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的養老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2020-12-19 農佳惜風

從古至今,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沒有徹底根除,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雖說現在時代迅速發展,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傳統思想在農村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根除。重男輕女,是因為他們覺得,女兒終歸是要嫁出去的,要成為別人家的人,而兒子則可以在身旁盡孝,能幫自己養老送終。但農村的養老生活真的是這樣嗎?深入農村,仔細觀察,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1)

如今的鄉村出現「空心化」、「空巢化」現象,居住在此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年、壯年都很難見到。村頭老羅已經79歲了,和老伴李太相依為命,居住在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木房中。老羅雖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但是他們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些年連春節都沒有回來。兒子為了幫孫子攢錢娶媳婦,基本很少有錢寄回來。而孫子初中沒讀完就在外打工,喜歡賭博,欠一屁股賭債,經常玩失蹤,好像已經有四年沒回過家了,也沒有和家裡通過電話。所以,老兩口只能相依為命,把莊稼種好,在家附近做點零工,才能正常生活下去。

前兩年老羅養了一頭老黃牛,經常去地裡幹農活,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自己有點力不從心,只能把黃牛賣了,讓田地荒廢,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去年臘月南方冰災嚴重,李太提著豬食下臺階時,摔了一跤,右手兩處骨折,為了省錢,沒有去醫院治療,只是用了一些草藥,自己簡單綁一下。家裡的一些重活、體力活只能由老羅去完成。但老羅眼睛不好使,在鄉鎮醫院查出患有白內障,需要親屬帶著去市裡大醫院進行治療。由於兒子常年在外地,家裡還有老伴需要照顧,他只能一直拖著,病情越拖越嚴重。接下來的日子,老羅是李太的手,李太是老羅的眼睛。雖說他們兩個人經常意見不統一,罵罵咧咧的,但他們心裡都清楚,兩個誰也離不開誰,都在為對方做事。

(2)

夏叔60出頭的年紀,在村子裡算得上是壯丁,他的兩個女兒都遠嫁了,還有一個兒子在城市上班。自己就在村子裡做苦力,經常幫人砍樹、扛樹、修房、搬磚等,來賺生活費。夏叔年輕的時候,老婆出去打工後就再也沒有音訊,一個人拉扯著孩子們長大,既做爹又當媽。他老實,吃得苦,話不多,村子裡很多人都喜歡叫他幹活,不說他一個人能頂兩個人,至少比別人做得多、做得好。

夏叔幹苦力賺錢,能供孩子們讀完書,就已經很不錯了,積蓄也不多。在兒子大學畢業後,他並沒有閒著,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幹活,就為了多給兒子攢點錢。兒子結婚時,他把所有積蓄拿出來做彩禮,還向親戚借了不少錢。接下來,兒子在工作的城市買房,首付不夠,夏叔又是想盡辦法湊錢,幫兒子墊付首付。一套房子下來,兒子欠債60多萬,夏叔欠債20幾萬。為了早點把欠債還清,只能加倍幹活,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的自己。他每天早上煮飯一次,炒一個菜,晚上回來吃剩飯剩菜,再拌點辣椒醬。即使身體已經大不如前,腿腳沒有那麼靈活有力,但他還在咬牙堅持著。

他有一次在山上幹活時,膝蓋受傷,在家咬牙修養了20多天,後面也就很多重活幹不了了,收入也就少了許多。令夏叔欣慰的是,兒子兒媳還算孝順,經常會通電話,關心自己的身體,還經常郵寄一些生活用品回來。

現在的農村,青壯年都在沿海地區上班,將老人和孩子留在這裡生活。老人還是有著「養兒防老」的想法,好像現實卻不是自己想像的樣子。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們就在為孩子奮鬥,努力賺錢將孩子撫養長大,努力賺錢讓孩子完成學業,努力賺錢幫孩子娶媳婦,努力賺錢幫孩子買房供首付,努力賺錢幫孫子買玩具……。感覺一輩子都在忙活,都在努力賺錢,而腦海中那個享清福的日子,好像一直在往後推移。

如今,他們老了,忙活大半輩子,還是負債狀態,自己卻再也幹不動了,咋辦?這種現象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我們的父輩 老了,沒有收入,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退休工資,接下來的生活該怎麼辦?有人肯定毫不猶豫的說:「子女贍養」。沒錯,子女贍養是必須的,但是老人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很多老人不願意子女花太多精力、金錢在自己身上。就是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娃活得也很累,在外地天天熬夜加班,負債纍纍,還要照顧下一代。想到這裡,他們只會咬咬牙,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孩子減輕肩上的負擔,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那麼,他們的養老生活怎麼過,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順

