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勁松小區與大架松

2020-12-18 北京印跡inBeijing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羅保平

北京地方志協會副會長

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北京的地名——勁松。

那邊有一個古玩市場,吸引了很多人。

那為什麼那個地方叫「勁松」呢?

大家如果注意點兒的話,其實可以看到那邊樓上的樓號還是「大架松幾號樓」。

這個「勁松」就是由「大架松」轉化而來的。

它們為什麼叫「大架松」呢?

還要從清朝初期說起。

其實當時這片地就是一片曠地,什麼也沒有。

清初有一個老王爺,叫豪格,立有非常大的戰功。

按照古代的習俗,城裡是不能埋墳的。

豪格死了以後,他的墓就埋到了這個地方。

所以這裡是豪格的墓。

在豪格墓地的西北角,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些古建。

好多人一見它,以為是個廟。

其實這個古建不是廟,是豪格曾孫衍璜的墓。

豪格的墓現在任何痕跡我們都看不到了,但是他的曾孫衍璜的墓,墓地上那些大殿小殿還在。

說回到大松樹,凡是墓地,尤其像這些老王爺墳,要種上好多樹,其中屬松樹最多。

這裡面到底種了多少松樹,我們也不清楚。

但是其中有一棵非常奇特,震鈞寫的文章裡就提到了這棵松樹。

這棵松樹有多大呢?

