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言碎語(30):中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紅色保險掌門人謝壽天

2020-10-10 險言碎語

謝壽天(1914-1972),名本守,號叔申,浙江餘姚泗門鎮後塘河村人。是教育家謝家山的第三子。中國著名金融家、銀行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事業的開拓者,有「紅色保險掌門人」之稱。

謝壽天

投身革命的熱血保險青年

1926年,謝壽天自誠意商業學校畢業後,來到上海,進入正風中學讀書。1931年,他進入民信銀行當練習生。謝壽天白天上班,晚上堅持到基督教青年會辦的夜校讀書。1932年春,謝壽天轉入滬江大學商學院夜校部會計系,開始接受系統的專業教育。1935年畢業後,他進入上海天一保險公司擔任會計科科長。

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勢力已經從東北擴展到華北。中共中央發布了著名的《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上海民眾積極響應,謝壽天經公司同事楊經才介紹,參加了上海市職業界救國會。通過各項抗日救亡的群眾運動,他認識了許多愛國進步人士。在時任上海市保險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寧紹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胡詠琪的影響下,謝壽天參加了中共上海地下黨文委領導的「復社」,並為「復社」出版發行《西行漫記》和《魯迅全集》籌集資金。

在天一保險公司內部,他時常借與公司同事共進晚餐之機,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教育,從而團結了一大批進步青年,成為後來籌建「保聯」的部分骨幹力量。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謝壽天和胡詠琪、楊經才、郭雨東等保險界進步的中上層人士,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市保險界戰時服務團」,報名參加的保險界職工有三百餘人,謝壽天任該團秘書長。8月,他作為保險業團體代表,參加了「上海市職業界救亡協會」。「八一三」滬淞會戰爆發後,他聯繫全體團員積極開展募集捐款、慰問傷員、救濟難胞等工作.

籌建「保聯」,發展抗日統一戰線

上海滄陷後,租界成為被包圍的「孤島」,公開抗目活動因而受到一定限制。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考慮到保險公司與各行各業的聯繫相當廣泛,通過保險公司的業務活動,又可與各行各業中的中上層人士保持經常聯繫,有利於開展黨的抗目民族統一戰線工作,還可利用保險公司這一組織,掩護地下黨員和黨組織的秘密活動。因此,黨組織抽調程恩樹、林震峰兩位黨員組成保險業黨支部,籌備建立上海市保險業業餘聯誼會。謝壽天在籌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籌備工作上,他的宿舍一時也成為大家經常碰頭、討論工作的地點。

謝壽天保險題詞

1938年7月1日,經過近半年的努力,「保聯」成立大會在寧波同鄉會召開,參加的會員有三百餘人。謝壽天當選為常務理事兼組織部主任和圖書委員會主席。「保聯」是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下的團結保險界職工和中上層人士的群眾團體,以「聯絡感情,交換知識,調劑業餘生活,促進保險業之發展」為宗旨。歷屆的理事、監事均由上中下各階層人士擔任,理事會主席則大多由各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擔任。這樣在開展會務活動的同時,也開展了統一戰線工作.

「保聯」在抗日戰爭時期,利用公開合法團體的地位,根據不同形勢和保險業的特點開展工作。通過創辦《保聯月刊》和《保險月刊》,進行政治、經濟、時事形勢的宣傳教育,激發保險業職工的愛國熱情,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有的人隨後轉入大後方,有的則進入解放區,奔赴抗日前線工作。同時,通過保險講座和學術研究班的形式,還培訓了一批急需的保險業務技術人員。「保聯」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廣泛密切地團結聯繫保險業職工,使其日益發展壯大,在上海保險業職工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1938年至1939年,謝壽天作為保險界代表,還參加了由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的「職業界理論會」,以學習中共中央公開發表的宣言、毛澤東的講話文章為主,同時到各團體進行演講和為報紙雜誌撰稿,在青年職工中開展進步文化普及活動。他還用個人收入和積蓄為由中共江蘇省委主辦的《每日譯報》社籌集資金,使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美國進步作家斯諾的文章得以在上海登載。還通過「保聯」銷售該社出版的其他進步書籍,使黨的正確主張和抗戰的真實形勢在保險界得以迅速傳播。

