籤補充協議不是「走過場「,不注意這四點,損失的利益無法挽回:
一、裝修詳情。如果你購買的是精裝房,一定要注意補充協議中是否清晰標明了裝修材料、廚房與衛生間用品的品牌型號、裝修的保修期等重要信息,因為這些也是反映裝修品質的關鍵所在。
二、面積差值。在實際情況中,業主實際拿到的房子面積會與合同中所說的有一定誤差,但正常情況下的誤差是不該超過3%的。
為防止出現存在更大誤差而使個人利益受損,除考慮退房外,最好提前就將此種情況列在補充協議裡,並約定相應價格。
三、停車位問題。在這個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的時代,買房者不得不關注停車位問題。所以,車位配比、車位產權與使用期限、購買或租用的方式與花費等都是要落實在協議中的。
四、物業情況。為減少居住之後的麻煩、不浪費物業費,我們需要在合同或協議中明確具體的物業服務及相關的收費標準。
所以,為讓買房更有保障,大家一定要學會這樣籤署補充協議,最大程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看看歷史上降準降息對房地產的影響,2008-2009年、2011-2012年、2014-2015年,採用降息降準等方式釋放流動性,加大對房企的融資支持力度,提高房地產景氣程度。
而這次自2018年持續降準,房地產並沒有同步提升而是繼續下降,這次的不用以往就是,國家在降準的過程中,嚴格控制資金的流向,紮緊了房地產的口袋,從而保證脫虛向實,這次是真的狼來了。
購房面積和實際面積不符怎麼辦?
記住這三點:面積誤差在3%以內的,可以按購房單價來進行多退少補。多出的面積超出3%的,超出部分算開發商贈送。缺失的面積超出3%以外的,開發商需要雙倍賠償,當然購房者也有權利可以要求退房。
記住了嗎?記得收房時帶個尺子去。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安置房與商品房,這兩種類型的房,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小心別買錯了:
一:產權。
市面上大部分的安置房,其實並沒有完全的產權,這是大部分的安置房土地性質是劃撥土地,也就是說沒有按正常的流程繳納土地出讓金,而且,安置房一般被要求在5年內,限制轉讓的情況。
若是想要在5年後期滿後轉讓,需繳納土地出讓金,契稅等稅費,才可以辦理房產證。
而商品房恰好相反,是具有完全產權,轉讓交易時手續不會像安置房那樣繁瑣。
二:質量。
一般而言,商品房的質量會比安置房的質量要高,商品房在建造過程中是會有相關部門進行監督,質量有所保證,而安置房的質量之所以會出現問題。
是因為安置房的建築經費被限制,開發商為了更多地賺取利潤,會在建築材料上做手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聲明:以上內容只作為信息傳播的用途,如有侵犯到您的權利或信息有誤,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