老有所依,不是老人每個月拿著生活費,孤零零的生活,而是要有子女陪伴,常坐一起吃飯、聊聊家常,能夠照顧到日常生活。農村的年輕一輩,都在往城市發展,這本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此同時,我們需要多多關注父輩,常回家陪伴他們。他們攢了一輩子錢,養大了孩子,換來的只是每個月的生活費,那跟靠國家補貼生活的孤寡老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有的人覺得,每月有生活費就不錯了,至少能夠安心的生活下去。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大錯特錯,如果父母只把你養大,無需花錢讀書,不要房貸車貸,那麼現在他們現在的積蓄是非常豐厚的,至少能夠養活自己,還過得挺愜意。

他們年紀大了,還在努力賺錢,為了什麼?為了幫孩子還債,為了減輕孩子的生活壓力,為了讓孩子能夠快樂生活。他們只是想讓孩子沒那麼多壓力,只是想換來孩子對自己的關心,只是想多跟孩子親近親近,能夠回家多待幾天。父母的要求總是那麼簡單,而又那麼卑微。其實,他們很想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但又怕耽誤孩子的前程,所以只能把這些想法和要求,深埋在內心的某個角落。我每次跟我爸通電話,他總會問我什麼時候回家,但又很矛盾地勸我:「如果忙不過來,就不要回來了,不用擔心我們的身體,我們都挺好的。」

有的人會選擇,把父母接到城市去一起生活,有的父母生活自理已成問題,在一起生活才能安心。但我們也都知道,城市買的房子都比較小,且樓層高,一大家人生活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城裡鄰居就像陌生人,沒啥熟人,遛彎也不方便,老人只會在房子裡待一整天,所以,在城裡住兩天就會吵著要回農村老家。還有就是年輕人跟老一輩有代溝,很多方面的觀念不一樣,年輕人剩飯剩菜會倒掉,覺得不健康;而老人會留著剩飯剩菜,覺得不能浪費。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很多農村的老人並不想去城市生活。

他們會選擇住自己的老房子,在房屋前後種點小菜,過著鄉村生活。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也應該常回家看看,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回到家可以陪父親喝點小酒,陪母親嘮嘮嗑。如果上班實在忙不過來,那就多通電話,常聊視頻通話,也是很不錯的,真情遠比金錢重要、溫暖。

我們不僅要注重對孩子的培養,而且要關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時間如匆匆過客,殊不知,父母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所以我們更應該為下一代做好榜樣。

完善養老設施 加大養老資助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嚴重,政府在農村養老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現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可以領部分津貼,對於無子女的孤寡老人,會被列入五保戶名單,每個月會下發一些生活用品和補貼。謝大媽60歲了,兩個女兒都遠嫁他方,雖說是自己一個人早農村生活,但是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她除了女兒們的贍養費外,自己以前還繳納了社保,還有一些政府發放的老年補貼。她如果有困難,都是直接聯繫當地村幹部,下鄉的領導也會經常來看望和幫助謝媽媽。她每次見到人民幹部,就會豎起大拇指,誇讚人民政府政策好,人民幹部服務好。

1、集資完善老年人休閒場所

政策雖然給大家帶來很多好處,但那畢竟是有限的。我們還可以動員當地的年輕人,集資修建老年人娛樂活動場所。經濟問題基本解決,接下來,不就是精神文化層次了嗎?相信現在很多村都已修建好了村委大樓,我們就可以在村委大樓附近修建一些養老養生的基礎設施,豐富農村老年人的業餘生活。比如提供場地放映露天電影、提供場地做棋牌娛樂室、提供場地作為鍛鍊場所等等,這些都是一些簡單的基礎設施,也不需要花費太多。村幹部帶頭,動員村民,集資修建這些娛樂的場所。

2、成立老年資助協會

當地還可以自發組織成立老年資助協會,去幫助村裡需要幫助的老人。一個村子,有人混得差,自然也會有人混得好。有的人在外面發展得好,賺了錢,有部分人會來回報家鄉,比如資助一些貧困家庭,捐錢修建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當地經濟產業等。那麼我們就可以成立一個老年資助協會,自發自願捐錢,用於幫助村子裡需要幫助的老人。村裡的老人有過得好的,也有過得差的,有身體好的,也有身體差的,協會的作用就是儘量減小這種差距,讓大家的日子過得好起來。各戶小家庭,子女不在身邊陪伴,村子大家庭,就應該互相幫助。