經歷抗日救亡運動的實踐和鍛鍊,1941年2月,謝壽天經石志昂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中共上海職員運動委員會書記陸志仁直接聯繫。1942年到1943年,他曾兩次進入解放區,分別在淮南黃花塘和葛家巷向華中局城工部匯報工作,並參加黨的整風學習。此後,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他的工作重點由「保聯」轉向金融界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

創建執掌紅色保險公司,籌集革命經費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原控制上海保險市場的英美商保險公司相繼被迫停業,在滬的日商保險公司因實力薄弱,一時難以取代英美各公司的地位。這是一個發展民族保險事業的大好時機。謝壽天向陸志仁提出創辦保險公司的建議,經過地下黨領導的同意,由謝壽天出面,邀請郭雨東、陳巳生、關可貴、董國盾、龔渭清、全家瑜等為發起人,定名為大安產物保險公司。該公司自1941年10月19日開始籌備,分頭負責籌集股金,借廣東路51號大萊大樓二樓辦公,註冊資本法幣50萬元,實收25萬元。同年11月28日公司舉行了創立會,次年5月正式開業,謝壽天任常務董事兼總稽核。公司開業後先後在敵佔區天津、北平、南京、廣州、青島、煙臺設立了分公司,並在武漢、無錫、蘇州等地設有代理處。

大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大安產物保險公司是一個不滿30人的保險企業,其高中級職員多屬中共系統的地下黨員,如謝壽天、陳巳生、蔣學傑、趙帛、孫文敏、蔡同華、吳福榮、施月珍等。連天津分公司經理孫文敏、廣州分公司經理石志昂都是地下黨員。其中蔣學傑是謝壽天的夫人,曾任上海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副主席。他們以大安產物保險公司的職業為掩護,在大力發展保險業務的同時,積極遵照上海地下黨的意圖從事革命活動,籌集革命經費,並為支持「保聯」的各項活動,作出了顯著貢獻。

此後,謝壽天根據不同時期黨的不同工作要求,經常參加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和知名人士組織的座談會、聚餐會,聯繫和團結愛國民主人士,開展統戰工作。1944年,他按照地下黨的指示,參與關勒金筆廠的改組事宜,併兼任該廠董事。後來,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劉曉(化名劉鏡清,當時上海地下黨組織歸江蘇省委領導)到關勒金筆廠任常務董事,省委組織部長王堯山任該廠職員,為他倆取得了社會職業的掩護。

發起建立大上海分保集團,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上海淪陷時期,英國、美國、法國等國的保險公司已被迫關閉,華商保險公司的分保關係中斷,因此,唯一解決分保問題的就是華商公司聯合起來,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經保險業同人的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完全由華資保險公司組織的分保集團相繼成立了六個。

《防災》創刊號民聯分保交換處出版

大安保險公司決定發起、推動建立了大上海分保集團,以便依靠華商自己的力量,團結互助,妥善解決集團內部各公司的溢額分保問題。1942年2月,大上海分保集團正式成立,參加公司有大安、大上海等19家保險公司。當時,其實力僅次於太平分保集團。該分保集團都以所屬公司的資本金額,以公積金額與營業情況等核定,按比例分配,共同負責盈虧。每年將純利潤提成充作賠款準備金,藉以增強集團組織的經濟力量和維護保戶的權益。此舉有效地解決了民族保險業的分保問題,是民族保險業團結互助、反日控制和業務經營上的重要建樹,抵抗了日本帝國主義妄想控制上海保險市場的企圖,有力地推動了華商保險業的自主經營。

大上海會員一覽

1944年至1945年間,謝壽天在上海地下黨的部署下,會同吳承禧、胡宣同與金城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周作民、中國銀行滬行經理吳霞修多次接觸,以便爭取和團結這些在上海金融界頗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戰線。謝壽天以學者、專家的身份同他們進行坦率深入的交談,通過分析國內外形勢、抗戰前途、國共關係等問題,向他們介紹共產黨的主張和政策。經過一段時間,周作民、吳霞修兩人的態度開始明朗,1945年初,周作民表示願意去新四軍根據地參觀訪問,吳霞修則贊同並積極支持。此後,兩人一直與謝壽天親密合作,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出了不少力。

