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奔騰」計劃擱淺
在夏普手機回歸背後,業內人士都關注到了富士康的身影,也正是由於後者,夏普在去年脫去了日系品牌的外衣,成為新的國產品牌。
據界面等媒體報導,夏普在2011年和2012年,總計出現9000億日元的虧損,2014年到2015年虧損有所收窄,但虧損額也都在1000億日元以上。對於虧損原因,有分析師人士認為,除了日元貶值、世界經濟疲軟等外部因素的衝擊,更多來自內部——讓夏普引以為傲的液晶面板因堅守高價,在以三星、LG為首發起的價格戰中敗下陣來,進而使整體電視業務進一步惡化。
在虧損面前,夏普的選擇並不多。去年4月,富士康以389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了夏普66%的股份,這也是國內企業首次大規模收購日本老牌家電品牌。
交易完成約一年後,夏普於3月22日在微博上宣布:夏普手機回歸,配圖海報裡還提到了「Be Original」一詞,強調原廠身份。這也是夏普官方微博自 2012 年宣布退出後,第一次更新的微博消息。
無獨有偶,在取得夏普的實際控制權之後,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又從微軟手中,以3.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諾基亞入門級功能手機業務。該業務歸屬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和HMDGlobal管理。這樣,富士康同時擁有了兩大手機品牌。
據悉,富士康在2010年時曾推出過一項「萬馬奔騰」計劃,稱要在五年內在內地創辦10000家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自營渠道連鎖店,銷售3C電子消費產品,旨在擁有自主品牌。但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計劃受挫,據媒體報導,萬馬奔騰計劃最終不僅開店數量不及目標,而且有數十家已經關店,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相比造就自有品牌,收購成熟的知名品牌顯然更容易一些。這也意味著,在手機上遊的供應鏈及製造領域,夏普擁有其他新興手機品牌無法比擬的優勢。
不過對於與富士康之間的關係,夏普手機團隊則顯得較為謹慎,僅表示,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不便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