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客」每日往返廈漳兩地 最期待廈漳大橋通車
今後廈漳泉三地的合作將是全方位的。
「我身邊有個群體,大概50人,我們白天在廈門工作,晚上回漳州休息;還有將近100人住在廈門,每天坐船來漳州港上班。我們是往返廈漳的『潮汐客』。」說起「廈漳泉同城化」,郭先生說,他們這群人「一萬個支持」!
對廈門「一見鍾情」
卻意外成了「漳州人」
郭先生今年38歲,從事公共關係行業,在廈門做營銷策劃。「我老家是山東,上世紀90年代,一次機緣巧合來廈門出差,便對這座城市『一見鍾情』,覺得她特有人情味,然後就想辦法搬過來了。」郭先生說,那時的廈門遠沒有現在城市化程度高,但跟現在一樣很溫馨、很有親和力,他喜歡這座城市綠意盎然的四季,詩情畫意的巷弄和別具風情的閩南話。
因條件所限,郭先生無緣在島內買房子,於是選擇了臨近廈門灣南岸的漳州港,「漳州港與廈門的直線距離不過一公裡,在環島路清晰可見;漳州港距離漳州市區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在廈門工作,郭先生卻成了「漳州人」。
最期待
廈漳大橋和廈漳海底隧道
此地雖近,卻無法直接從陸路往來,「在此安家,一個考慮是著眼未來。以後交通發展起來,就方便了。」
郭先生經常與異地來看他的朋友說,你們在一個上午就體驗了「陸、海、空」三棲交通,比如朋友從上海乘飛機到廈門,然後得驅車到第一碼頭,再乘快艇到達開發區。開車的話就得從同益碼頭坐滾裝船,船程40分鐘。然而,海面情況複雜,所有船隻在夜間11時後得全部停駛,尤其是每年的3月、4月間的多霧天氣以及9月、10月間的颱風天氣。「前些年有一次,我有急事回漳州,不巧遇上了颱風天,只好走角美,坐了近70分鐘的車。」
「隨著兩地同城化進程的發展,現在渡船的船次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我們晚上回去容易多了,」他說,「我最期待的事莫過於明年年底廈漳大橋通車,到那時我們開車走陸路就可以節省將近40分鐘車程了。聽說廈漳海底隧道也要建了,我們這群人就可以像住在廈門的人一樣幸福地開著車上下班了。」
「漳州港的房子
60%被廈門人買走了」
郭先生說,同城化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廈門房地產開發商到漳州港開發項目,還有很多廈門人到漳州港一帶投資,那裡的房子60%都是被廈門的客戶買走了。「這裡生活比較安靜,環境也挺好的,房價又比較低,以後隨著同城化發展,這裡也是個好地段呢!」郭先生說,這些房地產項目讓兩地「雙贏」,一方面廈門老百姓可以在這裡享受安寧,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廈大漳州校區落戶此處,當地的農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好多農民放棄了務農,建房子出租,生活條件大大改善,那裡已發展成了一個商圈。」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教育的進步,「以前這裡中學都沒有,如今廈大附小、附中都搬到這裡,讓這裡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配套的改善也讓更多的廈門人願意來這裡了。」
還有漳州港附近的「楊梅重鎮」浮宮鎮,這些年好多廈門人都去「農家樂」摘楊梅,農民們省去了不少賣楊梅的時間,收入也大大提高。
「安溪車一半掛廈門牌」
除了漳州港,另一個代表地是安溪,郭先生說:「安溪作為泉州與廈門的接壤地,物產豐富、商業發達,跟廈門的交往也極為密切,」他說,「據我了解,由於到廈門過於頻繁,為了方便起見,很多安溪車主幹脆用廈門車牌,估計有一半的車都是『閩D』牌號。我認識不少安溪老闆,車就是掛的廈門牌。」
對於同城化的未來,郭先生充滿期待:「希望三地能夠摒棄行政區劃的差異,在更多更深的領域推進同城化,」他說,「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在廈門、漳州打電話都不用交漫遊費。」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