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5 09:36:14 來源: 南湖晚報微信號
中山路效果圖
一條中山路,半座嘉興城。曾幾何時,中山路之於嘉興,就如同長安街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業重心的外移,市區中山路的地位和面貌已大不如前。
8月24日,記者從嘉興市老城區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一環四路』整治辦」)了解到,中山東路已經先行啟動改造,將以「中央文化大街」的定位,梳理交通組織、提升建築外立面等,打開供行人步行的慢行通道空間,同時,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元素將貫穿「一環四路」的改造過程中,著意改善城市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質量。
「一環」指環城路(環城河),「四路」指中山路、禾興路、勤儉路、建國路。
曾經的「浙北一條街」
中山路,是嘉興市區一條東西方向的交通主幹道,曾有「浙北一條街」的美譽。
1945年,嘉興將薦橋街、嘉興縣前街、集街、天官牌樓串聯起來,取名中山路。轉眼到1983年,嘉興迎來撤地建市。以此為起點,一場聲勢浩大的城市拆遷改造在1984年拉開了序幕。1985年底,嘉興市區中山路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市民眼前,立即引起了轟動。
1985年7月18日,老屋拆除後的中山路 攝影 王友生
此後,中山路的兩側就逐漸匯集起了不少商場和商業樓宇,比如戴夢得購物中心、江南大廈、中山影城、建國珠寶城、五芳齋等,可謂嘉興當時的知名CBD。與此同時,中山路其實也見證了嘉興城市外擴的「腳步」,子城、老東門菜場、獅子匯碼頭等,一系列有著嘉興城市發展標籤的都能在這裡找到。
但隨著嘉興商業綜合體的發展、商業中心的不斷出現,中山路逐漸沒落,在這一帶活動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對中山路實施提升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即將變身「中央文化大街」
7月份,嘉興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曾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則《中山路改造提升——徵求意見稿》,引起了市民的熱切關注。其中明確,中山路改造區域全長1.6公裡,西起環城西路、東至環城東路,由嘉興市規劃院聯合加拿大PFS公司共同承擔設計改造任務。
「我們的改造方案,分為東、中、西三段來體現。」「一環四路」整治提升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加拿大PFS公司設計師高興介紹。
其中,中間段的建國路至禾興路段是整治提升的重中之重,這一地塊範圍內有嘉興的「老底子」子城,所以這一範圍內的改造提升也將突出嘉興歷史傳承的內涵;西段(禾興路-環城西路)匯聚了不少商業項目,在改造升級中將集中呈現繁華的商業都市氣氛,東段(建國路-環城東路)有比較傳統的老式嘉興住宅集聚區,在建築風貌提升過程中將重點突出江南水鄉的氣息。
現有的中山路,人行空間嚴重不足,非機動車道往外幾乎已經沒有空間,這也間接導致了沿街店面經營狀況不良的局面。「我們會花很大的功夫在供行人使用的慢行空間上,扭轉現在道路上只有車輛來往的情況。」高興透露,在中山路南側將有一條非常寬敞的慢行通道,最窄處也將有30米左右,最寬處超百米。在這個通道空間裡,將提供座椅等休閒設施,同步配套夜景亮化,可能還會有街頭咖吧等場所供休閒玩樂,真正把市民留在這裡。
在人行通道方面,中山東路上還設計了3組下穿過街通道,分別是中山東路的旭輝路段、禾興路交叉口、子城廣場路段,增強商業聯動。當然了,道路沿線還將進行綠化景觀的提升,體現江南水鄉特色,常年見綠、常年賞花。
中山東路上3組下穿過街通道位置
其實,中山東路的改造幾乎牽動了所以嘉興人的心,關注程度也非常高,「我們從去年底開始介入設計工作,來來回回一直在變更設計方案,包括現在還有部分節點還需要調整。」高興說到,嘉興市委、市政府對這一項目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領導親自過問把關設計方案並提出相關修改意見,力求嘉興老城區能重新煥發活力。
施工方面,細心的市民可能發現了,中山東路與建國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商業大廈已經啟動外立面的改造。「沿線一共有35幢建築涉及外立面改造,設計方案已經基本確定,目前正在陸續出施工圖。為了抓緊工期,對具備條件的項目先行啟動施工。」 嘉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開銀介紹。
人們總說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實道路也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響亮名片,期待嘉興的老城區能夠早日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