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中七位勇士:關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呂布馬超為何難入選?

2020-12-19 半壺老酒半支煙

#三國演義人物賞析#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勇士;刺萬乘之君,若刺匹夫,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也是勇士。水滸傳中李逵殺弱者如砍瓜切菜,見強者就磕頭作揖,那不是勇士,他只能算混混。

水滸傳是演義小說,雖然正史中確有宋江三十六盜,但是他們只折騰一兩年就被剿滅了,李逵是暴戾還是懦弱,在正史中已經找不到記載。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三國正史中的七位無畏勇士:關羽也許能排第三,太史慈也許能排第四,呂布馬超都難以入選——儘管寫網文的都喜歡說「三國勇士前有呂布後有馬超」。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沒有「前呂布後馬超」的說法,這可能又是跟「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樣,是某位大咖的發明——以抄襲洗稿為生的大咖們來說歷史故事,那是要多不靠譜有多不靠譜的。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在三國正史中七勇士中為何沒有呂布馬超。這裡首先要強調一句:本文說的三國正史,是以《三國志》及其注引為主,演義小說虛構的情節,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馬超確實很強悍,但他一生還真沒打過什麼勝仗,而且也不是西涼馬騰軍中第一高手,就更別提什麼三國後期第一勇士了。

《三國志·卷十八》的記載,西涼馬騰軍中的第一高手是龐德龐令明:「每戰,常陷陣卻敵,勇冠騰軍。太祖(曹操)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馬超勇悍不如龐德,而且也不如許褚,他見了許褚,就像黑旋風李逵見了眉面目焦挺。許褚一瞪眼就嚇得馬超不敢出手刺殺曹操,在《三國志·卷十八》中有記載,而且那場仗實際是馬超輸了許褚贏了:「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

正史中馬超在投降劉備後只幹了兩件事:一件是跟張飛吳蘭於建安二十二年一起進攻下辨,結果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洪擊退(事見《三國志·卷一》);另一件是向劉備告發彭羕有謀反之心,導致彭羕被斬殺。

馬超舉報彭羕,實際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三國志·卷四十》寫得很明白:「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馬超坑死親爹在三國正史中有記載,但是呂布有沒有拜丁原和董卓為義父,這個還真沒有明確證據,所以「方天畫戟專捅義父」之說也不靠譜,而且呂布用的好像也不是方天畫戟。《三國志·卷七》裴松之注引王粲所著《漢末英雄記》記錄了呂布跟郭汜郭阿多的在長安城下的一次單挑(王粲當時也在長安城內):「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開頭咱們說過,真的勇士要敢於衝向敵人的千軍萬馬,但是呂布別說面對千軍萬馬,即使對方只有三十個人,他也腳底抹油開溜——這件事也是記載於《漢末英雄記》之中:袁紹派了三十個小兵,以送行為名去捕殺前來投靠但囂張得惹惱袁軍諸將的呂布,結果呂布半夜跑掉了。

呂布馬超雖然勇悍,但是他們打順風仗可以,真正面臨危險的時候,他們是不肯拼命的,所以後來白門樓呂布叩首乞命,馬超也無奈投降了劉備——與張飛的葭萌關大戰是虛構的,真實的情況是馬超「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三國志·卷三十六》」

呂布馬超被排除在三國七勇士行列之外,還有哪些人能夠入選呢?這時候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馬超原先的部將龐德了,此人是可以排在三國七勇士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龐德不但比馬超勇猛,而且連關羽都不懼:「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龐德戰敗被擒,在關羽面前立而不跪寧死不屈,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欽佩,連曹操也曾大發感慨。

真正的勇士不在於打了多少順風仗,而是在危急關頭能否不屈不撓,在這一點上,龐德做得不錯,也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勇氣。

除了龐德之外,曹營的許褚典韋也都算真的勇士,按照《三國志》的排序方式,典韋排在龐德前面,許褚排在典韋前面。

許褚嚇退馬超,咱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所以要把馬超列為三國七勇士之一,許褚肯定會嗤笑,馬超也無顏與之並列。

典韋很倒黴,這位不怕呂布的勇士,為了曹操的風流債而丟了性命,雖然死得比較憋屈,但還是表現出了勇士本色:「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三國七勇士,曹營已經佔了三個,如果不給東吳一個名額,那就跟《三國演義》一樣了:尊劉貶曹,東吳打醬油。

