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信封看歷史:節約用紙信封拆開使用常見而跨國拆用不常見

2020-12-19 郵集隊

原文名:雙封(來回兩次使用),圖文/麥國培

郵政明信片有「雙片」,就是一正一反、一來一回,用意是方便收件人收到郵件後即時回信。這裡的「雙封」只是套用雙片的用意。

中國人講究禮儀,如果把使用過的信封拆開反轉重用,會被視為不敬,所以在早期的清代郵件中,甚少見到兩次使用的信封。

到了民國時期,通信增加,開始有人把使用過的信封拆開反轉重用,但總體還是不多。

到了新中國時期,百廢待興,物資極度缺乏,這種兩次使用的情況變得很普遍,至於用報紙、廢紙自製信封使用,更是延續到八九十年代,小弟在九十年代還大量自糊信封使用。

以下為一件日本1941年2月22日航空寄天津2月25日的商業函件,郵資共39分,日本航空到中國的進口郵件比較少見。

信封可見為一間制陶公司間互寄,地址是日本租界旭街,該街位於15支局範圍,所以落地戳為15支局。

有趣的是,郵件到達不久又被該公司拆開反轉使用,貼烈士8分一枚,正是當時寄日本郵資,同樣由日租界旭的15支局寄出,時間為1941年3月9日。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亦注重禮儀,但在戰爭時期,就算公司的商業信件,亦需要把信封拆開兩次使用,以免浪費。由此可見當時物資缺乏有多嚴重,此種進出兩個國家的兩次使用郵件甚為特殊和罕有。

