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白銀—內蒙古包頭系列強姦殺人殘害婦女案、貴州凱裡殺害民警搶槍搶劫殺人案、山西絳縣猥褻殺害三名未成年女學生案等,發案時間大多距今10年以上,最長的已近30年,很多曾被稱為「世紀懸案」。
近兩年,這些懸案相繼被偵破,得益於公安部刑偵局開展的疑難命案積案攻堅行動。2016年3月,由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劉忠義牽頭成立工作組,選擇了包括上述案件在內的9起久偵未破的命案積案,直接組織偵辦。
一枚變形指紋被還原 嫌疑人48小時被抓獲
首批9起攻堅目標案件均為嚴重惡性案件,犯罪手段均十分殘忍,在案發地乃至全國影響很大,雖然案發地公安機關連年攻關,但久偵未破,案件偵破工作陷入僵局。攻堅行動工作組接手後,如何在前人的積累上尋找新突破,成為破案的關鍵。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警方掌握的唯一線索,就是一枚變了形的指紋。「因為作案的時候他(犯罪嫌疑人)在動,是變形的指紋,所以這枚指紋怎麼用,我們請專家來重新標註和研究研判。」
經過11名專家兩周時間的反覆研究,2016年7月28日,指紋被重新標註,7月29日進入全國指紋庫提交比對,其中一枚指紋入庫當天就成功比中了犯罪嫌疑人。7月30日上午,嫌疑人被抓獲,案件取得重大突破,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9起案件中的一起被成功破獲。
劉忠義:這就是偵查的理念和專家的結合,指紋還是原來的指紋,DNA還是原來的DNA,就是怎麼再拓展應用的問題,有的現場什麼東西都沒有,但是現場給我們的信息是什麼,這個人離現場到底有多遠,反映出一些綜合信息的應用,我們按照這個方向能找到犯罪嫌疑人。
4枚聯指鬥型指紋 地毯式排查鎖定嫌疑人
1998年10月17日深夜,貴州省凱裡市公安局大十字派出所原副所長安坤在租住地樓梯間轉彎平臺處被人鈍器擊頭、匕首刺穿胸膛遇難,配槍丟失。44天後的12月1日中午,驚魂未定的小城再發命案,時任中國銀行凱裡分行行長樂貴建和妻子房曉遠、14歲的女兒樂雅嫻以及鄰居劉巧雲被他人持槍射擊和銳器捅刺致死,案發現場被大面積翻動,彈痕檢驗結果顯示,子彈來自安坤丟失的六四式手槍,兩案遂併案處理。
該案曾由公安部督辦,黔東南州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先後選派500餘名幹警參與偵破,調查相關人員1萬餘人,形成卷宗78卷。調查顯示嫌疑人對受害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作案動機是尋仇還是謀財,十幾年來內部一直有爭議。
劉忠義接手這起案件以後,重新分析了現場的痕跡物證,判斷犯罪分子與被害人之間並無私人關係,其搶槍的目的就是侵財。「如果跟個人有矛盾,如果要殺這個行長,在門口、在其他隱蔽地方,犯罪分子很容易動手找到他,不用用槍就能殺了他,幹什麼非得進屋,冒這麼大的風險,還是在大中午?這都是不合常理的。而反映出的真實情況就是,犯罪嫌疑人缺錢,急需要用錢,所以作案。」
2016年6月23日,封存18年的案發現場被再次打開,劉忠義率公安部特邀刑偵專家對現場重新組織勘察。在案發現場,警方曾提取到4枚聯指指紋,這4枚聯指指紋均系鬥型紋,根據這個特徵,工作組找到了突破口。一個人一隻手上連著四個鬥形紋,這個特徵很特殊,但恰恰是當地少數民族人的特點,「手上鬥多,當時他們懷疑這人不是他們當地的,我說你看到沒有,特徵跟你們都一樣,還往什麼外面找。」
工作組確定該案系凱裡當地人作案,明確了以指紋找人的主攻方向,要求專案組立足本地、採集所有33歲至63歲男性指紋開展比對,工作量極大,在黔東南州、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目標群體進行全面採集。
截至2016年11月,當地共採集了一半目標人口的指紋入庫比對,11月23日,看守所在押人員、原凱裡市棚戶區改造辦副主任黃某坤的指紋與案發現場指紋成功比中。
