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過封殺黃包車議案 失業車夫處境艱難(圖)

2020-12-19 央視網

印度通過封殺黃包車議案 失業車夫處境艱難(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6日 19:54 來源:羊城晚報

黃包車曾是一道風景

印度黃包車夫將不復存在 

  印度封殺黃包車 大批黃包車夫處境將更加艱難

  支持者視為「改善人權」的舉措

  一個多世紀以來,黃包車是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一道風景。然而,這道風景不久將會消失。因為當地立法機構5日通過禁令,禁止黃包車運營。

  通過禁行議案

  經過一年多的激烈辯論,西孟加拉邦議會5日在首府加爾各答經過投票表決,通過禁止黃包車上路議案。議案需經邦行政長官籤署後才能生效。

  表決開始前,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布達德布·巴塔查爾吉說:「在21世紀,一個人拉著另一個人不對。
 
    我去德裡、孟買和國外,人們問我,加爾各答的黃包車將存在多長時間。這是沒有人性的事。我們本該更早前就做這件事(禁止黃包車)。」

  雖然禁令獲得通過,但是在西孟加拉邦議會就如何賠償黃包車夫經濟損失的方案達成一致之前,黃包車仍將在加爾各答運營。

  加爾各答是當今世界為數不多的擁有黃包車的城市之一。據加爾各答政府統計,該市每天有近6000輛黃包車在大街上運營,其中只有387名車夫註冊登記,而黃包車行業協會估計,其成員為2.4萬人。

  安置失業車夫

  西孟加拉邦政府和議會打算分階段安置「失業」的黃包車夫,給予其中一部分人補償。

  西孟加拉邦議長H·A·哈利姆說:「隨著重新安置黃包車夫工作的進行,黃包車將分階段撤出大街小巷。」

  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巴塔查爾吉說:「我們會努力讓儘可能多的黃包車夫再就業,其餘沒有就業的黃包車夫將獲得補償金。」

  由於加爾各答市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巴塔查爾吉向邦議會建議,讓部分黃包車夫在停車場擔任收費員。「加爾各答的汽車數量增加,我們需要更多停車場」。

  加爾各答市有1300萬人口,是印度著名信息技術產業中心。隨著高技術產業日趨發展,近年來加爾各答機動車數量迅速增加,政府打算投資興建停車場以緩解交通壓力。

  處境更加艱難

  雖然頒布黃包車禁令被一些支持者視為「改善人權」的舉措,但對大批黃包車夫來說,失去賴以生存的工具,處境將更加艱難。

  在炎熱的加爾各答,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黃包車夫拉著沉重的乘客和物品,揮汗如雨,每天收入約為100盧比(約合2.25美元),而且只能在人行道上吃飯和休息。

  加爾各答黃包車行業協會會長莫克塔爾·阿里說:「由於政府在沒有作出任何補償情況下通過這項議案,數千戶家庭將面臨一個缺衣少糧的冬季。」

  阿里說,加爾各答的黃包車夫多為老年人,其中許多人家住鄰近的邦,屬經濟移民。如果政府不能確保每人獲得至少15萬盧比(約合3300美元)補償金,他們將不得不回家或流落街頭乞討。

  拉基卜·海珊現年55歲,來自印度經濟欠發達的比哈爾邦,從20歲開始就在加爾各答做黃包車夫。「禁令不僅讓我們失去工作,而且可能被迫離開這座城市」。

  海珊握著黃包車上的鈴鐺說:「除了這塊從我少年時代就陪伴我的金屬外,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帶回家。」史先振(新華社今天上午供本報特稿)

 