一航一平,反映了不同的業務在同一郵件上的應用,實屬抗戰郵史中的特例,亦是一種環保節儉的見證。

兩次使用郵件在清民時期均不多見,收集成系列亦不容易,這是一個比較有創意又有趣的環保性質特殊郵史領域,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信封的出現
    ,因為郵費是按用紙數量計算的,一個信封按一張紙計費。為了省錢,人們都用郵簡,郵簡反面寫完內容後摺疊密封即可,不需要信封。1837年,社會改革家羅蘭·希爾出版了一本手冊——《郵局改革的重要性與可行性》,提議改革郵政服務。希爾建議簡化整個郵政服務體系,大幅降低郵費,不再按用紙數量計費,而按照重量計費。最重要的是,希爾提議,不論收件地址在哪,同一地區價格一致,且由寄信人付費(以往都是由收信人付費)。
  • 辦公用紙大全 辦公用紙種類 辦公用紙知識 辦公用紙品牌推薦
    導語 辦公用紙雖不起眼,卻是日常辦公的必備用品,辦公用紙類別很多,常見的有複印紙、列印紙、傳真紙、複寫紙、電腦紙、便籤紙等等,那麼,各類辦公用紙規格有哪些?如何挑選辦公用紙呢?下面,為你普及下辦公用紙的知識。 複印文本、表格、圖例等資料無一不可。
  • 新標準信封昨起統一啟用
    從昨天開始,1993版的老標準信封正式停止使用,但昨天依然有一成的信件使用的是老信封。廣東省郵政部門通過本報呼籲,為了加快信件的投遞速度,請您使用新標準信封。  昨天,新版GB/T1416—2003標準信封正式取代1993年老標準信封,老標準信封正式退出「江湖」了。去年5月,國家郵政局就下發了同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GB/T1416—2003標準信封的規定。
  • 中國人民銀行、郵電部關於銀行掛號信專用信封按照信封國家標準印...
    人民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分行,各專業銀行,交通銀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電管理局:  為了執行信封國家標準,便於郵局自動分揀與準確投遞「銀行掛號信」,提高社會資金效益,經行、部研究決定,按照信封國家標準BG/T1416——93和郵電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信封生產監製管理辦法》,對「銀行掛號信」專用信封(包括用計算機列印的
  • 朋友日本寄來10萬日元 拆開信封裡面只剩錫箔紙
    趙女士手裡拿著一個淺黃色的牛皮信封,她一邊從信封裡面掏出兩張摺疊過的銀色錫箔紙,一邊向記者介紹道。  這個牛皮信封的收信地址為「魚洞中學高三五班」,收信人為「黃穎」,寄信人是在日本橫濱的「伴場厚培」。根據郵戳判斷,這封信是2011年10月12日從日本橫濱寄出,2011年10月19日早上8點到達巴南區魚洞投遞站的。
  • 只有6家信封能寄信?「省圖」遭遇信封難題(圖)
    他們又從附近商店購買了兩批信封,寄出700多封信後,這幾天連續收到郵局退回的信件。省圖的工作人員感到困惑:究竟哪個信封能用?  200多封信被退回  7月初,省圖書館物業管理科從附近的商店購買了400多個信封,辦公室向各省市發出200多份「圖書館動態」文件,還沒等剩下的信郵寄出去,物業科就收到了郵局退回的信件,退回理由欄內寫著「請通知寄件人使用標準信封」。
  • 老信封承載嶧縣郵路歷史
    以上三枚郵戳為信封上加蓋的郵戳。尤其是從信封背後得知民國時期棗莊與嶧縣的關係,特別是徐州郵戳提供了當時嶧縣郵路傳遞的佐證。 嶧城為舊嶧縣治所,嶧之名,一說來於嶧南葛嶧山(俗稱天柱山);一說因嶧境多山,眾山連絡為繹,「繹」與嶧同。自夏朝在此建鄫國後的4000多年裡,一直為州縣治所。秦時置嶧縣,魯南三大縣之一,建國後一直沿用到1960年,現為棗莊市嶧城區。
  • 寫在牛皮紙信封上的書法
    9月8日,名為《片紙餘興——王建紅信封怡情墨跡展》在南湖放鶴洲的重水美術館舉辦,展廳內人頭攢動,人們佇立字前,或閱讀,或談論,或拍照。這些作品,或端莊雅致,或行雲流水;或書詩詞,或隨意抄寫。  三十餘幅寫在信封上的書法小品,將展廳裝飾得典雅、質樸。人們在書香與墨跡間欣賞、分享文士之雅趣。一位觀賞者十分驚奇地說:「這樣的書法展,我還是第一次碰到,用廢棄的信封抄書練字,足見書寫者是一個崇尚國學,崇尚節儉,富有雅趣的人。」
  • 信封造句和解釋_信封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信封在教材中的例句:1、「我今天給你寄了一封信,就用那個信封寄的。裡面藏著一片葉子......」(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2、拆開信一看,啊?難道他瘋了?信封裡連半張紙也沒有,卻裝著一片梧桐樹葉。真是奇怪!(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3、我連忙上郵局付了郵資,領出信來一看,啊,原來又是那位老同學寄來的。這傢伙開什麼玩笑,信封上貼了張用過的舊郵票。
  • 信封上的書法,氤氳了時光