3、發展第三產業,給老人帶來額外收入

我們都知道,農村老人有這樣一個特點,能幹活的就絕不會閒著,總要找點事情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閒得慌」。當地政府或者是有能力的人,就可以把這裡當做切入點。如今村子裡的勞動力,大部分是這些老年人,重活累活就不要去考慮,我們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尋找一些好項目,來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像我們縣是茶葉大縣,竹林大縣,就有人常來收購手工茶和竹製品。有人收購,就會有人來做,這也不是太累的活,也沒有工作量的要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想賣多少就賣多少。既幫助了這些老年人,又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農閒時期,就有人在自己家用竹篾編制竹製品,基本都是一些籃子,或者茶葉包裝罐子。老人們既找到了事情做,又能賺錢,還跟其他村民多了很多聊天話題,「你做了多少」、「看我編得好看嗎」、「上次你賣了多少錢」等等。他們不依靠子女,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為子女減輕負擔,會感到非常滿足。

農村老人的生活,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也需要大眾的幫助。如何養老,已經成為了當代農村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不光需要子女的照顧關心,也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當地組織來豐富他們的生活。

時間如白駒過隙,解決好當代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也就解決了我們自己明天的生活,不是嗎?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我是惜風,專注於三農領域;創造有價值的文字,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您的每一個點讚和評論都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怎麼養老?他們的收入來源是什麼?
    農民過60歲之後,現在大概每個月好像是125元左右的養老金吧,合計一年來的收入是不到1500元,兩個老人一年領不到3000,怎麼說那這些錢,說多不多,但是說少絕對不少,畢竟這個錢是無償給予的補助,也有一部分農村老人,確確實實是靠這個來零花生活的。
  • 重陽節,我們該為老人做點什麼?
    截至2017年底,我州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66.74萬人,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制度保障、家人關愛、醫療康復、社會幫助等方面該為老人做點什麼?近年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基本實現了養老服務均等化、社會化、規範化,並致力於將恩施養老服務業打造成為武陵山片區生態養老示範品牌產業。
  • 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在70歲的時候,生活有什麼樣的不同?
    其實現在無論是在城市裡生活的老人,還是在農村裡生活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現在的生活都挺幸福的。而且現在70歲往上的老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差距都在經濟和生活等方面。不可否認,確實農村裡的老人,他們在70歲以上,基本上就沒有了,經濟的來源,只能靠子女的撫養。
  • 農村老人要為生活勞碌,而城裡老人如此悠閒自在,你有什麼看法?
    由於目前社會上存在很多的差別,導致農村老人和城市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存在兩種絕然不同的狀態。現在農村老人六七十歲,還要種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維持生活;而城市老人則悠閒自得的,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這兩種老人在晚年生活狀態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中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一生奔波操勞的60.70後,你們準備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養老
    死的時候會麻煩子女,料理我們的後事而已。靠什麼方式養老?有錢有人養老,沒錢再親的人也不會給你養老,這就是現實和傳統之間的差距。農村老人正在農田幹農活如果孩子讀書不行,我們也會讓他們學一些,能求生的技能。因為這是我們做父母,應該為孩子們做好安排的責任。
  • 農村多子女家庭如何贍養老人,輪流養老還是分開養老?你怎麼看?
    農村父母分開養老這種事情真的在農村比較常見。就像我們村裡面,有一戶人家,生了兩個兒子。現在他們年紀大了之後兩個兒子,一個住在城裡面,一個住在農村。而兩個老人有兩個兒子,一人負責一個。所以母親跟著大兒子到城裡面去生活而父親則留在了農村老家,跟小兒子一起。
  • 當父母生病時,不在身邊的你能做些什麼?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41億,養老問題儼然成了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一大危機,大到國家、社會,小到企業、個人都在為養老事業的發展盡力尋求解決辦法。近日,支付寶發布的「空巢父母就醫」調研顯示:7成父母生病靠自己,2成「硬扛」分割兩地,僅有1成父母能在子女的陪同下就醫。父母的健康情況你真的知道嗎?如果父母生病了你會陪他們去醫院嗎?當父母生病時,不在身邊的你能做些什麼?
  • 「老吾老」,讓遠郊老人像城裡人一樣養老「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但在近些年,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長者照護之家、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農村睦鄰點等陸續建成,全方位的養老體系為老人們編織了一張嚴密的保障網,像「老吾老」這樣的為老服務項目,更讓老人們的生活錦上添花。為老服務送上門今年6月3日,萬祥「老吾老」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是市民政局推出的實事項目,萬祥鎮成為第四批試點街鎮之一。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養老服務?