責編:王茜

相關焦點

  • 當了一輩子的車夫,卻買不起一輛黃包車!真實原因聽了讓人心酸
    所以黃包車車夫這個職業成為了當時非常熱門的一個職業,這些黃包車車夫大都是從農村來到上海,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工作,又沒有親戚朋友可以投靠,唯一能幹的就是體力活,不怕吃苦不怕累,恰好黃包車車夫這個職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拉黃包車的大都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要麼就是幹不動,要麼就是腿腳沒那麼靈活,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坐他們的車,這樣收入也會減少很多。
  • 「少爺車夫蔣緯國」:經常拉黃包車送車夫回家
    淘氣的蔣緯國在蘇州上學時常自己拉黃包車而讓車夫坐車,被市民稱為「少爺車夫」 民國年間,蘇州城西閶門石路一帶,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酒店茶館客棧近百家,人流物流大都在這裡集散。
  • 廣州黃包車車夫穿中式布褂布鞋 會基本英語(圖)
    和舊式黃包車不同的是,新推出的黃包車身鮮紅、雨棚鮮綠,色彩對比十分強烈,而車夫穿中式布褂會說基本英語,成為上下九商業步行街一道亮麗的風景。  黃包車重現源自一段故事  昨日下午,廣州市商業步行街管委辦與南海合興襪業公司在下九路聯合舉行了黃包車首發儀式,首批投入營運的黃包車共3輛。  據了解,黃包車由東洋傳入,故叫東洋車,手拉車。
  • 話說黃包車
    ■楊耀健/重慶渝北區所謂黃包車,就是人拉著跑的人力車,1929年重慶建市,市政當局陸續修馬路,黃包車逐漸取代轎子和滑竿,在山城風行一時。黃包車採用橡膠輪胎,行走富有彈性,上有風雨篷,配之以燈座手鈴。車夫拉著飛似奔跑,乘客穩坐其中,邊看街景邊養神,甚是風光。
  • 50年前的中國:兩位女子殺豬引圍觀,黃包車車夫很心酸!
    50年前的中國:兩位女子殺豬引圍觀,黃包車車夫很心酸!50年前的中國,女性就穿著很時尚了。圖中兩位女子殺豬,引起了大家的圍觀,不敢相信兩名瘦弱的女子能夠殺豬。
  • 《生死翻盤》熱拍 侯駿桀喬裝黃包車車夫
    實力派小生侯駿桀已經進組定妝,前不久從片場拍回了一組劇照,照片上的侯駿桀喬裝成了黃包車車夫。北京世紀眾和影視公司旗下的實力派小生侯駿桀已經進組定妝,前不久從片場拍回了一組劇照,照片上的侯駿桀喬裝成了黃包車車夫。侯駿桀劇中飾演了運河支隊短槍隊隊長謝玉輝,該角色性格沉穩、辦事果斷,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硬漢。出於角色的需要,該人物做了很多的潛伏工作,其中一場戲就會在夜裡他喬裝打扮成了一名黃包車車夫。
  • 蘇州黃包車竟成"黃"包車 車夫主動拉客去"紅燈區"
    大洋網訊 來過蘇州的人都知道,人力黃包車是蘇州街頭流動的景觀,顯示了蘇州古城古樸而又溫馨的氣息。然而日前本報接到不少外地遊客投訴,稱在蘇州遊覽時屢遭黃色車夫的「涉黃騷擾」,不知什麼時候蘇州的黃包車已經變了味,為此記者近日專門暗訪了蘇州觀前街上的黃包車。
  • 「人力黃包車」重現福州古巷 遊客爭相體驗(圖)
    昨天,有6位男子來參加首輪「黃包車車夫考試」,雖然他們全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黃包車,但有三個人曾經當過三輪車車夫,還有人長期在農村拉平板車,因此「考試」前他們都覺得自己穩能勝出。  「考試」的內容是這樣的,準車夫們分別拉著兩輛黃包車載上遊客,沿著南后街跑一段路,看看誰拉得又穩又快。
  • 北京什剎海黃包車調查:車夫回扣一次可上萬元
    北京什剎海黃包車調查:車夫回扣一次可上萬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7日 07:50 來源: 北京晨報    目前正是什剎海的旅遊旺季,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黃包車成了遊客們青睞的代步工具,也為京城旅遊增添了許多特色。
  • 「慰安婦」議案通過背後的暗戰(圖)
    當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了一項譴責日本在二戰期間強徵亞洲其他國家婦女充當日軍「慰安婦」的議案。該議案最初是由邁克·本田提出的。新華社記者張巖攝  表決還未開始,張昭富就已經淚流滿面。  打動這位世界抗日戰爭歷史維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史維會」)的義工的是,美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蘭託斯的發言——「慰安婦」問題鐵證如山,日本無可抵賴。
