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2020-11-30 騰訊網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

大洋實際上就是生活中平常的銀元,而它鑄造成圓片的形式,來自於外國,明朝期間,西班牙人在美洲菲律賓等殖民地開採出大量的銀礦,從而鑄造成銀片,隨著貿易而大量流入中國,因為銀元上印有西班牙皇室徽章的鷹,加上他們被視為洋人,因此民間將這種錢幣稱之為「鷹洋」或者是「大洋」。

以此來區分中國本地鑄造的銀錠,不過到了近代,清朝政府的收支以銀子為標準,對於銀幣的鑄造款式並沒有限制,1836年,清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承認了外國銀元的流通,準許自由貿易,過去時代,大錠的銀子不方便交易,而細碎的銀兩也不容易保存和攜帶,因此人們也模仿西方的樣式開始鑄造錢幣,對於本國的錢幣,上面帶有一條龍,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龍洋。不過因為清朝時期,幣制混亂,始終無法統一錢幣,各省均有不同。

一直到民國初期,政府統一了錢幣,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被民間俗稱為「孫大頭」、「袁大頭」,而重量,均定為3錢7分,一北洋政府以及國民政府初期,大洋都成為主要的貨幣。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混亂動蕩的年代,大洋本身銀子的屬性確保了它能夠保值,極大的提高了公信力。至於其價值怎麼樣,就讓我們從魯迅的生活來探究一下。

1929年,魯迅受到蔡元培的邀請,擔任教育部公務員,時間長達14年,1912年魯迅津貼為每月60大洋,到了1914年,收入則增長到240大洋,等到了1916年3月,魯迅的正式收入為300大洋,在此時,魯迅還會兼職,發表一些文章賺取稿費,在這裡暫時不提,那麼他的開銷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魯迅本人回憶,1912年到1917年,他的支出大體如下:每月需要寄給母親等人生活費用50-100元、買書30元、生活費30元、醫療費10元,資助周作人家10-50元,如此算下來,每月的開支達到了200元,其餘做積蓄,當時全國每年水旱災害不斷,加上同事婚嫁喪取的應酬,也花去不少。

不過就拿20世紀10年代的上海來說,工廠的職工收入在40銀元左右,而類似於工程師、教員、律師等算作是高收入群體,能夠獲得100銀元以上的收入。

當時的米價,100斤的大米,6銀元,100斤番薯在4銀元,一塊大洋能夠兌換200~300銅錢,約等於150個雞蛋、8斤豬肉。換算下來,一塊大洋能夠抵值如今150元左右的人民幣。

由此可見,魯迅一個月,至少還是能夠獲得45000元的收入,不過魯迅的身體一直不好,因此看病成為了他很大的開銷,同時在早年他還負責母親、朱安,周作人妻羽太信子及其弟、子女,周建人夫婦及子女等人生活費用,生活上竟然是入不敷出,以至於魯迅在1917年還出售紹興老屋獲得2000元,並且向人借600元度過困難,後來魯迅在和弟弟分家之後,負擔才大大減輕。

