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北醫三院抗疫「90後」:這是我最好的成長禮

2020-12-17 北京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迅速集結,馳援湖北,一群年輕的身影格外耀眼,他們就是人們常說的「90後」。他們是父母眼中還未長大的孩子,也是抗「疫」戰場上的戰士,勇敢挑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是一支年輕有實力的隊伍,全隊137名成員中有70餘名「90後」。曾經被守護的「90後」已經成為疫情最前線的骨幹力量、青春力量。疫情當前,他們衝鋒在前。這群年輕的醫護中間,有剛博士畢業卻有6年黨齡的臨時黨支部書記,有揮手與同為醫務人員的愛人和半歲孩子告別的急診大夫,有為奔赴武漢一線而再次推遲婚禮的新娘……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90後」們繪上了青春最靚麗的一筆。讓我們走近幾位抗疫一線的「90後」,聽聽他們的故事。

吳超:抗擊疫情是我最好的成長禮

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神經外科「90後」黨員吳超

作為一名「90後」,自2月7日奔赴武漢以來,吳超一直被「90後」的隊友感動著,他們在危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戰場上,與看不見「敵人」——病毒搶奪生命。作為一名「90後」臨時黨支部書記,他也見證了在這場抗「疫」戰爭中,「90後」黨員以捨生忘死的行動,踐行入黨的初心與誓言。

在病房裡,吳超一直掛念著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郭阿姨。

2月底,郭阿姨來到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吳超和李超大夫接診。當時她已嚴重呼吸衰竭,上無創呼吸機治療後,才轉危為安。疾病的痛苦、呼吸機的不適,眼神裡充滿恐懼和焦慮的郭阿姨一度不配合治療,呼吸機面罩又使得醫患之間無法正常交流。住院前3天,新冠肺炎帶來的痛苦恐懼和本能的求生欲交織著、折磨著郭阿姨。醫護們不僅需要治療疾病,還要給患者以信心。「不能用語音交流,那就用筆寫,通過文字來交流。」於是吳超和小夥伴們與郭阿姨之間開啟了「筆尖」上的交流。

「在武漢有機會看、學習高段位大咖處理事情,收穫滿滿。」吳超說。針對郭阿姨的恐懼焦慮,院長喬傑親自製定了心理輔導方案,組建了心理護理小組,每天給郭阿姨加油打氣,並且建立了「微信加油群」,將家人為郭阿姨錄製的加油視頻放給她看。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郭阿姨逐漸適應了無創呼吸機的治療,病情漸漸好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也逐漸消散。

再次和郭阿姨進行「交流」,她寫的字明顯有力了很多,筆尖上也多了些許自信和堅強。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這場疫情中,醫生給患者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治癒,更多的應該是心靈上的溫度和安慰。

吳超感慨,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參與這場抗疫鬥爭,無疑是一次彌足珍貴的人生經歷。青年一代有著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是有遠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也一定是能夠擔當大任的一代。不管是這次抗疫勝利,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青年一代一定是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也必將肩負重任。「抗擊疫情是給我的最好成長禮。」

付源偉:現在輪到我們「90後」來履行對社會的責任,這是中國精神的傳承

付源偉:北醫三院第三批國家抗疫醫療隊隊員,急診科住院醫師。儘管女兒只有7個月大,但同為急診科醫師的愛人非常支持他到一線去。作為湖北孝感人的付源偉對武漢人民的境遇感同身受,認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武漢人民渡過難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句話時常徘徊在付源偉的腦海裡。

作為湖北孝感人,他的家鄉也是重災區。來到武漢後,看到曾經最繁華的江漢路如今門庭冷落,繁忙的長江輪渡如今冷冷清清,付源偉心中五味雜陳。隊員們下車後,司機師傅熱情地幫著搬運行李,環衛師傅對著隊員們高聲大喊「武漢加油」,酒店工作人員放棄休息,盡最大努力為隊員們提供生活保障,還有社會各界人員為隊員們捐助的物資,他強烈地感受到一股力量:「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社會眾志成城。」