11月25日,專案組對黃某坤開展審訊,黃某坤交待出同案潘某平。專案組順線於12月2日將潘某平抓獲,二人對1998年因欠下賭債殺害民警安坤搶其手槍,後持槍搶劫殺害樂貴建等4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2017年年初,兩人作案後丟到江中的槍枝被打撈上岸,懸了近20年的命案真相終於浮出了水面。
重建案發現場解僵局 殘害3少女惡魔伏法
2010年4月18日中午,3名小學女生結伴到山西絳縣縣城西溝捉蝌蚪,當晚未歸。4月19日11時,3名女生的屍體在一個被廢棄的窯洞內被發現,經法醫檢驗,3名女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猥褻,死亡原因均是扼頸導致機械性窒息,警方從3名女孩身體、衣服以及現場遺留物上提取了檢材,得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數據,但多次排查比對未果,案件陷入僵局。
案發6年來,公安部多次派出專家組指導工作,將其列為掛牌督辦案件,這次疑難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該案又被列為目標案件之一。2016年4月22日、23日,工作組和專家先後兩次到絳縣西溝實地踏勘現場,對溝上、溝下、案發窯洞以及周邊地形地貌進行了仔細勘查,結合現場認真分析殺人與移屍的先後順序,並重建案發現場,對案件所有物證的關聯性進行合理解釋,並作出了三點判斷:
①犯罪嫌疑人對當地地形熟悉。因為窯洞比較偏僻,不熟的人根本不知道。
②偶發作案,非蓄謀。因為案發當天是星期六的上午,小女孩們只有這時休息,且到溝裡去捉蝌蚪是偶然事件,犯罪嫌疑人屬於路遇偶發作案。
③作案工具就地取材。因為在現場遺留物中,包括捆綁小女孩用的繩索,河溝垃圾堆裡就能找到;嫌疑人抽的煙,當地有售;堵住窯洞門的棗刺,是當地人外出時封家門、牲畜圈舍的習慣。
就此,劉忠義他們認為,「這個人就是當地人」。隨後,工作組圈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生活地域和活動範圍,指導專案組在案發現場五公裡範圍內開展排查比對工作。2016年7月1日,案件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警方在距案發地1.5公裡處找到線索,28歲的犯罪嫌疑人朱某被抓獲。
6年中,朱某在家人的協助下東躲西藏,逃避公安機關一次又一次的調查。經訊問,朱某交代了猥褻並殘忍殺害3名未成年女學生的作案經過。
這起案件的偵破,對劉忠義的觸動也很大。2017年四月,他到威海去辦案,快到賓館時他看到,路邊上三個小女孩兒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從路邊跑向海邊,劉忠義停下腳步對身邊的人說,「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她們這麼安寧,安靜祥和,享受著安全平靜,當刑警當警察,怎麼付出也值得」。
「偵查破案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劉忠義從警32年,長期戰鬥在打擊刑事犯罪的第一線,成功破獲了上千起重特大疑難案件。此次攻堅行動中,劉忠義所帶領的團隊科學組織指揮,9起案件中的5起被成功破獲。公安部刑偵局疑難命案積案攻堅行動起到了極大的示範作用,2017年全國命案積案破案數比2016年增長了92.23%。2017年10月,公安部舉行第二屆全國「公安楷模」發布活動,劉忠義當選「公安楷模」 。
有人說,在劉忠義的手裡,沒有破不了的懸案。但他說,任何人都不敢誇下這個海口,他只是趕上了好時代,能夠靜下心來研究工作。
劉忠義:這些(未破)案件我們沒有時間表,沒有說今天幹,明天就不幹了,只要拿上來,就是在我們的視線中,所以犯罪分子你作了什麼案件,不管你多狡猾,你做得多麼天衣無縫,放心吧,都是你自己想的,到最後你會被戰勝的。我說別犯罪,別去想那些案件破不了,別挑戰。我們下一步,還是繼續攻堅克難,偵查破案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