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過來人的忠告:那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八成是這種性格

2020-12-20 寫意文案館

文:塵客情感君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除了發自內心的幸福,沒有什麼是值得炫耀的。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這種想法,小時候,特別想快點長大,我們總以為長大了就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去很遠的地方玩,有花不完的錢。如今長大了,才發現,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長大之後發現被生活壓得快喘不過氣了,長大後才明白,成年人的生活的確沒有容易二字。

很多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到那些一二線的大城市奔波著,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實在太快了,只要你稍微一不努力,就會落下一大截。我們為了生活不敢停下腳步,有時候甚至覺得活得不像自己。

長大後才發現,還是小時候活得快樂,去玩了一天累了就回家吃頓飯,吃完飯洗個澡也差不多睡覺了,第二天早上就去學校上學,雖然哭著吵問父母要零花錢,父母不給,就哭著去上學,現在才懂得父母的壓力有多大。

越長大,我越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別人毫不關心,因為對於他們的生活毫無意義;而發生在別人身上99%的事,跟你也沒幾毛錢關係。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覺得別人看不起你,其實壓根就沒人看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身邊很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記得以前身邊的很多人都有發朋友圈的習慣,現在打開朋友圈幾乎看不到以前那些愛發朋友圈的人了,突然發現愛發朋友圈就那幾個人,而且他們混得並不好,幾乎都是一些上班族和沒有一份正經工作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一個過來人的忠告:那個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八成是這種性格。

一、不想活在虛擬的網絡裡,現實生活更實在

不知道你們的朋友圈有沒有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發一個朋友圈,我朋友圈裡就有幾個這樣的人,但都被我給屏蔽了,實在是受不了,買了一件新衣服,新包包,新手錶,都會發一個朋友圈。其實我知道,他的生活並不是很好,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總是在朋友圈表現出一副光鮮亮麗的樣子,明明生活過得很狼狽,卻總是在朋友圈把自己包裝得那麼好,其實就是虛榮心太強了。

我翻看了幾年前自己發的朋友圈,真的是矯情和幼稚,出去旅遊吃個飯,為了發朋友圈特意點了最貴的那一份,自己口袋裡有幾個錢最清楚,為了能在朋友圈裡炫耀一把,還是選擇了破費。

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在他眼裡,朋友圈只是一個社交工具,大家只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現實生活中過得怎麼樣,自己才最清楚。與其把經歷浪費在虛擬的網絡裡,不如去好好地提升自己,把現實中的朋友圈過好了,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二、不想暴露自己的個人隱私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上大學期間,我們的關係很好,好到那種可以公用一雙筷子,在學校他就很優秀了,幾乎每一年的獎學金都能拿得到,畢業之後進了一家外企工作。剛入職的那幾個月裡,經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他發一些工作時的照片,有時候做得不夠好被老闆罵了也在朋友圈發出來,公司要求他下個月要出國見客戶,就提起的在朋友圈發出來,我每次看到都會贊一下,並用羨慕的語氣評論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在朋友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一開始我以為他屏蔽了,我就好奇的進了他的朋友圈,發現只有一條白線,連個性籤名都沒有,他的朋友圈可查看範圍是最近半年,原來他並沒有屏蔽我,只是不發朋友圈而已。

過年的時候,我在老家碰見了他,我們還去小喝了一點,聊天的時候我問了他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他是這樣回答我的:我的微信好友太多了,特別是出去工作之後,加了很多公司的同事,為了安全起見,不想暴露自己的個人隱私,我才不怎麼發朋友圈的,可能是我自我保護意識太強了吧,如今習慣了也就懶得發了。

戒備心比較強的人,我們知道自己的微信好友太多,人際關係又比較複雜,知道網絡世界的水也特別深,不發朋友圈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不想暴露太多個人的隱私。

三、平時都忙著掙錢,哪有時間發朋友圈

在這個快馬加鞭的時代,不管做什麼都需要錢,對於成年人來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平時都忙著賺錢,基本沒有什麼空餘的時間,哪還有時間發朋友圈,微信都是用來發信息或者工作上交流的。

小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已經有三年多了,沒進入公司之前,他也有愛發朋友圈的習慣,今天去了哪裡玩,買了一臺新的筆記本電腦都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從他進了公司當起了一名程式設計師之後,就沒見他更新過朋友圈了,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換號了呢。

小蘇說,我現在月薪十萬以上,你可別只羨慕我,平時我有多忙只有我自己知道,你們都知道的,程式設計師這個工作可不是一般的工作,我公司的正常下班雖然是五點半,但是,基本沒有過按時可以下班的,就算下班回家,在家裡也是滿腦袋代碼的事情。出來那麼久,我連女朋友都沒有時間找,哪還有什麼時間發朋友圈。

