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鎖了半個多世紀的香港邊境禁區終於要解禁了。2010年後,陸地面積只有1070平方千米的香港,將會因此「增加」一塊近乎澳門那麼大的土地。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顯得十分惹眼。
中英街仍在禁區內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對外宣布,到2010年,與深圳相連的2800公頃(100公頃等於1平方千米)邊境禁區中,將有70%多的土地被解禁,解禁區面積達到2000公頃,有近16個香港迪士尼樂園這麼大。在僅存的800公頃禁區中,部分地區與深圳只有數米之隔。
1951年,港英政府在內地和香港的邊境地區設立禁區,作為戰略軍事緩衝,防止內地人偷渡來港。當時,禁區邊界被圍了圍欄,附近地區也被「凍結」數十年未能對外開放。回歸後,儘管禁區仍在發揮阻截走私、偷渡的作用,但也大大限制了香港一側的發展。禁區以北的深圳高樓林立,以南的香港新界則是山野田地,對比強烈。
香港回歸後,兩地交流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禁區的作用隨之減弱。香港保安局副秘書長張少卿說,1997年共有約2400名內地人通過邊境禁區非法進入香港,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減至500多人。內地經濟改善使就業機會和工資大增,兩地工資差距逐漸縮小,冒險偷渡到香港的內地人也越來越少。
張少卿說,禁區解禁後,香港政府將用1.7億元新建一條逾35公裡長的輔助邊界圍網,並將安裝電子感應器、閉路電視。在保留的800公頃禁區內,還有皇崗、羅湖口岸,以及著名的中英街。如今約有1萬餘人居住在禁區內,禁區開放後,近5000名居民會重獲「自由」,不需要攜帶禁區證就能隨意出入解禁區了。
旅遊、房地產都是投資熱點
據報導,香港規劃署將在未來30個月內對解禁的土地進行規劃。有香港旅遊業人士表示,解禁區中有大量原始生態資源,極具旅遊價值,如果好好開發,將吸引眾多內地旅客前來「生態遊」。
在房地產開發方面,儘管沙頭角主要地區沒被開放,但港府建議開放的一號閘口以南的土地仍是開發商覬覦的熱點。據報導,一位地產商去年便與沙頭角居民協商,收購他們的土地和丁權(新界原有鄉村的男性村民年滿18歲後,都有權向政府申請在其村內不交土地使用款,修建一套小型房屋),計劃投資數千萬元興建20多套3層高的小樓。這成為首個受惠于禁區開放的較大規模發展項目。沙頭角區議員溫和輝透露,該發展項目已經獲得港府審批,現在只等邊境禁區正式開放,便可隨時投資開發。
溫和輝還說,目前,沙頭角仍有大量閒置土地有待發展,由於鄰近口岸,如果建造低密度住宅或別墅,將吸引不少內地中產人士來此置業、度假,極具吸引力。
全部開放將新增14萬個就業機會
其實,此前香港各政黨、財團都曾發表意見,希望香港政府開發邊境禁區。香港最大的政黨民建聯曾於2004年發表過一份名為「全方位開發港深邊境地區」的報告,報告稱如果2800公頃禁區被全部開發,將為香港創造14萬個就業機會。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曾於2003年提出建議,希望在禁區中的一部分――河套區發展「工業特區」,吸引本地廠商回流。
不過,也有香港本地學者認為,目前2800公頃禁區中,只有800公頃屬於有價值的可發展用地,其餘都是溼地、山丘、鄉村及墳地,發展空間不大。▲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戴 平) 《環球時報》 (2006-09-11 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