東吳也有勇士,否則也就不會成為三國中最後滅亡的一個(魏滅蜀,晉篡滅魏)了,在三國正史中,敢於一個人單挑一大群對手而且沒打輸的東吳勇士,當然是東萊太史慈:「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江東小霸王孫策就夠厲害的了,他手下的韓當黃蓋也非泛泛之輩,正史中是太史慈帶著一個小兵單挑東吳十四位高手——韓當黃蓋並沒有像演義小說所描寫的那樣袖手旁觀,如果他們不上前群毆,孫策回去後肯定要收拾他們。

這樣看來,在三國七勇士之中,太史慈是有資格位列第四甚至更靠前的:三國正史中單挑一代梟雄一方霸主及其手下一幫馬仔的,還真就只有猿臂善射的東萊太史慈。

曹魏東吳說完了,剩下三個名額應該留給蜀漢(季漢)了。

蜀漢五虎上將之說在正史中自然是沒有的,但《三國志·卷三十六》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說明趙雲確實有資格跟其他四位並駕齊驅。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三國正史中關羽是五將之首,張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要是評選蜀漢乃至三國第一勇士,是不是應該把榜首位置留給萬馬軍中斬顏良的關羽關雲長?

但是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只能位列第三,因為在建安五年,他戰敗後投降了曹操,這一點他就比一直對劉備忠貞不渝的張飛趙雲差了很多。

為了保護甘夫人糜夫人才約三事後降曹,斬顏良誅文丑後過五關斬六將,在正史中是沒有的,而且也不可能發生,這一點讀者諸君只要看看「關羽過五關路線圖」就知道了。事實上在關羽被俘投降之前,曹軍就已經抓到了劉備的夫人和至少一個沒留下姓名的兒子,而那個兒子肯定不是劉禪,劉禪是在荊州出生的:「(曹操)東擊備,破之,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三國志·卷一》」

在古代妻子是個合成詞,指的是夫人和兒子,侍妾和女兒不在其內,如果抓了劉備的女兒,是另一種記載方式,比如《三國志·卷七》是這樣描述虎豹騎統領曹純的:「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關羽是三國頂級勇士,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要說他比張飛趙雲勇敢,可能很多人會表示異議:張飛趙雲才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士,而且他們最後還真把敵人的千軍萬馬嚇退了,這種勇氣和霸氣,好像比關羽還略勝一籌。

張飛當陽橋上一聲吼,這在正史和演義小說中都有記載和描寫,讀者諸君耳熟能詳不用筆者廢話,咱們要說的是趙雲趙子龍: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純屬虛構,趙雲空營計嚇退曹操才是真事兒,《三國志·卷三十六》裴松之注引《雲別傳》中的記載,好像比演義小說還精彩。

為了營救被圍困的黃忠,趙雲只帶了十幾個騎兵就敢迎戰曹軍大隊人馬而且還打贏了:「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

主力部隊居然被趙雲帶著十幾個騎兵擊敗,曹操感到很沒面子,就親自出馬進攻趙雲軍營,結果後來發生的事情讀者諸君都知道了,偃旗息鼓這個成語,就是那一戰之後流傳下來的。偃旗息鼓的趙雲不但震懾了曹操,而且還真的把曹操打敗了:「公(曹操)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按照三國正史記載,比呂布馬超還有資格稱為勇士的七位三國名將應該如何排序?如果關羽只能排第三,那麼位居榜首的應該是張飛還是趙雲?

