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阿驅。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明末小說概述。
明末時期,即指泰昌、天啟、崇禎年間(1620一1644),共二十四年。在這短短的二十多年間,雖無典範性作品出現,但小說創作數量很多,繼續呈現出繁榮的局面。
從明王朝建立到泰昌、天啟年間,明代政權已經存在了二百五十年左右。從明中葉開始,社會各種矛盾日趨激化;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日甚一日,已無力挽回日益衰敗的趨勢。到了明末,社會則陷入了大混亂、大動蕩的時期。
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政,使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激化。尤其是魏忍賢利用他直接控制的東廠這一偵察機構,誣陷、屠殺、刑訊許多忠良之士,引起了公憤。崇禎就位後,處置了魏忠賢,以平民憤,但是魏黨與東林黨人的鬥爭卻始終影響著明末政治,以至到明亡之後的南明政權。建州女真的崛起,到了萬曆後期就已成為明王朝的重大威脅;到了天啟初年就佔領了東北大部分地區;到了崇禎年間則從東北向關內進軍,直通北京。特別是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後,其人主中原、奪取天下的形勢已經出現。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朽和連年的災荒,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已成燎原之勢,起義軍與明朝軍隊經過反覆的較量,逐步取得勝利,成為葬送明王朝的決定性力量。總之,明末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和農民起義三種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三種力量的合力導致了明王朝的滅亡。
明末社會思潮、文學思潮仍然與明中葉一致,以李贅為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潮,在馮夢龍等人的推動下繼續發展,歌頌「童真」,提倡文學作品要表現真性情;重視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提倡重視商人和婦女等,在明末小說中得到充分體現。
上述社會政治狀況和文學思潮,對明末小說有著重要影響,明中葉以來小說本身發展的趨勢。在明末得到繼續和發揚,因此,明末小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由於社會處在激烈的動蕩之中,要求迅速反映社會矛盾,表現人民對當時政治黑暗、腐敗的憤感之情和要求變革現實的呼聲不斷高漲。因此,用已經比較成熟的歷史演義小說的形式來表現當前現實的時事小說異軍突起,成為明末小說的一大特色。它們一方面繼承歷史小說的特點,以軍國大事為題材,關注著國運的興衰;以忠奸鬥爭為模式,設置人物和情節。另一方面,又改變了歷史演義的傳統題材,直接反映和描寫現實中的重大政治事件,迅速反映現實,這種時事小說一直延續到清初,並深刻地影響著晚清小說。因為晚清與明末一樣,封建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要求文學最直接地幹預生活。
2、萬曆年間出現的《金瓶梅》影響巨大,推動著人情小說的發展。到了明末,一方面是繼續沿著《金瓶梅》的路子走,以家庭生活為題材,廣泛反映社會現實;在描寫家庭生活中,採取諷刺的手法,抨擊社會和家庭的醜惡現象。明末的《醋葫蘆》即以諷刺幽默見長,塑造了妒婦與懼內的典型形象;比《醋葫蘆》稍晚的《醒世姻緣傳》,是《醋葫蘆》的姊妹篇,而對世情的反映和揭示更為廣闊、深入,藝術上也更為成熟。《醋葫蘆》等繼承《金瓶梅》的諷刺手法,為清代的諷刺小說的發展和成熟私累了經驗。
另一方面是既受《金瓶梅》影響,又另闢蹊徑,摒除汙穢的描寫,以高雅的筆調,寫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只寫戀愛不寫家庭,到「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就戛然而止,至於結婚日後的生活就不管它了,所以不會出現《醋葫蘆》之類的妒婦與俱內的丈夫;作品展現的都是南方的旖旎風光,而不像《金瓶梅》《醒世姻緣傳》那樣的北方風情;它們是理想文學,歌頌男女之間的纏綿愛情,而不像《金瓶梅》《醋葫蘆》那樣是暴露文學,徹底地暴麟黑暗。才子佳人小說在明末興起,到清順治、康熙年間達到高峰,一直延續到雍正、乾隆時代。
3、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和神魔小說繼續發展,出現了《隋場帝豔史》和《隋史遺文》兩部傑出的作品,標誌著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小說在明末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並為以後隋唐系列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人情小說逐步融合,是明末小說的發展趨勢。《禪真逸史》《禪真後史》體現了歷史演義與英雄傳奇的融合,同時又雜以神魔小說的筆法;《有夏志傳》《有商志傳》《孫龐演義》等雖然仍是歷史演義的框架,但神魔怪異的成分卻佔了主導的地位。
4、短篇白話小說空前繁榮,是明末小說的重要特點。在明中葉已經出現了《清平山堂話本》等短篇小說集,為收集整理、改編短篇白話小說開闢了道路.而到了明末,馮夢龍的「三言」則成為宋元以來的白話短篇小說的集大成者。凌像初的「二拍」則是有意學習「三言」,獨立創作的白話小說集。「三言」「二拍」是宋元以來,包括整個明代兩百年白話短篇小說創作的結晶,並達到了高峰,它們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短篇白話小說創作的熱潮。短篇白話小說集《型世言》《石點頭》《西湖二集》《醉醒石》《清夜鍾》《一片情》等,中篇白話小說集《鼓掌絕塵》《鴛鴦針》等陸續出現,蔚為大觀。清代的白話短篇小說就難以為繼了。
總而言之,明末小說以時事小說和短篇白話小說為兩大類別;才子佳人小說和諷刺小說已經出現並取得成就,為清代諷刺小說奠定了基礎;歷史演義、英雄傳奇和神魔小說繼續發展並呈現出融合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