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防偷渡 如今搞開發 香港要開放兩千公頃禁區

2020-12-02 中國網

   被封鎖了半個多世紀的香港邊境禁區終於要解禁了。2010年後,陸地面積只有1070平方千米的香港,將會因此「增加」一塊近乎澳門那麼大的土地。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顯得十分惹眼。

    中英街仍在禁區內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對外宣布,到2010年,與深圳相連的2800公頃(100公頃等於1平方千米)邊境禁區中,將有70%多的土地被解禁,解禁區面積達到2000公頃,有近16個香港迪士尼樂園這麼大。在僅存的800公頃禁區中,部分地區與深圳只有數米之隔。

    1951年,港英政府在內地和香港的邊境地區設立禁區,作為戰略軍事緩衝,防止內地人偷渡來港。當時,禁區邊界被圍了圍欄,附近地區也被「凍結」數十年未能對外開放。回歸後,儘管禁區仍在發揮阻截走私、偷渡的作用,但也大大限制了香港一側的發展。禁區以北的深圳高樓林立,以南的香港新界則是山野田地,對比強烈。

    香港回歸後,兩地交流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禁區的作用隨之減弱。香港保安局副秘書長張少卿說,1997年共有約2400名內地人通過邊境禁區非法進入香港,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減至500多人。內地經濟改善使就業機會和工資大增,兩地工資差距逐漸縮小,冒險偷渡到香港的內地人也越來越少。

    張少卿說,禁區解禁後,香港政府將用1.7億元新建一條逾35公裡長的輔助邊界圍網,並將安裝電子感應器、閉路電視。在保留的800公頃禁區內,還有皇崗、羅湖口岸,以及著名的中英街。如今約有1萬餘人居住在禁區內,禁區開放後,近5000名居民會重獲「自由」,不需要攜帶禁區證就能隨意出入解禁區了。

    旅遊、房地產都是投資熱點

    據報導,香港規劃署將在未來30個月內對解禁的土地進行規劃。有香港旅遊業人士表示,解禁區中有大量原始生態資源,極具旅遊價值,如果好好開發,將吸引眾多內地旅客前來「生態遊」。

    在房地產開發方面,儘管沙頭角主要地區沒被開放,但港府建議開放的一號閘口以南的土地仍是開發商覬覦的熱點。據報導,一位地產商去年便與沙頭角居民協商,收購他們的土地和丁權(新界原有鄉村的男性村民年滿18歲後,都有權向政府申請在其村內不交土地使用款,修建一套小型房屋),計劃投資數千萬元興建20多套3層高的小樓。這成為首個受惠于禁區開放的較大規模發展項目。沙頭角區議員溫和輝透露,該發展項目已經獲得港府審批,現在只等邊境禁區正式開放,便可隨時投資開發。

    溫和輝還說,目前,沙頭角仍有大量閒置土地有待發展,由於鄰近口岸,如果建造低密度住宅或別墅,將吸引不少內地中產人士來此置業、度假,極具吸引力。

    全部開放將新增14萬個就業機會

    其實,此前香港各政黨、財團都曾發表意見,希望香港政府開發邊境禁區。香港最大的政黨民建聯曾於2004年發表過一份名為「全方位開發港深邊境地區」的報告,報告稱如果2800公頃禁區被全部開發,將為香港創造14萬個就業機會。香港首富李嘉誠也曾於2003年提出建議,希望在禁區中的一部分――河套區發展「工業特區」,吸引本地廠商回流。

    不過,也有香港本地學者認為,目前2800公頃禁區中,只有800公頃屬於有價值的可發展用地,其餘都是溼地、山丘、鄉村及墳地,發展空間不大。▲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戴 平)  《環球時報》 (2006-09-11 第15版)

     