相關焦點

  • 正史中的三國八位勇士,呂布趙雲馬超排不上號,關羽張飛排第幾?
    這是演義小說的排序,而且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以至於有人說:按照正史記載評選三國悍將,呂布趙雲馬超連前八名都進不去,能稱得上三國八勇士的,關羽或許能排第六名,至於張飛能排第幾,那就值得商榷了。雖然《三國演義》把趙雲描寫成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但是《三國志》等三國正史,對趙雲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沒有記載趙雲武力的片言隻字。
  • 正史中的三國八勇士,呂布趙雲馬超排不上號,關羽張飛排第幾?
    正史記載中的「三國八勇士」究竟會怎麼排名呢?說實話,這一排名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在《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趙雲等猛將都排不上號,而關羽張飛等人卻走上了這份「三國正史八勇士榜單」。要提到正史記載的的「三國八勇士」,我們必須得界定一個大前提——「三國時代」!從歷史的角度看,「三國時代」是在赤壁之戰後正式形成的。那麼,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呂布、董卓、孫策等人嚴格來說都不是三國的將領,他們只能是東漢後期的將領。至於《三國演義》中正直勇敢的趙雲,其事跡在《三國志》中記載並不多。
  • 三國十四位頂級猛將,馬超第四,關羽第三!
    龐德曾是馬超的部下,勇冠三軍。于禁與龐德攻關羽,龐德與關羽單挑,武力不凡。在三國中,太史慈、甘寧、龐德弓法驚人。徐晃擊退關羽,展開追殺,並連破十重圍塹。夏侯淵督軍,徐晃攻下二十餘屯,斬賊帥商曜。在《蜀記》中記載,關羽稱徐晃為大哥。
  • 三國二十四勇將排名:如果典韋排名第三,關羽還能排第四位嗎?
    有人根據《三國演義》選出了三國二十四勇將,他們的名字按先後順序分別是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 三國正史中的四位單挑名將,只有一個得善終,卻在小說裡被射殺了
    小說不是正史,看著精彩熱鬧就可以了,正史簡潔冷硬,打破了人們對「君子戰」的美好印象:三國正史中的四位單挑名將,有三個不得善終,唯一那個得善終的,還在小說裡被射殺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人們口口相傳的三國前六位猛將,其實只有趙雲馬超病逝,其餘四個全都死於非命。
  • 看三國正史而生疑:排名第三的勇將典韋,真的打不過呂布趙雲嗎?
    這種說法被很多人質疑,而質疑的原因則不盡相同:有人說趙雲不應排名第二,也有人說關羽未必打得過馬超張飛,還有人說斬華雄的孫堅和酣鬥小霸王的太史慈應該排名靠前。有這樣的爭論和質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大家的依據不同,有的是依據三國正史,有的是依據《三國演義》,甚至還有人依據《三國志平話》說黃忠應該排在第一位:關羽張飛魏延都打不過黃忠。
  • 正史中三國五位神箭手,黃忠根本排不上號,誰才是三國神箭之王?
    要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呂布轅門射戟的箭法,在三國時期根本就排不上號,因為銅雀臺前比箭奪袍,先後出場的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這幾個人的箭術都不在呂布之下,尤其是徐晃射斷隨風搖曳的柳條,可是比呂布射固定靶難多了。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記載的三國五位神箭手,就不能以演義小說的描寫為依據了。
  • 正史中誰才是三國第一猛將?反正不是呂布
    民間流傳小說中二十四武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槍張鏽與文顏(張鏽、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特別是前兩句涉及到的六員大將,在群眾中頗有名聲。
  • 一個被神化的三國武將,能和呂布比肩,與馬超爭雄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句話呀,道出呂布的勇猛無敵。  前三國裡,論武藝,根據演義的描寫,呂布是無敵的存在。許褚輸得更明顯,赤膊上陣,體力不如馬超,無賴打法。  因此,按演義描寫,論武勇,呂布第一,馬超第二。
  • 三國名將武力值排名,趙雲未上榜,關羽排第二,第一實力太強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湧現出了大批驍勇善戰的武將,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蜀漢的關羽,馬超,張飛;東吳的太史慈,甘寧,孫策;曹魏的典韋,許褚,張遼。接下來一起看看在這些人中武力值排名前五的都有哪些。第一名、呂布無論是正史中還是《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戰力都是三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呂布善騎射,勇武過人,號稱「飛將」,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可惜在《三國志》中關於呂布戰績的記載不是很多,比較著名的就只有轅門射戟。