民國36年《經濟周報》 第四卷 第二十五期

抗戰勝利後,中共上海市委又委託謝壽天創辦了《經濟周報》。他把黨內外進步的經濟學家團結在周圍,把刊物辦得很有特色,受到工商金融界的重視。《經濟周報》還和其他團體共同組織「上海各經濟團體聯誼會」,擴大了與民族工商業者和進步經濟學家的團結和聯繫,為黨的統戰工作開闢了新的陣地。通過《經濟周報》,謝壽天還為黨調查收集有關國民黨政府企業的經濟情報和資料,對黨組織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1949年4月,因《經濟周報》揭露國民黨財政經濟內幕情況,介紹解放區形勢及解放戰爭的進展詳情,遭國民黨當局警告,並被勒令停刊。直至上海解放後,才得以復刊。

1946年,為了在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使黨組織的有限資金不受貶值影響,同時也為掩護地下黨員的革命活動,謝壽天和梅達君、陳巳生、方行等籌建了「東方聯合營業公司」。謝壽天任總經理。該公司以經營進出口貿易為主,公司內建有黨小組。在他的悉心經營下,公司業務不斷擴展,在香港也設有分公司。1948年下半年,謝壽天隨張執一多次往來於滬港之間,並在香港參加由上海地下黨舉辦的學習班,舉辦學習班的全部經費由「東方聯合」香港分公司提供。是年10月,謝壽天奉黨的指示撤離上海,為了使公司業務不致中斷,他邀請原天一保險公司的同事張統楨、徐蘭甫,去「東方聯合」從事股票、金銀的買賣,以遮人耳目,直至上海解放。

為新中國的金融保險事業嘔心瀝血

謝壽天參加學習

1949年初,謝壽天從香港出發到達石家莊,由中共中央分配參加接管上海的準備工作。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當天,正式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財經接管委員會金融處。謝壽天任副處長,負責對官僚資本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接管工作,他充分發揮熟悉上海金融界情況的特長,對在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前夕勝利完成接管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此期間,他還作為公股董事派往原由官商合辦的新華信託儲蓄銀行,使新華信託儲蓄銀行成為上海最早的公私合營銀行之一

謝壽天籤名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保險單(上海財經大學博物館館藏)

1950年6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又派謝壽天為公股董事,參與私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內部管理,實現初步的公私合營。隨後,被稱為舊上海北五行的金城、鹽業、中南、大陸以及聯合商業儲蓄信託五家銀也申請公私合營,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同意。是年8月25日,五家銀行董事會分別推派代表董事,與中國人民銀行指派的十名董事一起組成北五行聯合董事會,謝壽天任副董事長。9月1日,在保持各行原有法定地位,兼顧公私股東利益的原則下,成公私合營的北五行總管理處,謝壽天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頭幾年,謝壽天曆任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副行長,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華東區分公司總經理等職。他在團結民族工商業者,打擊金融投機以及對私營金融保險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付出了大量心血。

60年代初,五礦總公司謝壽天經理(左六),隨同林海雲副部長視察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英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謝壽天任第一任駐英商務參贊。1960年,謝壽天奉調回國,歷任外貿部出口局副局長、中國五金礦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國外業務局局長、中國銀行副總經理等職,多次參加政府代表團出國訪問。「文化大革命」初期,謝壽天受到衝擊和迫害,但他仍泰然處之。

1972年,周恩來總理指名要求恢復謝壽天的工作,準備派駐聯合國。不幸在接待外賓過程中,他突發心肌梗死,搶救無效,於1972年8月10日去世,終年58歲。

1978年7月,中共中國人民銀行黨組對謝壽天的歷史進行複查,追述他歷史清楚,參加革命三十多年來,對黨忠誠,努力學習,為黨為人民的金融事業勤勤懇懇工作,是黨的好黨員、好幹部。對在文革期間蒙受的不白之冤予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謝壽天去世後,他留下的事業卻由後人不斷將其向前推進。1999年6月,謝壽天工作過的中國五金礦業進出口公司,與法國安盛集團合資組建了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這也是中國第一家中法合資的保險公司,也是中國保監會成立後批准的首家壽險公司。經過近11年的經營,中國工商銀行已收購了其60%股份。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也將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五金礦業進出口公司、法國安盛集團共同經營。