隨著1935年,銀價上升,南京國民政府為了防止白銀流出,公布「幣制改革」的命令,決定髮型紙幣作為「法幣」,禁止銀元的流通,大洋這一貨幣,也正式走向了歷史。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現在主流統計方法是以米價來估算1塊銀元的購買價值,1塊銀元當時最多也就能買30斤大米,參照米價5塊一斤,30斤大米也就150塊左右,就算翻個番也就300塊,所以所謂的磚家就得出了1塊大洋相當對於現在300塊人民幣左右。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今天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對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貨幣的換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參照物來進行對比計算,不過這不是絕對準確的。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貨幣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 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在我們現在所觀看的影視劇中,經常會了解到關於民國方面的知識。而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那就是人們所通俗稱的"袁大頭"了,那就是民國的銀元,也可以說是民國大洋了。而一塊大洋究竟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民國時期的大洋,是一種銀質的貨幣,它的貨幣價值大約相當於七錢二分白銀,而它的主要材質就是白銀,所以民國大洋又被稱作是銀元,同時由於該貨幣的表面印著袁世凱的頭像,因此又被稱作為袁大頭。而關於民國的銀元在如今應該換成什麼樣的價格,我們可以從一塊銀元的購買力來進行分析。
  • 民國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錢?魯迅月薪300,放到現在算高收入嗎
    在很多新文化時期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老闆對著打工者大手一揮,傲慢地說「每月五塊現大洋,不包吃住」結果打工者便乖乖同意了。這時我們就不理解了:一塊大洋是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呢?一個月就掙這麼點,他們夠生活嗎?別著急,換算一下就明白了。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放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的工資能換幾塊
    如果是喜歡看民國時期影視劇的讀者朋友,對於經常出現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時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歐洲殖民者對於美洲東南亞等殖民地銀礦的開採,世界儲銀量急劇增高,而大量白銀,也隨著貿易進口流入了中國內地,而早在16世紀,西班牙銀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為是洋人錢幣,銀元上又雕刻著象徵卡洛斯王朝的老鷹,因此人們稱之為「大洋」或者是「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一塊大洋在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呢?民國時期,1大洋為1圓,30斤裝的一袋的洋麵粉,是1.5大洋。 3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放到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呢? 一個銀圓等於0.80到0.90兩銀子,如果用這個價格等效現在的實物價格的話,一兩銀子的價值應該在100元以上,以民國初期算,一塊大洋大約值250元左右。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民國時期的大教師有多少多少工資云云,那麼我們不妨換算一下當時民國時期的大洋等同於現在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工資大概多少? 現在我們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資不夠花,的確,現今各方麵條件都好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開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覺這不夠花那不夠花,可是真的要應付日常開銷的話,吃飽穿暖就夠了,而對普通人來說三四千塊足矣,當然這只是包括吃穿水電部分。
  • 魯迅說他每月工資300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魯迅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作家,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著作。很多人看了魯迅的作品後,可能都覺得魯迅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窮。其實,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魯迅非但不窮,反而可能是民國時期的那些文人中最有錢的一個。據魯迅在他的日記裡坦言,除了一開始工資不夠用之外,到1926年時他的工資已經達到了300多塊大洋,不但足夠他個人開銷,還有富餘補貼家用。
  • 魯迅說他每月工資300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魯迅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作家,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著作。很多人看了魯迅的作品後,可能都覺得魯迅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窮。其實,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魯迅非但不窮,反而可能是民國時期的那些文人中最有錢的一個。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答: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
  • 魯迅每月有300大洋工資,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在北京還能買的房嗎
    買房是現在年輕的一代,面臨的一個人生難題,魯迅是文學巨匠,每月的工資有300大洋,不少人非常好奇,魯迅的工資等價現在多少錢,還能在北京買房嗎?魯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每月的工資有300圓,而在自己的創作方面,每個月不少於400大洋,這在當時是屬於高工資的範圍。魯迅的作品有了起色,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就花了3500大洋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的房子,大約有450平方米,這在當時是許多大戶人家普普通通的一個住所,但今天寸土寸金,房價每年都漲,因此這套房子也今非昔比。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究竟具有怎樣的購買力?又能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因此,文中有關一塊大洋在民國時期的購買力,主要就是討論這4種銀元的購買力。,大洋的購買能力也就越來越低,所以,不同時期的一塊大洋,對應人民幣的價格也就發生了變化。
  • 魯迅一月工資350大洋,換到現代,值多少人民幣?
    魯迅一月工資350大洋,換到現代,值多少人民幣?魯迅是我國近代史上的文學巨匠,如今在中國文壇佔有一定地位的人,都能靠著稿費,版權賺翻天。民國時期的魯迅能賺多少錢呢?1912年,魯迅在蔡元培邀請下到國民黨的教育部任職,但因為不滿政府的行為,後來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當教授去了。後來,還是受到了蔡元培的邀請,魯迅又成為北京大學的特約撰述員。對那是的魯迅,有資料說他一月工資已經有300大洋,也有的說是350大洋。我們就按最多的350計算,如果換到到現代,值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很多新文化時期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老闆對著打工者大手一揮,傲慢地說「每月五塊現大洋,不包吃住」結果打工者便乖乖同意了。這時我們就不理解了:一塊大洋是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呢?一個月就掙這麼點,他們夠生活嗎?別著急,換算一下就明白了。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首先金價,其不同時期的價格波動是非常大的。就拿民國時期來說,因為戰亂其不同時期的金銀兌換比例差別是很大的。比如一戰時期,列強都打架去了,國內形勢不錯,白銀暴漲,金銀比是1:15,當時民國那些有錢人個個身價暴增啊,什麼民族企業都還發展得不錯,好多大資本家都是這時候發的家。
  • 民國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魯迅一年的工資能買一套房
    比如說現在我們幾千幾百元,也不過是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或一些普通的家居用品,而在二三十年前,可能就是一戶人家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了。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籍的時候也會好奇,在古代的「銀兩」、「銅錢」到底代表了多少錢呢?而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大洋」,又叫做銀圓,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又是如何呢,跟我們現在相比是怎麼樣的呢?
  • 民國時期的大洋真的很值錢嗎?每塊大洋相當於今日的多少錢?
    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首先,民國的物價與如今已是不同,那麼,我們就應該翻翻歷史書,對照著當時的日常生活用品等不同因素來進行物價比對,然後,才能算出當時這一塊大洋的購買力。具體情況,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一些日常用品的價格來比較計算。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在民國初期的時候,一塊大洋的價值是相當的高的,相當於現在的兩三百元。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一個工人的工資,可能一個月也就幾個大洋。所以想要計算出大洋的具體價值,我們只能通過中間法,可以按照史料的記錄,根據民國初期一塊大洋的購買力,來換算出現在與它等值的人民幣數額。
  • 民國時期,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民國時期,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場上流通著許多種大洋,包括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為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