新冠肺炎病情往往進展迅速,重症與危重症患者較多,很多需要高流量氧療,無創通氣甚至氣管插管有創通氣,作為急診科醫師的付源偉有重症患者救治經驗,因此承擔起了危重患者的管理。在接管病區後,醫療隊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從患者們迫切想要得到治療的言語中,他感受到武漢病患的不易。

在6小時工作時間裡,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動脈血氣分析、調整呼吸機參數、調整血管活性藥物、中心靜脈置管等,這些在急診搶救室裡熟悉的操作在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後,付源偉感覺自己十分笨拙,沒一會兒就出一身汗,護目鏡也起霧變得模糊,每一個動作都需要付出雙倍的體力。儘管每一位醫護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根本無法被分清,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醫務人員。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17年前,全社會都在保護『90後』,而17年後輪到我們『90後』履行對社會的責任,這是中國精神的傳承。」付源偉說。

霍天依:疫情不破甲不脫

霍天依:北醫三院第三批國家抗鄂醫療隊隊員,普通外科主管護師,2月7日出徵武漢。10年黨齡。28歲的霍天依為了堅守崗位,婚期一推再推,原本計劃2月8日和愛人去領證。因為出徵武漢,婚期不得不再次推遲……「2003年非典爆發時,我們還在上學,現在也該我們『90後』衝在前面了!」霍天依笑著說,「他說了,等我回來就領證!」

自疫情初始,霍天依就告訴男友,可能會去一線,「如果去的話,家裡交給你」。男友沒有任何遲疑地答應了。

收到馳援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怎麼才能從媽媽手裡騙回身份證?原本預計2月2日的婚期,受疫情影響改為2月8日,身份證被媽媽以結婚登記為緣由進行了強制性扣押,實際是怕她不告訴家人偷偷跑去武漢。出發的日期定在7日,電話打回家,媽媽出奇地平靜,說這就和爸爸把身份證從家送來。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老兩口從順義開車近一小時到醫院給霍天依送來身份證。

2月7日出發那天,恰好是父親54歲生日。心懷愧疚,霍天依對父親只說了一句「生日快樂」,起飛前收到父親的回覆:「為國為民馳援武漢,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真正進入隔離病房工作,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沒有一個人退縮,隔著護目鏡也能看見一雙雙堅毅的眼睛。霍天依所在的小組基本上都是被稱為「佛系青年」的「90後」,工作6年的天依作為組裡的高年資護士,主動承擔了主管護士的工作,除掌握責任區內患者的基本情況,主要負責病危患者的護理。病危患者病情發展快、變化多、護理難度大,可是有著北醫三院多年的培養,她對完成艱巨任務充滿信心。並且她相信,每個共產黨員都是這樣,越是困難,越是第一個上。

隨著疫情走向高峰期,抗疫也進入膠著狀態。面對患者離世,平日裡再苦再難也總是能苦中作樂的霍天依沒能忍住眼淚。記得那天,武漢下了一場很大的雪,她先是笑稱自己「一定是因為眼睛太小才存不住眼淚」,之後有感而發一首逆行者:『位卑不敢忘憂國,佛系青年譜戰歌。暴雪難礙行醫路,疫情不破甲不脫。』傳給家人,父親見後感慨萬分,隨即和詩一首:「爸媽愛你更愛國,英雄前線戰病魔。惟願我兒多珍重,萬眾一心志必得。」

