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古代筮佔的經典之作,也是中國自然哲學的源泉之一,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突破重圍,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孔子熟讀《易經》,創立儒家,流傳千古,福蔭百代,成為千古第一完人。宋代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參透《易經》奧秘,從此出將入相、創立心學,成為千古第二完人
這本書它講透了萬事萬物的現象,也講透了萬事萬物的道理,而一個男人要想後半生順風順水,就要從扔掉這2樣東西開始
扔掉對子女的束縛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照顧呵護孩子一輩子,但這不現實。他們終會長大,而自己終會老去,有句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當人到了一定年紀,一定要丟掉對子女的束縛,這不僅是給子女留足夠的空間,也是避免雙方矛盾的主要途徑。做父母的可以適當地給他們一些人生建議,但不要管得太緊,讓他們有束縛感。
丟掉對婚姻之外的曖昧感情
《周易》有一篇《象經》中講到:六二之吉,順以饌也。
它的意思是在說,作為一個家庭中的成員,要盡到自己的責任,這樣便會為這個家庭掙來福氣。
而一個男人就應該明白在什麼年紀就該幹什麼事,而不是一意孤行,不要為了你所謂的一時新鮮感,而做出傷害自己甚至是家庭的事,而你所做的一切最後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輕的,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嚴重的,導致家庭破裂,甚至晚年悽慘,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而傷害了那個真正愛你,願意為你付出一切的人。
《易經》是中國古老、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縱覽幾千年中華文明史,易學始終貫穿於中國文化脈絡之中,大到安邦治國,兼濟天下,小道獨善其身,明達君子之志,歷代大儒無不躬身研易,希望可以從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這實為廣大精微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紛繁的社會中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讀一讀《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