相關焦點

  • 香港邊境禁區解禁進程:710公頃土地再解禁(圖)
    一河之隔,深圳一側是高樓林立,香港一側的邊境禁區則荒草連天。自香港1951年設立邊境禁區以來,2800公頃的禁區只限持有特別許可證的人士進入。隨著香港與內地交流愈加頻繁,香港解禁邊境禁區也提上日程,決定將2800公頃的禁區逐步縮減至400公頃。去年香港釋出740公頃禁區,昨日,香港再有710公頃禁區土地被釋放,包括得月樓村等6個村莊,備受關注的河套地區也在釋放的範圍內。
  • 深港邊界禁區探秘 香港警方展示反偷渡系統(圖)
    >  昨日上午,香港警方破例開放羅湖一段邊界禁區,帶媒體探訪邊界的反偷渡系統和高科技設備。在香港警方的帶領下,記者深入禁區,探訪了全新建設的邊境反偷渡設備,包括即將投入使用的高科技邊境圍網、夜間使用的熱能監控系統。  7個瞭望臺 荒廢成古蹟  昨日開放的邊界禁區,處於香港靠近羅湖和文錦渡區域。
  • 香港將把毗鄰深圳邊境禁區縮減85%(圖)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孫濤攝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前日宣布,將大幅縮減與深圳接壤的邊境禁區範圍,目前面積達2800公頃的禁區土地,將於4年內分4個階段「解禁」,預計2012年完成所有工程,削減幅度總計達85%,將來邊境僅剩400公頃作為禁區。專家稱釋放的土地將帶來上千億港元的經濟效益。這裡英政府統治時,就是深港邊界的禁區,到香港回歸大陸,這裡應該至少有100年沒有被開發過。
  • 探訪香港沙頭角:待開放的深港邊境禁區
    探訪香港沙頭角:待開放的深港邊境禁區  【解說】沙頭角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是深圳、香港兩地的交界處的邊境禁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1950年,當時的港英政府以防止偷渡、走私,設立保安緩衝地帶為由,將沙頭角列為香港邊境禁區,此後,當地一直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
  • 居民上書要求開放禁區 港府擬局部開發沙頭角墟
    居民上書要求開放禁區 港府擬局部開發沙頭角墟 2008年02月20日 11:35 來源:南方都市報 對於沙頭角墟未被剔除出禁區範圍,有議員指做法對當地居民不公平,又指當地會變成孤島。  去年年底,港府大幅縮減位於深港邊境香港一側的禁區地帶,將深港邊界禁區從2800公頃縮減到400公頃,以便未來全面開發,但由於沙頭角區域走私情況嚴重,唯獨這塊區域保留了大量的禁區。港府此舉引起了沙頭角本地居民的反彈。
  • 香港禁區解禁 南都記者探秘
    一河之隔,深圳一側是高樓林立,香港一側的邊境禁區則荒草連天。自香港19 5 1年設立邊境禁區以來,2800公頃的禁區只限持有特別許可證的人士進入。隨著香港與內地交流愈加頻繁,香港解禁邊境禁區也提上日程,決定將2800公頃的禁區逐步縮減至400公頃。
  • 香港的邊境禁區史
    圖:《入境問禁:香港邊境禁區史》於上月出版  香港邊境禁區位於新界北部
  • 香港開放部分與大陸深圳交界的邊境禁區
    國際在線消息(駐香港記者 徐位毅) 香港2月15日開放部分與大陸深圳交界的邊境禁區。首批開放的禁區面積超過740公頃。       邊境禁區最初於1951年設立,當時在英國管治下的香港在邊境設立禁區,以防止非法入境和跨境犯罪活動。
  • 香港將大幅縮減邊境禁區範圍中英街不在開放範圍
    新華社香港9月7日電(記者 王敬中)香港保安局7日建議,大幅縮減邊境禁區的範圍,由目前約2800公頃減至約800公頃,但沙頭角墟內的中英街不在開放範圍。    保安局副秘書長張少卿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只要配合適當的保安措施,如設置輔助邊界圍網,即使縮減邊境禁區覆蓋範圍,仍可維持邊界的完整。
  • 香港明年「解禁」740公頃邊境 將繼續縮減禁區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明年2月15日起把740公頃的邊境禁區土地率先「解禁」,包括「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並於2015年再把其餘兩幅土地釋出禁區範圍。
  • 鵬城政事 | 直擊香港邊境禁區,與深圳僅一河之隔,卻是兩個世界
    香港邊境禁區是指設於香港新界北的邊境禁區,其中包括北區的沙頭角市及鄉郊、羅湖、文錦渡、打鼓嶺及元朗區落馬洲。於1951年設立,1962年,香港政府將邊境禁區範圍擴大。數十年來2800公頃的廣闊土地幾乎得不到任何開發。
