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緬懷!101歲「中國核司令」程開甲,國家絕密檔案58年前有他

2020-12-11 江西老徐讀歷史

如果說上個世紀中國建國以來發生的大事,那麼原子彈發射成功一定可以排在前三。中國核司令」程開甲說,「創新是科學的生命之源。面對所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首先要有科學的態度,決不能有束縛,不能跟著已有的跑,拿著現成的做些錦上添花的事;只有創新,才有突破,才有發展,才有成功。」沉痛緬懷!101歲「中國核司令」程開甲,國家絕密檔案58年前有他

1948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程開甲宣讀和導師玻恩聯合撰寫的論文。不料與193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師兄海森堡就學術觀點展開了激烈爭論,程開甲時而用英語,時而用德語,與他展開舌戰。大會主席泡利最後也只得風趣地說:「你們師兄弟吵架,為什麼玻恩不來?這裁判我當不了,還是讓玻恩來裁定吧。」

玻恩前右一

回來後,導師玻恩聽到此事很高興,跟程開甲講起自己與愛因斯坦長時間針鋒相對的爭論。玻恩說,愛因斯坦是一個「離經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規。這次談話,讓程開甲終身受益。玻恩是程開甲在愛丁堡大學留學時的導師,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195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第一顆原子彈是1964年爆炸成功的,其實在原子彈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成績,就是在1960年成功開採出日本人十幾年都沒開採出來的大慶油田,大慶油田至今為我國創造了50多萬億的收入,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實現了沒有石油的突破,至今大慶油田依然是中國最大的油田。緊接著的原子彈的成功研製,為我國國防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國家絕密檔案58年前也有他的名字,程開甲院士是1963年奉命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20多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成功地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 原子彈 、 氫彈 ,飛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他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

據了解, 程開甲院士1918年生於江蘇吳江。中學時代,程開甲就廣泛閱讀了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詹天佑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傳記。1937年,程開甲就讀浙江大學,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1946年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赴英國留學,1950年,結束了5年留學生涯,回到浙大任教。

1950年回國後,後任教於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程開甲就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長,加入到核武器研究的隊伍。三年後,派遣到核試驗基地,從此,他消失了。就如同所有消失的「兩彈元勳」科學家一樣,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堵在了西北荒蕪人跡的荒漠上,從此消失20餘年。

20多年在西部大戈壁灘上隱姓埋名,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帶領團隊解決了包括核試驗場地選址、方案制定、場區內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1984年,67歲的他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顧問,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左三程開甲

2013年 程開甲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央軍委2017年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給這位傑出科學家。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人們稱為程開甲是「核司令」。「寫在立功受獎光榮榜上的名字,只是少數人,而每一個成果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程開甲院士說。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多少人?

前排左起: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程開甲; 前排右起:鄧稼先、陳能寬、王大珩、姚桐斌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總計有23人,請記住他們:王大珩、錢三強、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郭永懷。此外,原子彈研發還有一位開國將軍,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原子彈將軍的張蘊鈺。

程開甲中

程開甲院士逝世消息傳出後,國內多所高校紛紛通過官方渠道致哀,其中包括程開甲曾經就讀的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方面表示,「隱姓埋名,為中國核事業奉獻數十載青春;老驥伏櫪,潛心科研而耕耘不止。程開甲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永遠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一路走好!」

如果說上個世紀中國建國以來發生的大事,那麼原子彈發射成功一定可以排在前三,還有兩件就是石油和建國。而作為原子彈爆炸試驗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上將,更是身負重任,持三次原子彈實驗,後官至國防部長。這才是共和國的脊梁,老人家,您一路走好,保佑我華夏強大,人民安居樂業。