太久不發朋友圈了,對於我來說已經習慣了,反正發朋友圈又沒有什麼用,只是讓別人知道現在在幹什麼而已,還不如不發呢。

確實也是,那些月薪幾萬以上的人,幾乎都不發朋友圈,他們都忙於現實中,時間久了就不想浪費時間去包裝自己的朋友圈了,現實生活中過得實在就可以了。

總結:

如今這個社交廣泛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如果你人脈比較廣,你可能在別人的微信標籤了擔任不同的角色,你認識的人多了,朋友圈就會比較複雜。

一個人發朋友圈,有可能並不是他最真實的那一面,他只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朋友圈裡,這一類人都比較虛榮,花費大量時間精心營造出高逼格偽裝自己,享受那種朋友圈裡虛假的優越感。我只想說的是,朋友圈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在朋友圈裡攀比,用平常心去對待就可以了,喜不喜歡發朋友圈,取決於我們自己。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做好自己,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沒有必要都要發在朋友圈讓別人都知道,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今日話題:

對於朋友圈,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討論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哪些人從不發朋友圈
    朋友圈裡賣車賣房賣包包,賣衣服賣鞋襪賣保險,等等這些廣告類佔了很大的篇幅。然而還有幾類人是從來都不發朋友圈的,他們從一開始使用微信就很少發朋友圈,甚至從不發朋友圈。事業單位的人。為什麼事業單位的人不發朋友圈或很少發朋友圈呢?朋友圈是個很複雜的地塊,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形形色色的人,還有單位裡的人。
  •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千萬不要在晚上發朋友圈……」
    但每次第二天醒過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客服退票!夜晚的她覺得自己孤單無趣,覺得自己是個怎麼連男朋友都沒有的小可憐,但是白天的她可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啊,十幾個人等著她發工資,整個公司的決定都等著她來做,有計劃的旅行可以,但說走就走有點不負責任。
  • 微信上,這3種人,從不發朋友圈
    如今,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手機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手機裡的微信這個軟體,則成了很多人的裝機必備。現在無論是小孩還是年輕人或是老人,都會用微信來和親朋好友保持聯繫,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年輕人用得比較多,不僅會用來和親朋好友保持聯繫,甚至還會用來工作,談戀愛。
  • 從不發朋友圈的這三種人,其實值得我們尊敬!
    有的人喜歡發朋友圈,比如曬美食、曬娃、曬心情、曬旅遊等等,但很多人開始慢慢遠離朋友圈,關閉朋友圈,做起了一個安靜的美男子或美女子。這又是為什麼呢?有這麼三種人,很少發朋友圈,甚至是從不朋友圈,但是他們值得我們尊敬!下面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
  • 你發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性格
    在那邊人生地不熟,所幸還有一位大學同學能聯繫上。在他的引薦下,認識了幾位同行,現在都發展成了不錯的朋友。回想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還有些忐忑,我那大學同學笑得不行,把手機遞過來道:「別緊張,你挨個兒翻翻這幾人朋友圈,心裡就有底了。」
  • 無論男女,請遠離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往往是自討沒趣
    但是有幾種人的朋友圈,是很乾不夠送個米粉幾百一點點吧,12號樓13單元203,12號樓啊,幾百一點點蠟燭,12支付寶也可以吧,啊啊刷支付寶,淨的,幾乎什麼都不會發。在生活中,除了大部分的老年人之外,幾乎90%以上的人都會發朋友圈,有很多是做銷售的,他們發朋友圈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吸引別人。
  • 真正深愛你的人,從不這樣發朋友圈
    02一般來說,真正深愛你的人,從不這樣發朋友圈。一個真正深愛你的人,從不輕易在朋友圈發你的醜照。因為他愛你,所以他每次要在朋友圈發你的照片之前,他都會徵求一下你的意見,而且他還會發你精心修飾過的照片。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尊重你,他經常在朋友圈惡意醜化你的個人形象,他也不願意發你特別漂亮的照片,他總是挑你那些特別難看的照片,那麼說明他完全不在乎你的感受和心情。一個既不懂得照顧你情緒也不懂得尊重你感受的人,自然沒有把你真正放在眼裡和心上。這樣的人,也不值得你動情。
  •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別撩這種「微信暱稱」的女人,你沒戲
    都不用去看對方的朋友圈,從微信頭像和暱稱就能知道你們之間是否有戲。有些女人一看頭像就知道好撩,也有的人總是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一個過來人的忠告:別撩這種「微信暱稱」的女人,你沒戲職業加電話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電話都是屬於比較隱私的信息了,除開自己親近的朋友,不然是不會把電話告知別人的。而拿職業和電話做微信暱稱的女人,一看就是女強人,是事業型的女人。
  • 從不發微信朋友圈的人,可能是這3種原因,看你屬於哪一種?
    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移動社交,可能大夥每天用得最多的就要數到微信了吧,微信除了能夠語音、圖片和文字的實時交流,還能比較重要的功能就是微信朋友圈,人們越來越喜歡把生活的點點滴滴曬到朋友圈和朋友們分享,慢慢地,朋友圈儼然成了社交的小縮影,由於朋友圈的機制問題,你關注的都是你期望看到朋友朋友圈的,如果不喜歡某人朋友圈可以直接選擇「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 不發朋友圈的女人,是哪一種性格?第一最有魅力,但很多人是第四