  • 港府擬解禁千餘公頃邊境禁區發展為商業娛樂區
    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
  • 香港邊境 60年禁區開始解禁(組圖)
    他希望港府能加快禁區開放的步伐,認真研究禁區的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潛力。  沙頭角新管制站。  在香港與深圳交界的邊境地區,有不少區域被劃作禁區,出入需要憑香港警方發放的俗稱為「禁區紙」的禁區許可證。位於蓮麻坑至沙頭角分段和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分段740公頃邊境禁區,15日零時開始正式解禁。香港市民進出這些地區,再也無須持「禁區紙」。
  • 香港邊境禁區範圍將進一步縮減
    新華網香港4月3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3日消息,香港第二階段的邊境禁區範圍縮減將於6月10日實施,指明新邊境禁區範圍的《2013年邊境禁區(修訂)令》將於同日生效。繼首階段的邊境禁區範圍縮減於去年2月實施後,第二階段的縮減將釋出超過710公頃土地。
  • 香港沙頭角部分禁區開放 古蹟存留獨特歷史文化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人跡罕至的香港沙頭角自從今年初局部開放禁區後,逐漸成為香港旅遊業界致力開拓的「處女地」。昨日有團體率先為本地導遊辦團前往當地探秘,開發新景點,團體表示,沙頭角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保留了原居民及殖民地時代的古蹟,極具歷史價值,促請香港特區政府放寬「旅遊許可證」申請,讓旅行團能順道到訪未開放的禁區範圍,以及增撥資源加強該區的旅遊配套設施。   香港旅遊及文化發展協進會昨為本地導遊辦團,參觀經「解禁」的沙頭角,協助導遊自我增值,以及開拓新景點,促進香港旅遊發展。
  • 香港沙頭角昔日風光不在 居民要求儘快開放禁區
    香港沙頭角禁區及中英街,曾經店鋪林立,盛極一時,但是隨著內地與香港交流的廣泛和深入,特別是個人行的開展,如今沙頭角百業蕭條。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在全港多個地點都有旅遊發展計劃,其中大嶼山、流浮山及鯉魚門等發展更是一日千裡,但是開放沙頭角禁區的計劃一直沒有落實,導致該處與世隔絕,禁區紙(邊境證)政策更令沙頭角居民出入不便,嚴重影響日常社交。失望至極的沙頭角眾居民,不禁要向政府高聲喊句:「這裡還有一個沙頭角!」  現時沙頭角有約六千名居民。
  • 「大逃港」風潮:用生命作賭注偷渡香港
    內地民眾此起彼伏大規模的逃港風潮,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為重要的決策之一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設立,做了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鋪陳。如今,眾多香港人紛紛在深圳等地投資、買房,而在改革開放前,在香港與寶安縣(1979年改名為深圳市)山水相連百餘裡的海岸線上,歷史卻怎樣錯步向前,以致數萬人鋌而走險、蹈海求生逃亡香港?
  • 香港邊境禁區部分解禁 60年神秘面紗揭開
    香港新界北部邊境禁區的部分範圍,由2月15號零點零分開始將會解封,禁區的神秘面紗亦隨之揭開。  1951年,當年的港英政府出於所謂「保安」理由,在香港新界北部邊境設立禁區,其中包括北區的沙頭角市、沙頭角鄉郊、羅湖、文錦渡、打鼓嶺和元朗落馬洲。包括香港居民在內,出入邊境禁區均需出示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
  • 港將「解禁」740公頃邊境 未來將繼續釋出禁區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明年2月15日起把740公頃的邊境禁區土地率先「解禁」,包括「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並於2015年再把其餘兩幅土地釋出禁區範圍。香港保安局表示,完成所有新輔助邊界圍網工程後,全港2,800公頃的禁區土地,將可縮減至約4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