工銀安盛人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險言碎語(29):保險的皇冠、中國再保險業先驅傅其霖
    早在民國之前,傅其霖就開始潛心從事保險事業了。因此,他被稱為中國近代保險與再保險事業的先驅和開拓者。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特許經營再保險的專業公司,傅其霖任常務董事並一度兼任董事長。1930年2月,又有華安水火、寧紹商輪公司保險部、通易信託公司保險部等相繼加入,並更名為「中國聯合保險公司」。實際參加的公司是上海聯保、華興、肇泰、華安水火、永寧水火、永安、水火、先施置業、中國海上、寧紹水火、通易信託公司保險部10家保險公司.華商聯合保險公司總公司設在上海,別無分支機構。
  • 險言碎語(31):創造中國海運與海上保險事業的第一人陳幹青
    投身保險,倡導發展海上保險事業鑑於船舶海事頻繁,船員因而喪身,為使船員獲得經濟保障,1928年,陳幹青同肇興輪船公司總經理李子初先生商議,投資創立了肇泰保險公司1932年春,陳幹青等又發起籌備中國海上意外保險公司。得到航運界領袖虞洽卿、袁履登的贊同,又經肇興輪船公司經理李子初、直東輪船公司總經理盛崑山、華安水火保險公司總經理傅其霖等參與,共同發起組建,遂於當年10月正式成立。隨後,該公司加入了上海保險同業公會。1935年,陳幹青擔任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執行委員。
  • 險言碎語(27):一代保險儒商朱如堂
    徐謝康、朱如堂、貝祖詒、陳光甫(從左至右)在香港的合影棄官從商,拓展保險事業1926年,朱如堂辭官後進入保險行業發展,擔任保裕保險公司經理。此後,他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壯大傾注了極大心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險言碎語(15):李鴻章做保險,招商局系保險挑大梁
    (又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華人首次擔任船主,外商保險公司對船主職務落於華人之手深懷不滿,藉口華人任船主而拒絕接受貨物運輸保險。為了抵制這一蠻橫行徑,維護民族尊嚴,乃採取斷然措施,便在濟和船棧保險局股本20萬兩的基礎上,增股30萬兩,共為50萬兩,擴大經營範圍並改名為「濟和水火險公司」。
  • 險言碎語(26):民國保險梟雄丁雪農一手打造太平保險集團
    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金城銀行舊址(現交通銀行上海分行)
  • 險言碎語(14):保險一直都存在的,但現代保險始於1875年
    外商保險公司,如諫當、於仁、保家行、揚子、巴勒、公裕太陽等,每年都攫取了巨額利潤,致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外商保險公司依仗特權進行經濟侵略,這一嚴峻事實,,激勵著中國人民的振興圖強,維護民族權利、自辦保險的民族意識。
  • 險言碎語(32):「永安」的傳奇、永安保險與民國百貨大王
    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百貨大王,也是熱衷於保險事業的實業家,為早期民族保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上海永安百貨大樓(至今仍在使用)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郭樂已在上海擁有永安百貨公司,包括5家紡織廠、1家印染廠的永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天韻樓屋頂花園、七重天酒樓等,成為集商業、工業、娛樂、餐飲為一體的永安企業集團。郭樂創辦的永安百貨公司與先施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一道被列為四大百貨,開創了中國近代百貨業的先河。
  • 險言碎語(21):英雄等時勢而已!南國保險大王李煜堂
    電視劇《十月圍城》吳剛飾演李玉堂(原型李煜堂)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保險大王及革命先鋒。創辦保險 譽滿東亞李煜堂的發展實業計劃裡,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就是開拓保險市場,創辦多家保險公司。廣州、香港是外資保險業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的橋頭堡,也是中國保險業的發起之地。
  • 險言碎語(11):更簡單明了的百年前中國保險,更容易買
    中國在19世紀下半期,掀起了一個維新運動和興辦工業的浪潮。商辦工業資本額在甲午戰爭前為470萬元,到1913年已提高到9082萬元,增加了1931倍。資本在萬元以上的商辦廠礦共有463家。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保險業的興起,提供了有利條件.
  • 險言碎語(十):出現中國近代保險史上比較完整系統的保險思想