    寫信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感情、展開深層次心靈交流的常見方式,它與面對面的交流有著不同的效果。一個信封、一張手寫信箋所帶給你的是一封電子郵件所不能比擬的。 收藏界對於承載一定歷史含量和具有較高格調文化藝術氣息的信札十分青睞。他們除了是極富有美感的書法作品外,還透露著筆者所處年代特有的文學氛圍和時代特徵,從信封上的文字入手深入挖掘,抽絲剝繭,還能揭開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些頗具年代感的信封,品味一段歷久彌香的歷史。
  • 中國郵政新標準信封6月啟用 分國內國際兩種
    小小信封將以全新面貌跟人們見面了。從6月1日起,國家郵政局將啟用新的標準信封GB/T416-2003。 目前,全國各郵政部門正積極做好新舊信封標準的交替銜接工作,同時提醒信封的銷售單位和大宗用戶的使用單位,應減少信封的積壓庫存,避免造成浪費。
  • 上海崇明信封印刷市場價格
    上海崇明信封印刷市場價格,我們信仰專業的力量,用優秀的設計幫助客戶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創造超越競爭對手的品牌競爭力,以深度拓展設計的商業價值,用品牌的力量使客戶實現商業目標,用品牌的力量驅動企業的持續發展。上海崇明信封印刷市場價格, Fotor懶設計採用優質的印刷原材料,不易折邊,印刷品質保證。
  • 自製漂亮繞線信封的方法圖解教程
    漂亮的信封是很常見的禮物包裝,可以在裡面放入一些小紙條,或者是一組甜美的照片,又或者是賀卡。分享一個簡單的手工教程,用卡紙做一個特別的信封,通過繞線來打開和關閉。小夥伴們如果也喜歡這個紙信封,跟著下面的步驟圖試試看吧!~ 材料工具:卡紙、雙面泡沫膠、膠水、繩子、剪刀、刻刀、直尺、壓花器。
  • 靠「拆信封」3個月賺了89萬!西安這名男子卻被判刑了……
    拆信封能賺錢?不不不拆信封是一種賭博遊戲從去年九月開始,西安市鄠邑區百樂門酒吧每到晚上,生意就特別好,除了西安、鹹陽、渭南,連周邊省份的顧客都慕名而去這家酒吧被警方查處,和牆上寫著數字的紅紙、信封有關。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檢察院公訴部 副部長段婉寧:「他們在酒吧裡進行拆信封的賭博。」酒吧老闆陳某 :「遊戲就是拆信封,每天準備40個數字號碼,如果有來喝酒的顧客想玩一下,就玩一下。」
  • 中國6月起啟用全新標準信封 增加英文對照信息
    中國6月起啟用全新標準信封
  • 短篇小說:一個信封的故事
    一個信封的故事   The small white envelope   我家的聖誕樹上掛著一張小小的白色信封。上面既沒有收信人的名字和寄信人的籤名、也沒有任何提示。它掛在我家的聖誕樹上已經十多年了。
  • 駐美使館發布關於郵寄辦理護照、旅行證常見問題的提醒
    現將出現的常見問題說明如下,請申請人務必仔細閱讀。  一、提前通過電子郵件預約。  為優先滿足有特殊緊急需求申請人辦證需求,駐美使館僅通過電子郵箱接受各類證件申請。駐美使館在「海外申請護照在線預約」網站公布的預約號源係為通過郵件初審者定向投放。自行在線預約的申請無效,自行寄來的郵件將被退回。
  • 《信封設計》中箭虎-協助拍攝
    我們又見過不是印刷而是人工手繪出來的信封麼?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些信件會和我一樣,既能感受到視覺的震撼,也能體會到情感上的觸動。信封在我國出現很早,(戰國策齊策》曾記載說廠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日:rsquo;歲亦無恙耳階民亦無耳階.書未發,即書信未啟封,也就是說當時已有了信封。但當時信封的形狀,由於缺乏記載,現在已不得而知了。
  • 藏在信封裡的「愛心」
    來源:海外網圖集 「太有愛心了」「我聽說他每年都獻血呢.....」11月5日,河北邯鄲肥鄉區公司大西韓供電所員工史凱寧在整理辦公室資料時,發現了一個沾滿灰塵的信封,信封上印有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字樣。他和所內的其他同事拆開一看,原來這個塵封已久的信封裡藏著的是一張「獎狀」——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而這張「獎狀」的主人公,就是國網邯鄲市肥鄉區供電公司大西韓供電所的員工龐光帥。事情要從2005年說起。那時的龐光帥還是辛安鎮供電所的一名抄表員,2005年5月13日,他忙完工作回家途中,經過一輛獻血車,看到獻血車上寫著全市血型告急,號召市民愛心獻血。
  • 漫話古美術信封箋紙收藏
    古人除了用絹、布寫信外,還把信寫在竹、木片上。因為竹片稱為「簡」,木片稱為「札」或「牘」,所以書信又稱「書簡」「書札」「書牘」「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因而書信亦稱「尺牘」「尺牒」「尺書」。例如,白居易詩「白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岑參詩「相思難見面,時展尺書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