於精心打磨,就像工匠不斷鑽研自己的作品,力爭每一次都全力以赴、深度研究,把最好的結果呈現給客戶。
2005年,李雲參加了上海中路實業有限公司與美國賓士域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起的國際仲裁庭審,這起跨國仲裁案件從2003年一直持續到2007年才作出裁決,相關的費用超過4000萬元,是一起中國中小企業與美國著名大企業之間的仲裁案件,具有史詩般的、教科書式的重要意義。同年,經過遴選,李雲獲選成為了上海市律協第七屆建築房地產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同屆的研究會成員中還有朱樹英、陶武平、李慈玲、尹燕德、劉正東、王小咪等知名律師,李雲從這些大咖身上也獲益匪淺。
在為浦東新區諸多國企、民企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李雲見證了眾多企業的創新發展歷程,也從中汲取了開拓奮進、敢為人先的「浦東精神」。如果說,執業前五年是打基礎,那執業後十年則是厚積薄發。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李雲代理了一起DB模式之下的工程總承包人與施工承包人之間複雜的施工合同糾紛,還分別為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及擬參加一級建造師考試的準項目經理編寫了《工程法律知識問答》《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一本通》等專業書籍。
伴隨著浦東的開發開放以及全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錦天城也在中國大陸設立了21家分所,李雲也隨著客戶在全國業務的發展而逐步走向全國。在李雲執業的後10年至今,他曾協助一家浙江企業完成了對一家美資公司100%的股權收購,並協助這家被收購的公司完成股改、新三板掛牌、定向發行股份等資本市場運作,同時還提供常年顧問、爭議解決等全方位法律服務。
此外,李雲還代理中國核建、中國中冶、中國普天、旭輝、中南建設、中梁等企業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解決爭議,並為萬科、世茂、旭輝、中南建設、中梁等房地產企業在全國進行收併購提供服務。在為上述集團各地投資主體的近70個收併購項目提供盡職調查、交易文件草擬等服務的過程中,李雲在全國的服務範圍覆蓋東北、西北、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及川渝等地區,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的資源優化整合、盤活、有效利用提供法律風控保障。在處理各地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過程中,李雲不斷進行思考和總結,並結合相關的案例和同事一起編寫出版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實務指南》一書。
近些年來,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各級政府加大了法治政府建設推進的力度和廣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而在這個進程中,律師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李雲曾先後為浦東新區建交委、商委、發改委等政府部門提供法律服務,自2016年起至今,李雲擔任浦東新區發改委的常年法律顧問,對新區發改委各類規範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保證了法律統一適用、維護了法律權威及法治政府形象。
在浦東新區政府的部分重大投資項目中,李云為浦東新區投資總額合計達數百億元的幾十個市政工程項目的政府回購事宜擬定協議,審查修改「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東段工程」等重大項目的相關協議。李雲還曾為浦東的重大建設項目,包括世博會拆遷及場館建設、花木路發廣場、洋涇社區置匯旭輝廣場、中芯國際廠房、特斯拉超級工廠等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在李雲看來,律師的服務應包括解決爭議、防範風險和促進交易三個不同層面,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律師既是權益的維護者、風險的防範者,又是商業交易的推動者,從而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
「你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對李雲而言,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它體現的是法律人的價值觀,全情投入地去辦案,就是帶著良知去實現公平正義。
03
從律者到師者
初心不變
律者,律於人,律於己也;師者,作之表,作之率也。
20年匠心堅守,律師工作的業績並沒有令李雲滿足,他深知自己還肩負著促進行業發展、傳播法治精神和法律實踐經驗的責任,儘管他自知在這些方面還做得十分有限。
在擔任上海律協建築房地產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期間,李云為建築房地產法律服務的部分操作指引的制訂建言獻策;作為錦天城高級合伙人、中共錦天城黨委委員,李雲除了積極參與律所的各項工作外,還參與組織策劃並主持律所黨委每兩個月一次的「黨建讀書會」活動,為提升律所凝聚力出心出力。
自2012年10月被聘任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校外兼職碩士導師以來,李雲律師積極配合學院的各項工作,曾多次開展法律實務專題講座,從投資領域的「對賭協議」效力之司法認定、企業發展的併購重組到資本市場新三板的機遇、網際網路金融的規範、不動產金融領域的保險資金運作等,不斷引導學生跳出現有的思維框架,學會從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2016年,李雲在眾多的校外兼職導師之中脫穎而出,被復旦經濟學院評為首屆十名優秀校外兼職導師之一。
除此之外,李雲還多次參與法律援助、公益諮詢、普法活動等,並先後為萬科集團、旭輝集團、中南建設、中梁集團、中核二四、上海寶冶、上海機電設計研究院、浦東建設、平安不動產等眾多企業開展專題講座,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今年8月,李雲被界面新聞評為「2020年度最佳律師」之一。談及何為「大律師」時,李雲借用了金庸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其看來,慎言「大律師」,真正優秀的律師,經得起歷史和現實檢驗,都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他人評選的,而是在每一個客戶心中的。
回溯20年發展,李雲依舊熱愛律師這個職業。「它並不像有的人傳說的那樣高大上,也不像另一些人描繪的那樣不堪。但執業的過程註定是無比艱辛的,而對於熱愛這個職業的人來說,又是值得你為之激情澎湃的。」談起律師工作時,他依舊心潮澎湃。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一個行業、一個國家的興盛發展,取決於其社會中堅力量。作為全面依法治國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律師承擔著傳承中國律師事業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經過40年發展,截止2019年底,上海共有律所1660家,執業律師26520名,年齡在21-30歲的律師有6088名,佔總數的23%;執業0-5年的律師最多,有10979名,佔比41.4%,青年律師已佔據上海律師業的半壁江山。
執業20年,踏案前行,不蔓不枝。李雲的故事對很多青年律師而言,是可以參考借鑑的。談起對青年律師發展的建議時,李雲認為,青年律師或許可以通過寫作和演講不斷自我提升,只要堅持、堅韌、咬定「青山」不放鬆,必定大有所為。
原標題:《錦天城李雲律師:20年踏案前行,不蔓不枝丨律新社專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