如今方艙醫院已全部關閉,大量重症患者也已經順利康復出院,勝利在望,此次戰「役」,幸不辱命。

在這場抗疫中,「90後」表現出勇敢與堅強、擔當與責任。未來,他們已做好準備,慎終如始,善作善成,不忘初心,守望家國情懷。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北醫三院醫療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
    最讓吳超難忘的是2月8日元宵節那天,北醫三院醫療隊獨立接管危重病房,他有幸作為第一批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收治危重患者,看到老黨員率領年輕的黨員進入隔離區,無所畏懼,衝鋒在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代的「90後」黨員要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同樣有著家國情懷,這場抗疫是給自己最好的成長禮。
  • 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
    1月26日,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在首都機場準備出發。1月26日,北醫三院的醫療隊員從醫院出發啟程前往首都機場。1月26日,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血液科護士胡靜在醫院內與同事告別。1月26日,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李秋鈺(右)在醫院內與同事告別。
  • 戰疫啟示錄 | 北醫三院「硬核」展示國家隊抗疫實力
    當夜,醫務處、護理部、總務處、工會、醫工處和藥劑科等部門,連夜奮戰,僅用了4小時,就為醫療隊打包完成所需的醫療物資、防護物資、生活用品和藥品等,請記住,這是新春佳節的正月初一晚上。得知醫院要組建應急醫療隊的消息後,北醫三院各個微信群裡沒有了節日快活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奔赴「戰場」決心的表達,大家只用「我願意報名」這五個字在微信群中接龍。
  • 北醫三院抗疫日記:入駐病房那天是她生日
    下班後大家都說很感謝北醫三院的培養。在院裡上班時沒有察覺,現在出來才意識到在醫院培養的好習慣,不僅在工作上讓我們準確、高效,同時也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人生。三院人拿出來個頂個都是頂梁柱!我曾經說過,當你覺得現在很難的時候那就是在成長,不要怕,咬牙過去了,你就會更上層樓。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被中宣部授予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時代楷模」稱號
    在這場搶時間、守陣地的戰鬥中,北醫三院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援鄂抗疫的道路上,踩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1月25日,大年初一晚八點半,接到上級部署,北醫三院緊急召開工作會議,組建援鄂醫療隊。醫院黨政領導班子、相關臨床科室和職能處室幹部取消休假,迅速展開部署。
  • 北醫三院:一場靠特色攻堅的阻擊戰
    【決戰最前沿】「最重要的不是『幾0後』,而是努力後、奮鬥後,能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服務,才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的途徑。」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後,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的75名「90後」們,倍感振奮。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他們同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的其他隊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發揮了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 北醫三院葛慶崗:17年後,再次出徵的老兵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10點半,北醫三院在會議室給第一批出徵武漢的20名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舉行歡送會,現場的攝影記者拍下了一張很有意義的照片。醫療隊隊長,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葛慶崗坐在那裡,在他身後的投影屏上,有一張他17年前參加抗擊非典戰疫的照片。這張老照片的拍攝純屬偶然。
  • 「以堅韌溫柔護佑生命」——《新聞聯播》採訪報導北醫三院院長喬傑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已先後派出三批137名醫務人員作為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們是照亮生命的一顆顆最美的星。2020年3月8日,「三·八」國際婦女節,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介紹了帶領北醫三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女「戰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國家產科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中心主任喬傑。
  • 快訊|北醫三院院長喬傑院士,出發,去武漢!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責任。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2月1日下午,由北醫三院院長喬傑院士帶隊,北醫三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出發,前往武漢開展醫療救援工作。