    通常來說,愛發朋友圈的人性格都是外向開朗的,但也不代表不發朋友圈的人就很無聊或是無趣。反而,那些不常發朋友圈的人,特別是女人,往往身上有很多優點。One做人低調,凡事不張揚,性格沉穩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但往往一些人做人很高調,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朋友圈裡經常看到有人發動態,但事實上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樣。
  •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從不發朋友圈,看看你是不是
    但是,有一部分人卻不喜歡發朋友圈,打開他的朋友圈動態,都是空白一片的。我們無法從朋友圈中得知他的動態,活得就像透明人一樣。但相反,往往這類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他們都有以下三點特徵。一、遇事沉穩有主見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有些人遇事不慌,處事不驚,當自己面臨一些困境時,也不會公開發表到朋友圈裡,大肆宣講。
  • 女人發什麼朋友圈,就是什麼樣的性格(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無聊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刷新一下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們的最新動態,隨手點個讚,或是評論兩句。有的人,喜歡事無巨細都在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也有的人,常年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實際上,你發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會在不經意間暴露了你的真實性格。
  • 微信上從來不發朋友圈的,都是哪幾類性格的人?
    我也是屬於微信上不發朋友圈的那一類人微信上從來不發朋友圈的,都是哪幾類性格的人?不願把這種感覺告訴任何一個人,自然的也就不喜歡在朋友圈裡進行分享和展示了。這類性格是由於天生造成的,在後天中不容易去改變。站在我們的角度或許會覺得這類性格的人孤僻,又或者是有些小傲嬌。但站在這類性格的人角度想,本也沒什麼錯。一個人有權利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也有權利選擇是否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朋友圈。
  • 發這種朋友圈的人,請遠離!
    正所謂知人口面不知心,很多人對你笑意盈盈並不代表TA真的在笑,TA的喜怒哀樂可能藏在了「面具」之後。不過一個人總不會時時刻刻地在「演戲」,只要認真觀察,你總會透過TA的生活看出一點真實的人格。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社交網站上發表自己的日常,看對方發什麼來揣摩TA的內心世界,成了快速了解一個陌生人的最直接的方式。
  • 朋友圈儼然成了一個小江湖,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究竟是什麼心態?
    朋友圈就是一個小江湖,父母,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大幫人組成的江湖,在這個江湖當中,每天上演著不一樣的人生。 有些人,閉關不出,幾個月也不發一文;有些人,一天就發好幾回朋友圈,似乎,幸福總要與人分享,悲傷總需要別人安慰似的。
  • 微信頭像一直不換,也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性格?
    說個真實的事情,朋友的兒子99年的,從來不發朋友圈,也很少看微信,留著微信就是沒錢了轉帳用的......1、不發朋友圈,不是年齡大小的問題,不發的人是低調行事的人。2、我發朋友圈不是給別人看,主要是自我記錄!之前手機丟了,也沒把照片及時發雲裡,幸好微信留了幾張,否則重要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全沒了!3、有人認為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性格外向容易相處,朋友也很多。
  •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女人,不是低調,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
    微信上從不發朋友圈的女人,她們大多數都成熟沉穩,內心強大,不喜歡在朋友圈暴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去獲取別人的關注。她們有自己的主見,做事情永遠跟隨自己的內心,不會被別人的想法而左右。02懂知足,不虛榮攀比亦舒有段話說得很有道理:「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 很少發朋友圈的人:是實在人還是兩面人?
    朋友圈不再那麼喧鬧,自然與許多人不再發朋友圈相關。對於這種現象,有兩種極端而又對立的觀點,而且都打著心理學旗號。一種觀點是,對於那些不怎麼發朋友圈的人,應該遠離或防備他們。因為在心理測試中,這些人的「掩飾性」得分較高。
  • 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基本上都是這幾種性格
    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面對著不同的壓力,很難做到內心完全的不浮躁,而且現在的社會競爭很大,每個人都想著要包裝好自己。所以其實在朋友圈這個小地方就會看得出大家的一個性格是怎樣的。一般情況下,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著這些性格。首先就是比較注重自己的隱私,自我保護意識還是比較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