    他介紹說,今年是社法委緊盯「養老」的第四個年頭,在往年加強養老機構醫療體系建設等調研基礎上,北京市政協今年選擇「推進本市養老服務供給」角度繼續展開深入調研和協商。「我們組織了很多調研座談甚至問卷調查,相關部門在養老服務上確實做了很多工作,但老年人以及社會公眾為什麼感受不到?因為政府的服務供給與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脫節的。」
  • 農村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
    為了支援國家的工業建設,農民打下糧食,首先把最好的糧食當作公糧交給國家,再留足種子、儲備糧、飼料,然後才分給農民自己吃,他們為國家工業建設和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他們已經六七十歲,進入老年時期,身體各方面大不如以前了,那麼他們如何養老,如何安度晚年呢?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他們還幹得動嗎?
    目前對於大部分農村人來說,農村多多少少都會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農村人沒有太多掙錢的方式,只能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勉強維持著。而對於農村這些老人家來說,自然不能放鬆等著子女來撫養自己,給子女們增加壓力負擔,所以都是自己能種地的就自己種些地,幹些活。
  • 被遺忘在角落的老人,農村老人沒有退休工資,主要靠什麼來養老?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萊迪探知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許多人都很好奇,農村的老人一個月能領一百多塊錢的退休金,還沒有退休工資,怎麼生活?
  • 晚年生活幸福舒坦的老人,大多有這些特徵,不出錢出力也不愁養老
    而且,這些年輕人大多都沒有兄弟姐妹,是家裡的獨生子女,養老負擔基本都壓在他們一個人身上。再加上這些人有的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實在是脫不開身。所以說,老人們的養老問題就成了社會最為關注的一大難題。 畢竟就算「養兒防老」的這一套說法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但是,很多老人還是會願意把自己晚年生活幸福與否和孩子是否在身邊陪伴掛鈎。
  • 如果農村65歲以上老人每月發400元退休金,能確保基本生活嗎?
    近年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以及養老金發放問題是備受關注的,相對比城市裡的退休老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養老的可選擇性問題,大部分農村地區養老設施以及養老服務還落後於城市,另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就是農民的養老金問題,在我們國家除了部分地區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由國家出手助力解決,絕大部分農民養老金都是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大家能夠領到的養老金標準不算太高
  • 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錢,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你怎麼看?
    所以,未來農村養老是一個大問題,非常的關鍵。因為農村的老人他們沒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收入,晚年的生活保障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真的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當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但現實生活中這一點可能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麼呢?首先,絕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沒有養老錢。
  • 「廢物式養老」正在蔓延,「綁架」老人晚年生活,兒女卻不以為意
    老人渴望什麼樣的晚年生活1、子女尊重自己,願意陪伴自己到底什麼樣的晚年生活是老人想要的呢?老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尊重自己,什麼事情都願意商量著來,而不是以安全為由管著自己。老人當然希望子女能夠陪伴在自己的身邊,陪伴是子女能給老人帶來的最好的禮物。
  • 展望未來幾年,農村裡比較缺少的會是些什麼?
    那麼,有人問,5年後農村裡的農民朋友最缺些什麼呢?展望未來幾年,農村裡還真有缺少的東西。缺少女人做媳婦。我國目前存在3000多萬光棍,絕大多數是在農村裡的。所以,要說幾年後農村裡最缺少什麼,那就是缺少女人做媳婦了。
  • 留守農村的老人肩負著隔代養育的責任,他們能收穫應有的幸福嗎?
    為什麼本來是應該在家養老、頤養天年的年紀,會承擔起如此重擔呢?因為他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和壓力,無奈、沒有辦法!留守在鄉村的老人,他們並不是在養老啊!他們除了負責家裡的生產勞動,還要照顧孩子生活、教育孩子學習。外出的兒女相當一部分是沒有充足的經濟補給給父母的,而是家裡的老人通過自己勞動來補貼孫輩的日常開銷。不僅如此,還有老人忙於勞動,而有時無暇顧及留在家中的孩子,造成的安全隱患也給老人的心理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心理、身體壓力雙重。
  • 他們做到了,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同時,我也一路被捐獻者和他們的家屬平凡而偉大的義舉、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讓我們記住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江西石城縣11歲的小男孩劉太陽,他不幸去世後,父母忍痛捐獻出其全部有用器官和眼角膜,及時救治了他人生命,不僅如此,他們謝絕一切救助,並將得到的慰問金捐給紅十字會,當得知被移植眼角膜的受助方家庭貧困時,又把身上帶來的僅有的幾百元錢捐給了這個中年婦女。
  • 如今,農村老人的三種主要養老經濟來源,哪一種最靠譜?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選擇逃離農村進入到城市發展。所以,現在農村剩下的都是一些年邁的老人了,而且,很多年齡已經70多歲了,還在種地,還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才有生活來源。由於,年輕人基本上全部都走出去了,留在農村的老人的養老就成了社會上的一個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