  • 三國正史五大猛將,張遼、馬超上榜,趙雲倒數第一
    三國是一個猛將輩出的時候,比如說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是那個時代武將裡面的佼佼者。其中五子良將是在三國時期就提出來的,而五虎上將則是後來提出的。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武將往往身先士卒,勇猛衝鋒,不過在歷史上武將主要還是指揮軍隊很少主動衝鋒。
  • 葭萌關之戰後,只剩三位名將敢單挑張飛,其中為何沒有呂布馬超?
    在葭萌關之戰後,張飛的勇悍程度令三國名將都心驚膽戰,細算下來,可能也就只有三位名將敢單挑張飛,這其中當然不包括呂布和馬超。至於葭萌關之戰後敢單挑張飛的三國名將名單中為何沒有呂布和馬超,睿智的讀者諸君心中瞭然,所以放在後面再說,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哪三位三國名將還敢單挑張飛。
  • 正史裡的三國名將排名
    此排名中,蜀漢五虎將,曹魏五子良將和孫策太史慈皆上榜,但是這個排名出於《三國演義》,融合了很多因素,除了各次對戰結果,還有斬殺將領的因素,那麼究竟誰才是正史中的三國第一猛將呢?第十、趙雲 演義中的趙雲,雖然斬殺名將不多,但是憑藉斬殺將領的數量,可位居三國第一,但是這裡主要以三國志為準,其中對趙雲的作戰記錄不多,雖然有長坂坡救阿鬥的事跡,但是遠沒有演義中描寫的七進七出,斬殺敵將數十人的戰績,只在劉備漢中之戰中表現較為亮眼,但趙雲仍是三國猛將這一點是毫無置疑的,所以僅僅排在第十。
  • 黃忠年輕時比呂布還厲害嗎?正史早已給出了答案:打不過太史慈
    黃忠年輕時比呂布還厲害嗎?正史早已給出了答案:打不過太史慈在《三國演義》裡,羅老曾有詩讚:"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黃忠是五虎將中年紀最長的1位,同時也是五虎將裡唯一被關二爺看不起的人。要說黃忠這人似乎有點大器晚成的感覺,因為他在演義裡已過了60歲才上演個人的首秀:大戰關羽。後來老黃也在跟了劉備才有了高光表現,並在攻佔西川之際屢立大功。
  • 呂布死後,三國第一悍將是張飛還是趙雲?為何不是關羽典韋馬超?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是後漢三國時期第一悍將,這一點毋庸置疑:劉備承認,關羽承認,張飛也承認。按照冠軍逝去亞軍季軍遞補的原則,呂布白門樓喪生之後,三國第一悍將的名頭,應該給趙雲典韋或關羽馬超張飛,但是很顯然,「有呂布之勇」的馬超當第一,會有很多人不同意。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放下馬超人品如何暫且不說,就是單看三國正史中,我們也會發現季漢五大將中,馬超的武功也是墊底的——這個武功,就是前面咱們說的「太祖建茲武功」中的武功:「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咱們今天說的,是與文治相對的武功,也就是比較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對季漢集團的軍事貢獻,以攻城略地斬將搴旗的記錄為標準。關羽的武功自不必說,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連張飛也得承認關羽是劉備集團武將第一人。
  • 誰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趙雲,馬超,張飛,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猛將為:關羽,呂布,張飛,馬超這四個人戰績略高於其他人。趙雲,許褚,黃忠,顏良,文丑,孫策都堪稱當世猛將。所以演義中沒有最猛,只有更猛……如果按評話中,張飛高出一籌,黃忠緊隨其後,關羽,馬超,太史慈次之,關羽在評話中很少表現,但是一出場,氣場就直接能壓死人的感覺,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英雄氣場,但是在評話中,關羽不及張飛和黃忠,呂布武藝排不到前六位
  • 三國正史七大神射手:呂布與李廣齊名,趙雲和黃忠未入其中
    第一位:呂布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的武力在演義中無人可敵,雖然正史中呂布武力最多只能排在關羽、張飛、孫堅、文鴦之後位列第五
  • 三國十大武將排名,關羽第五,第四名顏良,前三名毫無爭議
    主公的決策和謀士的謀劃,最後還要落到武將們的戰場拼殺上,所以武將在三國的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前有呂布一人撼動天下,後有張遼以一人之力率八百壯士大破孫權十萬雄兵。張飛只用了十個回合就將他挑落馬下,而呂布呢?史書中描述呂布戰紀靈「如提童稚」,竟然會如此輕鬆。
  • 三國十大武將排名,關羽第五,第四名顏良,前三名毫無爭議
    三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吸引著一代代歷史愛好者,主公們的臨機決斷,謀士們的運籌帷幄,當然還有武將們的幾個鐵馬鼓角爭鳴。 主公的決策和謀士的謀劃,最後還要落到武將們的戰場拼殺上,所以武將在三國的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前有呂布一人撼動天下,後有張遼以一人之力率八百壯士大破孫權十萬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