原文這樣記載:「 橫蔭十畝,支以朱柱百許根。」

也就是說這個樹冠下的樹蔭有十畝地那麼大。

其實不用說是「橫蔭十畝」,就是「橫蔭二畝」,都是罕見。

所以這個事情究竟是真是假不知道。

底下還有一句話:支以朱柱百許根。

就是說因為樹冠太大了,它往地下耷拉,為了不讓它耷拉到地下,所以就用百十來根紅色的柱子做支撐。

這百十來根柱子應該是實的。

我們就算它橫蔭三畝

但是很可惜,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這棵樹死了。

這棵樹的周圍隨時代發展,慢慢形成了一個村,這個村的名字就叫「架松村」。

這棵松樹就得了一個名——架松。

有人管它叫「大架松」。

大概1978年的時候,因為改造把那邊的村子拆了,蓋起了宿舍樓。

蓋完樓以後,起名叫「大架松」。

後來以「古松虯勁」之意,就改成了「勁松」。

我們現在看到的地名,就是「勁松」。

內容來源:地名與地理信息管理處視頻製作:光明網內容編輯:北京印跡編輯部文章僅代表專家本人觀點,不代表「北京印跡」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地名,是一門玄學!
    北京的地名,真的是一門玄學!公主墳一開始並不是這個地名,歷史上稱其為王佐村,清末改稱苑家村,之後才改名為公主墳。如今的公主墳站是北京地鐵1號線與北京地鐵10號線的一座換乘車站,車站名便取自於當地的地名「公主墳」。
  • 社會資本進場,老舊小區改造的北京勁松樣本
    從失修失管到煥然有序,42歲的老社區迎來新氣象_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勁松北社區,與北京最繁華的CBD相隔不過幾公裡,這顆城市細胞的數年之變或能成為超大型城市老舊小區的改造範本。改變源於社區的一個大膽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小區改造。社會資本不僅支撐了部分改造資金,也承擔起缺失多年的物業角色。
  • 社會資本如何參與老舊小區治理?記者回訪「勁松模式」
    微風吹過,架松公園木質廊架下的彩色風車緩緩轉了起來,廊架前的小廣場上,納涼端坐的老人,聊的是細碎的日常,是生活秩序回歸正常後的煙火氣。新施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首度寫入「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物業管理」。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回訪北京首個引入社會資本完成改造的實踐案例——勁松北社區。通過3年探索,那裡的居民已開始形成付費意識,企業則通過增值服務謀求盈利。
  • 勁松北社區 安居更樂居——北京朝陽探索共商共治推進小區改造
    距繁華的北京商務中心區一步之遙,有一片「無物業、少配套、缺管理」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勁松北社區,就在這裡。改造老舊小區,如何在過去「修道路、調管線、加保溫、增電梯、改造外立面」等基礎上,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成為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關鍵小事、民生實事。
  • 北京這些地方竟然是「墳墓」?
    其實從這些「墳」地名來看,北京人的生活還真離不開「墳」,生活、上班、逛街、娛樂、學習的地方都少不了這些「墳」地名,今天咱們就來看一下京城那些帶「墳」的老地名。 公主墳一開始並不是這個地名,歷史上稱其為王佐村,清末改稱苑家村,之後才改名為公主墳。 如今的公主墳站是北京地鐵1號線與北京地鐵10號線的一座換乘車站,車站名便取自於當地的地名「公主墳」。
  • 北京這些地方竟然是「墳墓」!
    其實從這些「墳」地名來看,北京人的生活還真離不開「墳」,生活、上班、逛街、娛樂、學習的地方都少不了這些「墳」地名,今天咱們就來看一下京城那些帶「墳」的老地名。公主墳一開始並不是這個地名,歷史上稱其為王佐村,清末改稱苑家村,之後才改名為公主墳。如今的公主墳站是北京地鐵1號線與北京地鐵10號線的一座換乘車站,車站名便取自於當地的地名「公主墳」。
  • 勁松北社區——老舊小區換新顏
    順著勁松路拐進勁松北社區,寬敞的乳白色大門讓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紅色的樓房整齊排列著,空中沒有凌亂的架空線,小區內「老字號」的麵包店、新時尚的美髮館一應俱全……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有著40年歷史的老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一直是個難題。錢從哪來、如何改造、怎樣持續,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
  • 王松,挺立在洪水中的「勁松」
    三四個月前那場洪水給村裡造成的影響逐漸消退,而在洪水中為了救人獻出年輕生命的連河村黨委副書記王松的名字,卻刻在了每位村民的心中。王松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光榮使命,他像一棵「勁松」挺立在洪水之中,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洪魔的堅強柱石,堅定著村民們戰勝洪水的決心。
  • 北京「奶子房」列怪地名榜首 9名代表建議美化
    市人大代表唐荻等9名代表今年聯名提出「美化北京地名」的建議,建議規劃部門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來規劃、確定北京的地名,應包含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民俗專家等共同商議。北京史專家向本報指出:違反當地人文特徵的地名理應修改,但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叫得響的、當地群眾認可的地名,是「北京城市的記憶」,不能抹殺。
  • 北京這個40多歲的社區「火」了!連國家部委都來「取經」勁松北
    40多歲的朝陽區勁松街道勁松北社區最近「火」了。國家部委、全國各地來調研、學習的幾乎天天都有,三個多月已有超百批參觀者。2019年9月,勁松北老舊小區改造示範區完工,這是全國首個由民營企業參與、社會資本投入,對老小區開展綜合改造的嘗試。
  • 邂逅楊式活步大架太極拳
    當我們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公園廣場上習練太極拳的老中青朋友時,在北京朝陽區百子灣石門公園,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師教授的拳法卻令人眼前一亮:這位老師身姿矯健,行功走架如流水般歡暢自如,卻又威風八面老師叫宋兆亮,山東濟南人,今年68歲,是楊班侯64式活步大架太極拳第三代得真傳者。對於楊式太極拳,一般人只知道有楊露禪之孫楊澄甫定型的定步大架,卻不知有楊班侯的活步大架存世。
  • 北京稻香村勁松店重回原址開張
    12月13日,北京稻香村勁松店在期盼中回歸。牛舌餅、棗花酥,還有新出的鼠餅和黑三寶……一大早,門店一側的櫃檯裡店員正忙碌而有序的擺放著各式糕點,另一邊熟食櫃檯也已準備妥當,準備迎接第一波前來購物的顧客。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北京市朝陽區勁松北社區老舊小區換新顏
    聚焦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展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求是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專題推出了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調研報告,以北京市朝陽區勁松街道勁松北社區為案例,展示總結了朝陽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成功經驗。
  • 勁松路怎麼讀?這裡面可是有學問的
    最近,市民於先生留言向我們提了個問題:勁松路的勁到底該怎麼讀?他說,自己看到的路牌和公交站牌,對於勁字的讀音並不一致,有的是JING,有的是JIN,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這是市民於先生3月初在307路勁松一路公交車站發現的一幕,當時,站牌上勁松一路的字樣下,勁字的拼音標註的是JIN。於先生告訴記者,據他觀察,現在部分公交站牌和路牌對於勁松路的讀音並沒有統一起來,給市民和遊客帶來一定困擾。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
    花草樹木楊梅竹斜街、大柳樹、五棵松、芍藥居牡丹園、萬柳橋、勁松、椿樹棺四季青橋、棗林前街、東柳巷、垂楊柳雙榆樹、松榆裡(圖片來自微博博客:厚德東方)北京地名之「各」在北京郊區,以「各」字命名的村莊和地名有一百多個。
  • 北京地名的數字掌故
    這些以數字打頭的地名各有來歷,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涵蓋寬泛,或有掌故,或有傳說,或有趣聞,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綜合起來看,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個特點。  1、由地標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產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見的地上標誌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們常在此歇腳,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閘」因曾有一座九個孔的水閘,形成村落後,村名由閘而得。
  • 伊藤洋華堂關閉北京勁松合資超市
    擁有華堂商場等品牌的日資零售巨頭伊藤洋華堂在北京的發展遇到了新的麻煩。記者走訪看到,位於勁松海文大廈的王府井(600859,股吧)洋華堂已於昨日關閉。對於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關閉,有消費者表示,附近大型超市較少,今後購物只能坐車去較遠的京客隆和天客隆,有些不便。有消息稱,由於出現不小的虧損,該超市所在物業將改租給潘家園眼鏡城,但海文大廈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同時,王府井百貨和華堂商場相關負責人也對此事表示不知情。資料顯示,王府井洋華堂成立於2004年10月28日,是由王府井百貨和伊藤洋華堂共同投資組建的中日合資商業企業。
  • 勁松八路、海爾東城國際南北區間路完工通車
    記者採訪獲悉,位於嶗山區的勁松八路(勁松七路至北村小區現狀路段)和海爾東城國際南北區間路都已實現貫通,並先後實現主線通車。未貫通路段的通車,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不斷構建起路網結構的「微循環」。勁松八路打通路段於去年年底主線通車據悉,嶗山區勁松八路(勁松七路至北村小區現狀路段)位於勁松七路以東,北村小區現狀路以西,合肥路以北,滁州路以南,全長158米。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結果……
    花草樹木楊梅竹斜街、大柳樹、五棵松、芍藥居牡丹園、萬柳橋、勁松、椿樹棺四季青橋、棗林前街、東柳巷、垂楊柳雙榆樹、松榆裡、東西花市、芳草地......北京地名之「橋」天橋、紅橋、洋橋、安河橋、東大橋、後石橋、北新橋......
  • 北京的新地名是怎麼來的
    2013年,中央美院學生葛宇路發現了朝陽區蘋果社區附近的一條800米長的小路,這條路屬於小區代徵路,名為「百子灣南一路」,由於小區開發商未及時向政府移交使用,導致道路管理跟不上,正規路牌缺失。葛宇路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條路,並在東西兩側設置了自己製作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