    一百多年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證明了陳熾預測的正確,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還將繼續證明其正確性。從保險雙方分別論述保險的意義和作用。對投保人來說,「譬有萬金之貨至行,保險按五釐計算,納費五百金,無事則費此五百金已耳。萬一有事,保險行須照償萬金。此商履險如夷。有此萬金資本,仍可大張旗鼓捲土重來。」也就是說,參加保險把不固定的財產損失,化為固定的保險費支出,投保人就可以穩定經營。
  • 險言碎語(12):現在的過去早已存在,那時的保險行業組織
    好比現在各地的保險行業協會。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0年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佔領。當時英商在香港設立的洋行,大多經營貿易和航運業務,同時也附帶做保險代理。其大部分是代理總公司設在倫敦的英國保險公司和「勞合社」的保險業務。這些洋行,有的一家要代理10多家保險公司。此外,也有一些英資和外資及香港本地華商保險公會成立。
  • 險言碎語(23):近代中國人壽保險業的旗手人呂嶽泉
    呂嶽泉是中國人身保險業的創始人、著名愛國實業家。他創辦的華安合群保壽公司是我國第一家現代壽險公司,也是我國規模最大,始終與洋人保險公司抗衡的壽險公司。它在國內外廣設分支機構,招聘壽險專家,開拓壽險業務。在籌款贖回膠濟鐵路運動中,其舉辦「贖路儲金保險」,認繳贖路儲金,有力地維護了中國人的權益,在舊中國金融保險業史上書寫了光彩的一頁。
  • 險言碎語(六):賊進了家門,貪婪掠奪並侵吞中國保險市場
    這就是外商保險公司在華設立機構的經濟原因。英國《泰晤士報》也為此鼓吹:「當今商人的黃金國』似乎就是中國了。那裡還有廣闊的真空有待填補。……我們英國商人正在闖進中國,好像進入一個未開發的處女地帶。"「能夠保險嗎?」中國託運商很快就提出這個迫切的詢問了。因此,為1/3人類的貿易開辦保險業務,也擺在這些新來的冒險家的面前了。」
  • 險言碎語(九):保險思想圈裡的扛把子,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鄭觀應(1842-1922)鄭觀應(1842年—1922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人。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 險言碎語(四):地域小而擁抱大海,帶來了西方保險的商業發展
    中國以外的保險發展,同樣源於生活服務生活。一、西方古代保險的原始形態世界各國有關保險的淵源傳說紛紜。據古史文稿的引證和推論,遠自奴隸社會起,已有互助救濟的群體方法和活動。約在公元前四五世紀,古埃及的石匠曾採取集體扶助辦法,幫助石匠及其親屬解決生活困難。
  • 險言碎語(40):絕對是真愛!是誰靠保險贏得總統競選?
    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國家復興管理局和農業調整管理局等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而隨著經濟漸有起色,國會內新成立的保守聯盟也主張失業已消失,而促使不少如公共事業振興署與民間護林保土隊等救濟計劃被解散。第二次世界大後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的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取得了最後勝利。
  • 險言碎語(22):中國保險業的三朝元老是誰?
    ,若論從業時間最長、堪稱元老的人物,從17歲進入保險業界,到91歲逝世,過福雲服務中國保險事業長達七十餘年。過福雲一生從事保險事業七十餘年,實現了他為民族保險事業奮鬥終生的願望。以其從事保險事業的時間和對民族保險業發展的貢獻,堪稱中國保險業的三朝元老。
  • 險言碎語(五):強大源於比你先進,西方保險隨侵略浸潤近代中國
    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進行擴張,掠奪殖民地,為配合其經濟、貿易的需要,相繼擴大和發展國外的保險市場。中國的資本主義形式保險業,是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通商貿易和經濟侵略而來的。在1801年僅有一些外國商人臨時組織的會社,承保船隻及其運載的貨物。
  • 險言碎語(41):一位總統竟然是終身人壽保險的信仰者
    終身推崇人身保險杜魯門總統生前對人身保險異常鍾情,參悟也很深。杜魯門總統展示購買的保單杜魯門總統生前還言傳身教,不僅親自購買了多項人壽保險和醫療保險,而且終生積極推進美國全民醫療保險計劃。1945年,杜魯門總統親自出席國會聯席會議,要求制訂一項全面的醫療保險計劃,但卻被美國醫協狠狠地打敗了。
  • 踐行「保險+健康」模式,平安福成保險界開拓者
    中國的國民總收入已達到美國的65%,在利用保險抵禦未知的疾病風險觀念中,中國人卻落後美國人太多。曾經有一則新聞,一個男人半夜獨自坐在馬路上,崩潰大哭。後來人們知道,家中的老父親罹患癌症沒錢治療,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面前,他要保持父親與丈夫高大形象,只有自己時才敢放聲大哭。