  • 黃包車是中國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黃包車要姓「黃」?
    導語:黃包車流行與清朝,作為最簡單的人力交通工具,為什麼不叫人力車,要叫「黃包車」呢?在電影中我們都會經常看到黃包車的出現,黃包車作為最簡單的人力交通工具,不僅方便,還能遮風擋雨。有的小夥伴就有疑問了,黃包車是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 民國時黃包車車夫有多慘,網約車司機將淪為現代版「駱駝祥子」?
    黃包車的原名叫做人力車,他是一個美國牧師在日本發明的,19世紀時傳入中國,最早是在法國租界使用,後來各個租界都推廣,而一直到1956年,黃包車終於結束了他的歷史使命,去到了博物館。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有一篇文章叫做《駱駝祥子》,祥子正是一個黃包車車夫
  • 重慶"前計程車時代"是啥樣 黃包車滑竿滿街跑(圖)
    原標題:重慶"前計程車時代"是啥樣 黃包車滑竿滿街跑(圖) 「滑竿」也是重慶當年頗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之一 資料圖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出門已經習慣在路邊招招手,就有一輛黃色的「計程車」停在身邊。
  • 兩人坐上了一名自稱是胭脂內線車夫的黃包車
    藍母叫上小紅一起上街買菜,但實際上卻是帶著小紅甩開眼線向胭脂約定的地點進發,兩人坐上了一名自稱是胭脂內線車夫的黃包車,實際上這都是秦戈威脅胭脂的詭計。  而曼娜通過朱成的報告得知了金信銀行內的假幣,也明確得知了藍長明和上海站勾結的問題,派人組織抓捕。藍長明通過在飯菜中下蒙汗藥,支開了負責盯梢自己的夥計,坐上黃包車逃跑了。
  • 印度封殺中國APP,是為了國家安全嗎?-虎嗅網
    之前印度媒體還報導過一個勵志故事,說有個印度貧困少女,通過在Tik Tok上面直播跳舞,過上了還不錯的生活。而Tik Tok被封殺以後,這些人等於都失業了。也不只這些普通用戶,還有網紅公司MCN,還有給Tik Tok做上遊下遊生態的,也都失業了。這還只是Tik Tok一款軟體。
  • 《第一爐香》預告成「吐槽重災區」:彭于晏像拉黃包車的車夫?
    從預告可以看到,影片的場景、服裝和道具都極具復古感與奢華美,營造當時紙醉金迷的氛圍十分到位,然而選角再次引起網友熱議,「第一爐香選角」「彭于晏像拉黃包車的車夫」等話題又上了熱搜。
  • 成都的「車夫」
    觸摸歷史印記·見證成華風採聽天府文化遊文旅成華| 第 40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老舍先生寫過一本小說叫做《駱駝祥子》講述了一個叫祥子的黃包車車夫的悲慘故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種像祥子一樣拉黃包車的車夫,在成都的大街上隨處可見
  • 為了飯碗,民國的黃包車夫砸了電車
    民國社會學者的調查顯示,人力車夫中鮮有城市居民,絕大多數是從農村流入城市的破產農民。他們身無長技,除了出賣原始的體力,很難在城裡找到職業門檻稍高一點的工作,也使得他們在發現拉黃包車的效益受到威脅時,往往會挺身出來抗爭,包括發動車夫集體罷工,甚至採取鋌而走險的激烈方式。
  • 民國人力車夫的痛與傷
    這項消息流傳出去之後,其他車行的車夫認為,各車行租價貴賤懸殊,並不公平,自己所在車行的租價也應降低,於是起而罷工。這些罷工的車夫,將黃包車全部交還車行,然後據記載京畿嶺、新西門、大市口等重要地段,禁止來往各黃包車車通行,勒令他們即刻將車交還車行,包括「捷安包車」的車夫也不許拉客。其中新西門是鎮江城內外出入的重要孔道,300多罷工者聚集在橋上,聲勢頗為壯觀。
  • 黃包車的漫漫人生「路」
    一輛黃包車每天需向車主交納0.85元租金,卻只能租用從下午3時到次日凌晨5時14個小時,從凌晨5時到下午3時的時段是租給另一個車夫的,需另外交付0.85元租金。扣除租金,一個黃包車夫每月的平均收入大概在12元左右,這點微薄的收入卻是以健康為代價的。長期沒日沒夜地奔跑在都市中,黃包車夫的心肺都遭到了極大損害,許多車夫拉不上幾年,就勞萃而死。抗戰勝利後,隨著三輪車的出現,黃包車漸漸退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