相關焦點

  • 悼念丨「中國核司令」程開甲病逝,名字曾列國家絕密檔案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當看到解放軍敢於向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開炮時,他感到中國有希望了。程開甲婉謝導師和朋友好意,整理好行裝,於1950年8月回到祖國。
  • 程開甲:中國「核司令」 人民科學家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題:程開甲:中國「核司令」 人民科學家李國利、王建新假如不是生在亂世,程開甲的人生之路可能會繞開「科學」,也可能與「核」無緣。1918年,程開甲出生在江蘇吳江的一個殷實家庭。年幼時,他調皮、叛逆、不愛學習。到了讀書的年齡,他除了玩還是玩,根本不讀書,著實讓家人著急。思想轉折,出現在中學時期。13歲那年,他成為浙江嘉興秀州中學的一名學生。入學才幾天,日本就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
  • 「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59年前名字列入國家絕密檔案
    程開甲是中國核試驗事業的開創者之一,他在錢三強的指導下,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原子彈、首次氫彈、首次飛彈核武器、首次平洞、首次豎井等幾十次核試驗,都取得了圓滿完成,人稱「中國『核司令』」。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件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逝世
    緬懷「中國核司令」程開甲!兩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程開甲他曾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一句肺腑之言一生為國鑄盾映照百年風雲。
  • 程開甲:隱姓埋名24年的核司令,一生獻給祖國的人民科學家
    祖父給他取名「開甲」,希望他學業有成,能夠考取第一名。但程開甲年幼時十分調皮,非常叛逆,不愛學習。1931年(13歲),「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入侵東北,國土淪喪。消息傳來,深深的刺痛了這位13歲的少年。從此,程開甲發奮讀書,決心向牛頓、愛因斯坦等人學習,成為一名「科學家」。
  • 【致敬】30多次與「魔鬼」較量,中國「核司令」用一生踐行了科學報...
    說起程開甲,人們對他更熟悉的稱呼是——中國的「核司令」,這不僅是因為他曾擔任我國核試驗基地的副司令員,更是因為他為我國核試驗事業所作的卓越貢獻:半個世紀隱姓埋名,將自己的一生與共和國的5為國家需要,放棄最熟悉的理論研究轉入核試驗中國研製原子彈初期所遇到的困難,是現在的人們無法想像的。對於原子彈這一軍事絕密,當時有核的國家都採取了最嚴格的保密措施。
  • 讓美蘇喪膽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我不回國,也只能是個二等公民科學家
    為了核實支票的真偽,老闆還專門給銀行打了電話,直到對方說程開甲是高薪聘來的研究員時,才把皮大衣賣給他。這件事讓程開甲的自尊心被深深的踐踏了。他回想起剛來英國的時候,有一次去海灘遊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裡的水弄髒了。」這些經歷讓程開甲內心苦悶,他說,「中國人在國外沒有地位,人家根本瞧不起你。
  • 這場讓程開甲出了口氣的炮戰 為中國帶來"核司令"
    澎湃新聞報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程開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今年4月,《解放軍報》曾刊文《一生為國鑄核盾——記「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介紹程開甲事跡。文章提到,1946年,程開甲來到英國求學,嘗盡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有一次去海灘遊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裡的水弄髒了。」「看不到中華民族的出頭之日,海外的華人心中都很悶、很苦。」他說。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 網友:他的名字為何曾經是絕密?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攝) 新華社發于敏,天津市寧河縣(原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人,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氫彈之父」,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過去,于敏這個名字是絕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 用畢生所學創造兩聲巨響 震出一個挺直腰杆的新中國 致敬中國核司令
    一片赤誠,一生奉獻 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 黃沙百戰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鱗開 這是對他的讚美 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
  • 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共和國「核司令」
    程開甲院士  50年前,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後是當時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的堅守與奮鬥,其中就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50年中,程開甲這個名字和中國核武器發展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曾成功地主持了我國首次原子彈、氫彈、飛彈核武器試驗,人們習慣稱這位大科學家為「核司令」。
  • 被雪藏幾十年,他的名字走進國家絕密檔案,再被知曉已是百歲老人
    一位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有著情緣的科學巨匠,他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不朽功勳。我們知道,核武器試驗不同於打靶實驗,這可是一項極具危險的任務,為了能讓中國早日擁有原子彈,不受他國的威脅。而對於程開甲來說,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不敢有其他歪念頭就從那一聲巨響開始的。一聲巨響,不僅讓中國人從此信心十足,更讓世界對中國充滿敬畏。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程開甲(資料圖片)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中國「核司令」,曾「消失」20多年不發一篇論文直到離世,這位老科學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都還比較陌生。有人說,他可能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公開學術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個直觀的數字是,在他參加核武器研試的20多年中,其發表論文數量為零。
  • 幸遇良師立下大志,二年級留級生終成「中國核司令」
    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程開甲,而旁邊身著長衫的長者則是當時程開甲的老師簡曉峰。 小時候的程開甲不喜歡上學,除了玩還是玩,根本不學習,小學二年級讀了三年,因此被同學們戲稱為「年年老闆」。後來,程開甲當教師的五姐將他接到了自己任教的觀音弄小學,每天督促他起床、吃飯和學習,慢慢的他便在學習方面開竅了。 當時觀音弄小學(現為盛澤試驗小學的一個校區)的校長是簡曉峰,他是程開甲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良師。
  • 這場讓程開甲「出了口氣」的炮戰,為中國帶來了「核司令」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程開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回顧程開甲院士一生,這位一生為國鑄盾的學者,當年揮別英倫毅然回國的選擇是這段百年風雲的重要轉折。促使他作出這個決定的,源於一聲「炮響」。
  • 緬懷大師!這些科學泰鬥、文豪巨擘在2018和我們告別
    他們上下求索,為人類的知識殿堂添磚加瓦;他們篳路藍縷,是時代巨輪的推動者,卻始終甘守清貧;他們念茲在茲,為人類福祉和文化傳承奉獻終生……2018年11月17日上午,知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核司令
  • 被尊稱為「中國核司令」,曾為國隱姓埋名20年
    101歲,他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那個火紅的年代裡,他一個人隱姓埋名為國付出20年的時間,終於和戰友們一起,鑄造出共和國的大國盾牌!而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在羅布泊上空的一聲巨響,百年以來的恥辱和悲愴也隨之徹底的消逝。他沒有多少財富,沒有多少人記住他的名字,但他的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軍工事業的史冊上,永垂不朽!這就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
  • 南仁東、程開甲……聆聽科學家精彩故事 領略非凡科學人生
    (張雅)程開甲:大愛無言 戈壁驚雷「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於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聯。黃沙百戰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這是2018感動中國人物的一段頒獎詞,獲獎者就是被譽為「中國核司令」的程開甲。
  • 百歲「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 給母校浙大寫來了一封信
    我非常感謝浙大求是精神和大師們給我的寶貴『財富』……」  這封信由程開甲院士的女婿、解放軍原總裝備部後勤部部長任萬德少將,在浙大求是大講堂宣讀,老人的母校情結、科研精神和愛國情懷,通過這封信,漸次展開。  今年7月,程開甲獲得了中央軍委頒授的「八一勳章」,是中國軍隊裡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