  • 「疫」線人物|賈文君:在抗「疫」一線綻放青春,不負芳華
    她是山東省立三院重症醫學科公認的「科花」;她身形單薄瘦弱,卻心住猛虎,在湖北戰「疫」一線表現出鐵娘子般的氣魄;她溫柔善良,樂於助人,用溫暖護理築起患者康復回家的路;她吃苦耐勞,業務嫻熟,醫療隊的主管醫生都「不捨得」讓她下班;她是一名90後,在戰「疫」之路上堅定的選擇勇往直前,一步也沒有退縮
  •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走進北航:講述親歷抗疫故事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餘湛奕)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教育部等聯合舉辦的「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示範活動11月30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4位抗疫全國三八紅旗手及先進集體代表走進校園,向400多位師生深情講述親歷的抗疫故事。
  • 【重磅】辛集90後原創戰「疫」歌曲出爐!
    【重磅】辛集90後原創戰「疫」歌曲出爐!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們為了一方平安、萬家心安,一直守護在大家身邊。我市建華中學的90後音樂教師安藝有感而發,創作了歌曲《白色守護》。
  • 抗疫巾幗英雄走進北航,這堂鮮活思政課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4位抗疫全國三八紅旗手及先進集體代表——湖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急診科兼ICU科主任付守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第一醫療組組長、腎內科主任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眼科護士長李思齊和武漢市滴滴出行平臺網約車司機王利,聯袂向400多位師生深情講述親歷的抗疫故事。
  • 【「疫」線故事】90後青年民警的「警」色青春 用行動譜寫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鹹豐縣公安局90後青年民警義無反顧,挺身而出,衝鋒在「抗疫」一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警時的錚錚誓言,用忠誠履職書寫人生芳華,用無悔青春譜寫著動人的抗「疫」讚歌。
  • 在戰「疫」中成長的荊州90後民警
    他說,作為年輕民警,要不斷磨礪意志品質,鍛鍊增長本領,在戰「疫」中成長。在病情得到好轉,並排除是新冠肺炎後,他跟所長打了視頻電話,所長考慮他身體,想讓他還休息幾天再回歸崗位,陳章月拒絕了所長,主動請纓:「所長,我必須要回來參加防疫工作,這個時候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更要挺身而出」。
  • 戰「疫」有我!聽閔行少年的戰「疫」故事(2)
    戰「疫」小先鋒 我有行動力 君蓮學校 陶以諾 君蓮學校四(2)班的陶以諾,在居家戰「疫」的日子裡,用滿滿行動力,詮釋新時代「美德少年」的戰「疫」行動力。
  • 吳川2名90後醫生的戰「疫」日記,火了!…
    盧展文、蘇雲峰均是吳川市婦幼保健院的90後醫生。2020年新春伊始疫情來襲後,與許許多多的戰「疫」醫護一樣,2人均主動請櫻並衝到了抗「疫」一線,在吳川的隔離醫學觀察點當起了」志願者」。 期間,因一名從武漢回來的吳川籍「留觀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他倆繼而亦出現發燒等症狀,雙雙被送進了醫院…… 從戰「疫」的「志願者」,突然變身為「被隔離者」,這2名90後醫生在「隔離留觀」中,將有幸成為志願者能到抗「疫」一線的興奮,在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的點點滴滴,以及疑似「中招」的前前後後等,用筆一一記錄了下來。
  • 鐵山街道:戰「疫」時刻的溫暖的故事
    戰「疫」當前,所有鐵山人積極響應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春節居家、足不出戶、不串門、不請客、不聚堆的要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愛家園、愛親人,管好自己,切斷傳染源。婚禮彩排、儀式流程、人員安排、菸酒糖茶,萬事俱備,只等親朋好友共同見證幸福美好的時刻,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抗「疫」形勢、村兩委成員親自上門耐心細緻地宣傳動員,讓原本對婚禮充滿期待的小夥子毅然決定取消婚禮,除了對「準新娘」說一聲抱歉,還莊嚴許諾:疫情過後,給你一個最浪漫的婚禮。延期的婚禮,不延期的幸福。推遲婚禮戰「疫」情,婚禮延遲,白首不遲。
  • 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抗「疫」故事:經受了戰「疫」洗禮,見證了中華...
    新華社武漢5月24日電題:「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取得勝利」——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的抗「疫」故事新華社記者梁建強、王斯班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們給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帶來了太多感動。
  • 戰「疫」警色|紙短情長 來自戰「疫」一線的家書故事
    「疫」一線的家書飽含著親情 蘊含了力量傳遞著家人無盡的囑託和期盼為抗疫一線的戰士們鼓勁加油盼望 早日凱旋今天講述的,是來自濟寧市公安局戰「疫」一線的家書故事。疫情防控集結號吹響後,市公安局特警支隊迅速響應,全體民警和輔警隊員舍小家、顧大家,忠誠履職、擔當奉獻、積極作為,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吹響了「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嘹亮號角。特警隊員的家人們寫下的一封封飽含親情、蘊含力量的家書,表達了對親人的牽掛和期盼,凝聚了共同抗疫砥礪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